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措施及其實施
劉建華
新課程體系無論是在課程功能,還是在課程結構和內容方面都比原來的課程有很大的突破,特別是在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體現了改革的思想,因此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實施教育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開發學生創造力的過程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心理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鼓勵學生質疑,培養挑戰精神
以生為本,在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的同時,通過潛移默化,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培養。當學生在課堂上,從心理和情感上感覺自身不受于來自外界權威的管束和壓制時,就會放松身心地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去。此時,教師要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積極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發現問題,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班門弄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培養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學習鉆研精神。比如講杠桿時,就有學生對圖f阻力F2的方向提出質疑,認為這樣杠桿將無法平衡。我通過引導,讓大家討論,最后決定把F2的方向改成向下。
二、采用賞識教學,保證持續興趣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渴望成功,學生更是如此。學生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錯誤是難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多鼓勵、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許。“好學生是夸出來的”,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雖然人的活動的動力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動的產生、持續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和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理動因,即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由于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獲得的。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更新實驗思路,克服教學困難
物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概念、規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那么我們所說的實驗也就不僅僅局限于現行教材中的學生分組實驗、演示實驗和課外活動。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外;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眼藥瓶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剛剛起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還可以克服農村學校器材不足的困難。 四、開展探究活動,培養綜合能力
新課標初中物理教學過程強調觀察、實驗、探究、運用,因此教學中應突出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決問題能力。課堂教學上除重視課本中的探究活動,還可以就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探究,比如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或者進行社會調查,比如調查當地的環境污染來源等。同時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創新。
1.獲取信息能力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學會學習尤為重要。我要求學生多閱讀,注意精讀和泛讀相結合;或通過互連網,利用www.google.com等強大的搜索功能上網查找,培養學生的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引導學生做學習上的有心人,利用剪報、摘錄等方法,把資料分門別類,只要與物理知識有關的資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終“厚積而薄發”。這樣,各種資料的積累有利于開展探究活動,又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2.提出問題能力
學問,要學必有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問千千萬,關鍵在一問”。培養學生的發問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則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一環。要進行探究活動,也必須提出中肯的問題。我要求學生預習,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如何提問,有時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能夠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形成課堂教學高潮。
3.科學探究能力
新教材要求學生學會科學探究,就是模仿科學家的探究方法,探究學生未知的知識,重點是探究的過程、方法、步驟。例如八年級物理上冊安排的探究影響單擺擺動時間的因素、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探究物質的密度等。通過這些活動,要求學生寫出探究報告或總結,既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又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堂教學氣氛寬松、思維活躍,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培養,知識面寬,思考問題周密,學習主動性強。學生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還搞了一些科技活動、動手制作簡單的實驗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