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障礙及消除方法
未知
摘要:中學體育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改善課堂心理氣氛;有利于學生的性格發展。體育教學中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怎樣消除師生關系障礙? 從分析師生關系的表現形式入手,剖析了師生關系障礙的成因,提出了消除師生關系障礙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師生關系;障礙;消除方法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它不僅影響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且還影響著師生雙方的心理及個性的發展。怎樣抓住這些瞬間出現的信息幫助學生正視自我,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關系,既是體育教師面對的課題,又是體育教師的職責。
1 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主要表現形式
1.1 單向交往
教師與學生僅保持單向交往,效果最差(圖1略) 。
1.2 雙向交往
教師與學生發生來回的交往,效果好(圖2略) 。
1.3 簡單的多向交往
教師與學生保持來回的交往,也允許在正規的基礎上學生之間進行交往,效果較好(圖3略) 。
1.4 復雜的多向交往
教師鼓勵集體中的所有成員(包括教師) ,有來回的交往,效果最佳(圖4略) 。
2 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障礙成因
2. 1 生理因素(體育運動能力) 引起的師生關系障礙
遺傳和生長發育的不同因素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從而導致學生運動能力方面的差異。一些學生不能接納自身過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產生自卑導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棄,從而不善于和同學與教師進行交往。
2. 2 恐懼引起的師生關系障礙
個別學生對一些自身不能完成的活動或項目心中存有恐懼,產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師不能發現并提供及時的、適當的幫助,就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感,認為教師不理解、不關心自己??梢娊處熢诮虒W過程中的態度也會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應。
圖1 單向交往圖2 雙向交往圖3 簡單的多向交往 圖4 復雜的向交往
2. 3 個性因素導致的師生關系障礙
目前的學生,獨生子女多。這些孩子在家庭內部與同齡人之間缺乏交往,集體的概念淡薄。有的學生不愿與人為友,不合群,將自己封閉起來;也有的學生具有特別的嗜好,不易被人接納,從而產生了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交往障礙。
2. 4 逆反心理引起的師生關系障礙
體育教學中,常常出現教材單一,教法單調,內容枯燥乏味的情況,加之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只是死板地規定活動內容,機械地組織活動方法,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卻不注意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發,不善于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進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逆反心理。
2. 5 教師的“霸權”引起師生關系障礙
體育教學中,教師的“霸權”主要表現為:1) 語言霸權;2) 情感霸權;3) 思想霸權。
2. 6 教學評價不當引發師生關系障礙
現代體育教育提倡評價多元化,學生評價不再由教師一個人說了算,而是一個群體決策的過程,這個群體由教師、同學、家長、社會評價機構、學生個人等構成。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中形成的以體育教師為單一主體的評價方式,與現代體育教育體制形成巨大反差,難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引發師生關系障礙。
3 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障礙的消除
3. 1 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意識
體育教學中,各種動作的練習都要通過身體活動來體現,練習中會產生許多生理反應,如疲勞感、疼痛感、酸脹感等,同時引發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如怕苦、怕累、怕傷、怕動作完成得不好或速度不快而被同學嘲笑的消極思想。長此以往,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會產生自卑心理,沒有了自我表現的欲望。因此,教學中可采用個別對待、因材施教的原則,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同時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參與布置練習場地,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和適應,并且不斷加大難度,在同學的幫助下共同完成練習,最終達到自己獨立進行練習的目的。這樣做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3.2 加強心理相容,促進人際關系
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否充滿愛意和關切,都會對學生的心理活動產生影響,其作用直接反映在實際的教學效果中。在遇到難度較大的練習時,教師要加強保護和幫助,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完成動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鍛煉熱情和積極交往的情感,同時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的良好形象和確立威信,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教育學生、鼓勵學生;切實做到尊重、關心、愛護、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系,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就能保證體育教學和育人活動的正常進行。 3.3 提倡合作,避免消極影響
由于體育競賽本身是競爭性很強的活動,在為了一個集體的共同目標時,幾個小組之間可能出現競爭,小組內部成員則會出現高度的合作。體育教育中學生間的相互交往,不僅可以密切同學間的關系,發揮每個人的體育特長和動作技能,還能發揮體育特長生所獨具的積極影響和作用。體育教學中,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除了教師的引導外,還應該注重團體間、小組間、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在不同時期、場合都應強調真正有價值的競爭,強調兩者之間的相互補充。針對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選擇對學生個性發展有利的一面,避免消極的一面,讓每個學生都健康發展。
3.4 拓展教材與教法,培養交往能力
在教師確立各個學習內容的學習目標后,課堂教學就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起主持課堂教學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情感支柱。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往和溝通。
3.5 消除“霸權”現象,重繪體育教育的色彩
同構師生平等表達的空間,消除語言霸權。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教師都要跨越與學生的年齡、地位、身份、經歷、經驗的鴻溝,學會“傾聽”,讓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讓師生之間在知識和精神方面形成碰撞、接納、融合的共生狀態。托起學生的個性化平臺,消除情感霸權。體育教學中要避免學生盲目產生“從師”、“從眾”的心理,要敢于挑戰教師、挑戰同伴、挑戰自我;同時還要避免練習、活動形式單一,要通過激勵、競賽、游戲等手段讓枯燥的練習內容輕松與快樂。讓思想沖破牢籠,消除思想霸權。不僅是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思想要沖破牢籠,走下“神壇”,放棄“權威”,構建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落到實處。
3.6 創建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營造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
體育教師要跳出對學生評價的單一、固定的模式,評價方法向多元化發展,采用行為觀察、情景測驗、學生成長記錄等多樣、開放的評價方法,了解學生的優點、缺點、潛能以及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對原有的評價方法進行完善,并嘗試運用成長記錄評價、日常行為觀察、實踐操作等新型的質性評價方法,努力創建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營造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消除師生之間因評價不當而產生的障礙。
3.7 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優化師生情感關系
3.7.1 利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優化師生情感關系一方面要求體育教師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機制,訓練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靈活性,促進體育教學的開放和民主。另一方面也要求體育教師具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還要不斷完善個性,努力提高自身修養,不斷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讓自己具備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的優秀品質,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3.7.2 選擇適宜的談話地點
心理學家拉爾夫·泰勒著名的試驗“居家優勢”證明: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人交談比在別人的環境中交談效果好,更能說服別人。對學生也是一樣,和學生談話前,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一個對教師自己有“優勢”的地點,這個地點往往就是辦公室。把學生找到辦公室,這本身就有一種環境優勢和心理優勢,說服學生不就更容易了嗎?
3.7.3 選用良好的教育方法
1) 多用商量的口氣和學生談話。2) 采用先揚后抑的方法,把批評寓于鼓勵之中。3) 關注學生的感受。
3.7.4 嚴禁使用學生厭惡的談話方式
經過調查,學生厭惡的談話方式是:1) 嘮叨型;2) 遷移型;3) 提審型;4) 揭丑型。
4 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障礙消除的心理效應
4.1 有利于改善課堂心理氣氛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激勵因素,教師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學生依賴老師,愿意向老師打開心扉,按老師的指導進行創造性的行動,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F代的體育教育更主張師生之間建立雙向的信息交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4.2 有利于學生的性格發展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如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寬容、善良、同情、友善、自尊、自信等。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心理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形成社會化水平更高的品質,如助人、有理想等。而不良的師生關系則導致學生孤僻、冷漠、自卑、冷酷、嫉妒等。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會成為學生今后建立人際關系的一種潛在范式,讓學生終身受益。
[1] 姚金清. 成功家教50 法[M] . 北京:海潮出版社,1999 ,9.
[2] 耿向東. 教師的科學思維[M] .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3.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走進新課程[M] .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4]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 運動心理學[M] .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