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消防工作之我見
耿平
論文關鍵字: 經濟發展 人民生命財產 安全 火災事故 消防工作
論文摘要:發現和使用火,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使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產生了質的飛躍,人類由此逐步走向文明社會。但與任何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一樣,火神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火災事故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做好消防工作,已經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
加強新時期的消防工作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都要一起抓。消防安全建設是“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凡是物質文明發達的社會,都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消防組織和消防安全保障系統,這是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后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火災的形勢,使我們深切的感到,社會物質文明達到一定的繁榮程度后,如果沒有相應的消防安全設施作保障,那么這種文明是不完整的,其物質繁榮也難以得到保障。據統計,1997年全省火災直接經濟損失與國內生產值比例為1.18元\萬元產值,人均直接損失1.14元。人們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頃刻之間便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1987年5月6日,我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森林特大火災在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境內發生。燃燒近一個月,6月2日才將大火全部撲滅,過火面積101萬公頃,受災群眾1.08萬戶、5.6萬人,火災造成193人死亡,226人受傷,火災直接損失5.26億元。
1989年8月12日,山東省青島市黃島油庫一座容量為2.3 萬立方米的5號油罐因雷擊發生爆炸。形成了燃燒面積達1平方公里的特大惡性火災,相鄰的3個油罐也被波及,造成19人死亡,93人受傷,火災還燒毀12輛消防車,火災直接經濟損失為3540萬元。
1993年 10月 21日,南京煉油廠一座容積為 1萬立方米、高15.9米、直徑29.5米的310號油罐起火爆炸,過火面積24000平方米,火災發生后,先后調集了江蘇、安徽、上海消防總隊的12個城市消防隊的187輛消防車和駐寧部隊部分兵力,軍警民6O00余人投入滅火,經過17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才將大火撲滅,這是一次跨省市的力量調動,多警種聯合作戰的行動,雖然火災的直接經濟損失才380萬元,燒死7人,但由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卻是巨大的。
深刻的教訓同樣使我們認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也必然包含相當程度的消防安全意識。消防安全意識是與物質文明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消防安全意識的主旨是預防火災和其他人為災害。為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求人們規范自己的消防行為,如不能亂扔煙頭;不違章操作和生產;時時注意周圍的環境安全;學會和掌握一些日常的救助方法;臨危時及時報警和自救等等。這些都是與政府提倡的“五講四美”活動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強化消防安全意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課題中應有之意。
加強新時期的消防工作是保證人員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時刻離不開火,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物質財富是益增多,商品流通領域擴大,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大量使用,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用火、用電、用油、用氣日益增多,引發火災的因素增加。人們的日常生活時時刻刻離不開火。常言道:“水火無情”。火災,不僅頃刻之間可以燒掉大量物質財富,燒毀無法彌補的歷史文化瑰寶,而且還危及人們寶貴的生命。1997年12月30日,長春商業城發生特大火災。造成11人死亡,2人受傷,消防官兵從大火中救出被困群眾302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陽東都商廈發生特大火災,造成309人死亡;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八月市友誼館發生特大火災,這場大火,奪去了325人的性命,使130人留下了終身殘疾,其中有300多名7歲至15歲的中小學生;一場場重大惡性事故,使人民的生命財產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血的教訓慘痛而深刻。也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火災離我們到底有多遠,這僅在防與不防之間,也使我們認識到,新時期加強消防安全工作必要性。
加強新時期的消防工作也是消防事業的性質和消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消防事業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消防安全涉及全社會的各個領域,由于火的應用極為廣泛,因而導致發生火災的因素幾乎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全社會每個行業、每個單位、每個部門甚至每個家庭都有一個預防火災、確保消防安全的問題。因此,消防安全既是個體的責任,又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既要增強每個人的消防安全意識,更需要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消防事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消防事業的滯后,就必然要制約甚至破壞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大量積累,發展消防事業顯得更為重要,作為整個經濟和社會事業的一部分,消防事業非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不可。
二、分析當前消防工作現狀,可以發現,制約我國消防工作發展和進步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職工群眾的消防安全法制意識和消防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對2000年全國火災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火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多了解一點消防安全知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證各項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實,這些火災均是可以避免的。由于一些人,特別是一些領導的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消防安全法制意識不高,只重視經濟效益,忽視消防安全,不能把消防工作擺到應有的位置,違法、違規行為屢有發生,違章操作、冒險蠻干的事不斷,把消防機構的監督認為是對企業、對單位的找碴,能應付的應付,不能真心地去整改火災隱患,特別是對需要投入巨大資金整改的火災隱患,一句“沒錢”就想蒙混過關,從而使一些火災隱患久拖不改,只有到了一朝發生火災,才猛然驚醒,甚至還有一些發生火災后,還不汲取教育,繼續蠻干,“不見棺材不流淚,見了棺材淚不流;不撞南墻不回頭,撞了南墻頭不回”。
第二、公共消防設施普遍落后。公共消防設施包括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裝備、消防通道等,我國的公共消防設施普遍落后,以我市為例:按照國家標準,應建消防站6個,現僅有2個,還均為1975年前建成;消防水源包括天然水源和消火栓,而主要的就是消火栓,按國家規定,自來水管網每隔120米應建一座消火栓,我市應有市政消火栓565只,但目前只有190個,尚缺375個;消防通信包括火警專線和調度專線,2000年,我市建成消防指揮中心,將火警專線由原來的2對增加到15對,但仍達不到國家每個交換分局兩對火警專線的要求,而消防指揮中心與各中隊、專職隊、相關部門之間的調度專線仍是空白;在消防車輛方面,現有的消防車已有三分之一屬于超期服役,即便這樣,全市仍缺少消防執勤車7輛,尤其是缺乏消防通訊車、照明車、救護車、搶險救援車、火場勘察車、重型泡沫和干粉消防車、重型水罐車等特種車輛;在消防隊隊員裝備方面,個人防護裝備、破拆工具很少,難以適應消防工作需要。 第三、消防隊伍普遍不足。消防部隊的任務是以防火和滅火為中心的,但由于現行體制的制約,整個消防隊伍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滿足當前消防工作的需要。以消防監督人員為例,由于消防監督是一門科學性、技術性很強,并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工作,但由于現在的消防部隊是現役體制,一名消防監督人員從事消防監督工作十多年后,正是經驗豐富的時候,卻要面臨著轉業,面臨著第二次就業,使其不得不離開消防監督工作。雖然現在消防監督人員大都要經過專門學校培訓,但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必竟有差距,等其適應了消防監督工作后,再干上幾年也就面臨轉業。所以說,消防監督工作留不往專業技術豐富的消防監督人員,是消防監督人員整體質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從數量上來看,一些消防監督基層單位,人員奇缺,甚至部分縣的消防大隊只有一個人、兩個人,卻負責著一個縣的消防監督工作。所以說,現在的消防監督人員遠遠不能滿足消防監督工作的需要。滅火工作有時更是人員缺乏,以我市沙河中隊為例,平時只有十幾號人,到了復退時只剩八九號人,除了炊事員、電話員、哨兵,正常執勤的也只有四五號人,如果同時有兩起火警的話,往往一個火場只有兩三個人,甚至還有一個人開車到火場救火的歷史。
第一,大力普及消防法律知識,盡快提高各級領導及全民的法律意識。首先,是各級領導要提高對消防工作的認識。只有領導重視了,消防工作才能落到實處,消防事業才能迅速發展。其次是各級消防部門要提高自身對消防工作的認識,消防部隊的主要職責是與火災作斗爭。因此,消防部隊抗御火災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和檢驗消防工作成效的主要標準之一。它不僅直接關系到消防部隊能否完成各項滅火戰斗任務,而且還關系到消防部隊在社會上的形象。因此,各級消防部門應充分認識提高消防部隊抗御火災能力的重要性,始終堅持以提高戰斗力為工作標準,引導廣大消防官兵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消防部隊所肩負的滅火任務的艱巨性、充分發揮消防部隊在經濟建設中的保駕護航作用。進一步增強自覺做好消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確認識提高消防抗御火災能力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研究對策進行解決。再次是要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識。這是消防工作的重點所在。消防工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消防事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全民消防素質的提高,消防事業發達的國家、地區、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自防自救能力都普遍較強,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火災和群死群傷現象的發生。要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就要加強消防宣傳和教育,要在全社會普及消防法規和科學知識,抓好法人、員工培認,加強中小學生的消防安全教育,通過宣傳和教育,全面提高公眾的消防意識。
第二,加強消防法制建設。消防事業要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必須大力加強消防法制建設,它包括立法和執法兩方面的建設。消防工作作為保障性工作,要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實現法制化、這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又是消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于1998年9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施。近年來,我省也先后出臺了《河北省消防條例》、《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因此,加強立法調研,逐步建成一套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消防法規體系,才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實踐證明,光有法規是不夠的,有法還必須做到嚴格執法,工作才能做好。公安消防監督部門是國家的消防執法機關,是代表政府依法監督消防工作的。在消防工作中依法監督、依法行政,是消防監督部門應盡的義務。在消防監督工作中,消防監督部門通過國家賦予的法律手段,依法督促各部門、各單位及居民群眾落實各項消防安全措施,做好消防工作,對違反消防管理的行為依法處罰,在工作中,應突出重點,除做好日常性的檢查督促外,要突出抓好建筑防火審核,火險隱患的督促整改和對違反消防管理的依法處罰等工作。
第三,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各類特殊火災大量增多,新形勢下,消防部隊面對的將是越來越嚴峻的火場,無數火災證明,現代火災撲救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消防基礎設施如何和消防車輛及器材裝備的現代化程度。因此,采取措施加強城市消防基礎設施和提高消防車輛及器材裝備現代化是提高消防部隊抗御火災能力的重要條件,首先是增加消火栓,開發天然水源。水是消防隊救火最常用的也是最廉價的滅火劑,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單靠消防車自身攜帶的水只能完成撲救小火的任務。因為一般的中型消防水罐車在火場上出兩支水槍射水,往往是2至3分鐘水就用光了,所以在火場上經常會出現無水救火的現象。小火釀成大火,造成不應有的損失。1994年11月15日發生的吉林市博物館大火,過火面積6800平方米,燒死2人,雖然火災統計損失是671萬元,但大火焚毀的一具 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和一些寶貴文物,其體會是難以統計的,之所以損失如此慘重,就是因為火災現場沒有水源。在火災現場的三個消火栓中,一個被埋,一個損壞,還有一個水壓嚴重不足,參戰的48輛消防車不得不到幾公里外去拉水,滅火戰斗時斷時續,嚴重影響了戰斗力,要想保持火場不間斷供水,及時控制火勢擴大蔓延,這就需要火場附近有水可取,最經濟、最便利、最快的方法就是通過市政消火栓來直接抽水。為提高城市消防設施供水能力,《邢臺市城市消防專業規劃》中提出,到2002年年底,全市將市政消火栓欠帳全部還清,補建375個市政消火栓,另外,為彌補市政用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開發并利用天然水源,我市在改造小黃河過程中,兩側已建造了多處消防取水平臺。
其次是增加消防裝備,提高質量。近幾年來,我市各級地方政府對消防工作越來越重視,想方設法加大投入,同時給予適當的收費政策積極拓寬消防收費渠道用于消防裝備建設。因此,應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盡快配備現代化的消防車輛裝備,按規定淘汰舊式和達到使用年限的車輛;配備和完善消防隊員個人防護器材裝備特別是專勤器材,如防火隔熱服、防化服、空氣呼吸器、機動鏈鋸、電動切割機、火源探測器、可燃氣體和毒性氣體檢測器材、放射性物質檢測器材等,以利于及時有效的滅火,同時保證消防隊員的人身安全。
再次,應建立現代化的消防通信網絡。火災的撲救需要快,這個“快”指報警快,消防出動快,實施滅火快,火災撲救中,能否做別快,首先在于消防通信、是否現代化。因此,建立現代化的消防通信網絡,使火災報警線路和消防調度指揮暢通,同時開通消防調度與自來水、供電、管道燃氣、急救等有關單位的直線通信,以利于發生火災時能及時報警,及時調度增援,及時通知有關部門采取自來水升壓、斷電、斷氣和急救措施,以盡量減少火災損失。
第四,加強消防隊伍自身建設,提高隊伍素質。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消防部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艱巨的任務。因此,必須按照從嚴治警的方針,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消防官兵要提高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首要的是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不斷提高理論和政治素質,增強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始終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廣大官兵的思想,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半點含糊和動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立場,增強抵制敵對勢力政治滲透的自覺性和拒腐防變的免疫力,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教育消防官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做到公正廉潔、勤政為民。二是強化消防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對發現的嚴重威脅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并有可能誘發重、特大火災事故的隱患,緊抓不放,一抓到底,堅決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或無故不整改的,果斷采取查封、停業、處罰、取諦、拘留等手段,促使火險隱患的盡快徹底整改或清除,對于已經發生的火災事故,及時進行嚴肅查處,不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更要追究領導者的責任。繼續把工作重點放在存在火險隱患的高層建筑、豪華賓館、公共文化娛樂場所、大型商場、商城、綜合交易市場、重要物資倉庫、各類易燃易爆場所和國營大中型企業,適時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治理,集中查處和督促整改重大火險隱患。三是加強實戰訓練,提高滅火作戰水平。針對現代化火災特點,從實戰需要出發,加強適應性訓練,根據情況變化,不斷修訂和完善高層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消防重點保衛對象的滅火預案,并強化模擬演練,以進一步適應和熟悉周圍環境的現況,提高消防部隊的實戰水平,真正做到能聞警出動、戰之能勝、盡最大可能減少火災損失,更好的為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