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種植技術與果品質量安全研究
馬秀萍
摘要:果業是林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態環境,還對促進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針對果樹種植技術和果品質量安全開展研究工作,首先分析果樹的種植價值,簡要介紹了果業的種植現狀,并結合生產實際情況,提出果樹種植技術要點以及果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相關建議,對指導果農生產具有一定的實踐作用,對促進果業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果業;種植技術;果品質量;安全管理;生態環境
果業的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還是調整農林產業結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農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但是,在實際農林生產過程中,果業在生產與管理期間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果品質量受到影響。因此,需要深化對果樹種植技術和安全質量的研究工作,充分借鑒先進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革新與優化現有的果樹種植技術,真正意義上提高果業的種植水平,在確保果品質量安全的同時,實現林果業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 果樹種植價值分析
現階段,果業對于農林業經濟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一是經濟價值,果樹產生的經濟價值一般是糧食作物的3~5 倍,所以果樹是農民提高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在整個農業發展過程中,果樹對于農民增加經濟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結合新型種植技術實現大規模、大面積的果樹種植,可以幫助農戶獲取到更高的經濟效益[1]。通過規模種植方式,能夠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價值,這也是林果業經濟價值的具體體現。二是生態價值,果業除了作為農民提高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外,對于改善局部生態環境、穩定生態系統的平衡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發展已經十分脆弱,而開展果樹種植,尤其是區域性的、大規模的果樹種植,能夠有效改善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緩解生態系統的繁重壓力。三是美化價值,在某個區域進行果業種植時,結合先進的發展理念,將普通種植基地轉變為具有美化價值的觀賞園區時,并在當地開展果業休閑觀光旅游采摘業時,能夠為農村帶來額外的經濟收入,游客們在觀賞景色的同時也能品嘗到當地的特色果品,能夠提高銷售量,進而實現經濟發展和美化建設的雙重價值,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2 果樹種植經營現狀分析
當前果業種植技術有待創新和提高,為縮減生產管理成本,一些果農選擇簡單或單一的種植技術,并且對果樹后續養護管理較為粗放,缺乏先進的技術指導,往往是根據生產經驗進行生產。如果出現惡劣天氣或者發生病蟲災害等情況時,不知道如何科學應對,很容易對果實的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甚至會造成絕收現象[2]。同時,果樹種植對于生長環境要求相對比較高,若園區周邊存在化工廠或者造紙廠等污染行業,廠區所排放的廢水、廢氣流經果園,被果樹所吸收,有可能造成根系腐爛。在選種方面,必須要保持嚴謹,樹苗的質量將會對果實的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目前,大部分的果樹園區存在一個共性,就是果樹種植較為密集,生產出來的果實在市場中競爭力較小,每年到達果實豐收時期,都會有大量的水果同時上市,導致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迫使水果價格一降再降。因此,可以選擇早、中、晚熟品種搭配,使果品不在同一時期上市售賣,進而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在收獲后的果品檢測階段,一些監測標準不夠明確、不夠合理,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而且涉及內容較少,使得一部分水果原本質量不符合標準,但是仍然投入到市場中售賣,對市場經營秩序造成一定干擾。所以,地方政府必須要健全完善現有的質量檢驗體系,為后續質檢工作奠定基礎。
3 果樹種植技術要點及果品安全管理的相關建議
3.1 果樹保護
實際工作中果農必須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在向當地農林業專家請教的同時,通過互聯網來查詢相關的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方式,還可以借鑒學習國內外果樹種植的成功經驗,大力推廣新型品種、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管理技術。尤其是病蟲害防控,決定著一年的收成,可進行綜合防控。為了綠色生產技術推廣,可結合物理治療的方法,在果樹樹干刷涂藥劑,能夠有效地避免病蟲害的影響[3]。具體防治內容就是,搜刮燒毀樹干中潛藏的害蟲,并在樹干表面刷涂石硫合劑,從而保持果樹的生長健康。同時,需要保護瓢蟲以及寄生菌等害蟲天敵,確保其能夠生活在正常的生態環境中,維持果園局部生態系統的平衡。除此之外,在種植果樹時,農林管理部門應該重視果樹保護工作,優化完善現有的管理制度,合理選擇品種優良的樹苗。需要注意的是,在果樹種植期間不可盲目噴灑農藥,防止一些農藥類型與果樹生長條件相悖,導致農藥殘留對果樹生長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構建專門的果樹種植制度,全面監督果品質量,充分發揮制度的監管效用。
3.2 套袋保護
為了提高果品的質量,通過套袋保護的方式有著較為良好的效果,可以延緩果實的水分流失,從而提高果品的耐藏性。而且,應用套袋保護方式,果實表層干凈、透亮,更能體現出該果品在行業市場中的經濟價值。所以,應進一步大力推廣該技術,能夠防止果樹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噴灑農藥的直接污染,而且減少發生蟲害的概率,也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果品的食用需求。在實際工作中,果農需要嚴格把控果品套袋的時間。例如,在種植蘋果時,一般在每年的5 月份,待果實長到“鵪鶉蛋”大小時,使用紙袋套袋保護方式,但是不同的果品類型在進行套袋保護的時間存在著差異。
3.3 水肥管理
在進行果樹灌溉時,應該選擇在萌芽開花、果實膨脹、幼苗生長以及灌凍時期4 個階段,為果樹生長補充水分,增強其抗寒能力,加快其生長效率。同時,加強肥料管理,一般情況下,施肥分為2 種:一種為基肥,具體包括餅肥、農作物秸稈以及糞肥等,這種肥料比較適合在果樹萌芽開花階段施加,在其生長過程中需要搭配一定劑量的氮磷鉀肥料[4];另一種為追肥,該肥料包括草木灰、硼酸以及尿素等。需要注意的是,為滿足果樹的生長需求,應合理控制肥料的施用量,多使用復合肥,為果樹提供全面營養。此外還可以采取葉面噴肥的方式噴灑微量元素,促進樹葉和樹體快速吸收,從而為果品質量提供堅實的保障。
3.4 發展綠色產業園
首先是要強化產業園區的管理力度,做好無公害生產的宣傳推廣工作,優先使用綠色生態化肥,例如沙大旺、農家肥等,這些綠色化肥的有效應用,能夠改善土壤,為果樹生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另外,在使用化學肥料時,必須要具備相關的資質標準,嚴格遵守管理制度,與其他輔助肥料混合應用,從而促進果樹的生長發育。其次,選擇合理的種植場地,遠離工廠,有清潔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并定期管理維護園區環境,采用國家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方式,邀請當地農林專家專業學者對當地環境進行科學評價,并借力抓好技術培訓,培養果樹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根據不同的果樹類型來制定不同的質量管理措施,研發更為有效的科學種植方式來促進果樹的高效生產與管理。
4 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效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為進一步提高果品健康飲食發展,社會對水果生產質量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果業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必須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提升果品質量,嚴格加強管理等措施辦法,革新優化現有的果樹種植技術和質量管理,從而生產出高品質的果品,推動果業的健康發展。
[1]皮彩秋,趙子成.林業果樹種植技術及果品的質量安全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6,000(001):224.
[2]劉亞儒,趙敏琦.林業果樹種植技術及果品的質量安全探討[J].引文版:工程技術,2016(1):209.
[3]李黎.林業果樹種植技術及果品的質量安全探討[J].綠色科技,2018,000(009):92-93.
[4]孟祥峰.林業果樹種植技術及果品的質量安全探討[J].農技服務,2016,33;328(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