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數據視野探討檔案管理思維方式的轉變
吳艷華
摘要:在人類社會進入到信息時代后,各種新興的技術不斷涌現,并且在各個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大數據作為新興技術的代表,其在檔案管理領域的應用價值逐漸凸顯,并且轉變了以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維,對提升管理效率、發揮檔案價值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針對大數據視野下檔案管理思維的轉變進行分析和探究,對促進檔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檔案管理;思維方式;轉變
在信息時代下,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信息,想要挖掘數據中存在的潛在價值,則需要應用大數據技術。檔案作為一種珍稀資源,其在社會發展中不斷產生而積累,具有較強的借鑒和參考價值,隨著信息技術在檔案領域中的不斷應用,檔案管理逐漸趨于信息化以及現代化方向發展,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挖掘檔案中蘊含的價值,提升管理效能和針對性,因此,事業單位要基于大數據前提下,轉變自身的管理思維,提升檔案資源的利用價值。
大數據技術概述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社會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資源,面對海量的數據信息,主流軟件已經無法快速處理,數據資源的作用性和價值性無法發揮。大數據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海量數據完成整理、分析以及篩選工作,為使用者提供決策輔助和技術支撐。當前,為了滿足單位和企業的運行需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貫徹于企業生產、單位管理以及行政辦公等多個方面,在檔案管理中引入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檔案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利用,并且分析檔案中蘊含的價值信息,將有價值的資源整理分析,為單位決策和管理運行提供信息服務。
大數據下檔案管理思維方式轉變
2.1 共享性思維
共享是大數據技術最為重要的特點,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各項資源的高度共享,完成資源的有效利用。檔案作為一種珍稀資源,其事業單位在發展中而不斷累積的寶貴財富,實現檔案資源共享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求,更好的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通過建立檔案管理信息平臺,可以加速檔案資源的共享化建設進程,使用者在查閱和應用檔案資源中,不需要到單位進行查閱,只需要一臺終端設備訪問信息平臺,就能夠完成異地資源獲取,具有較強的便捷性。
2.2 技術性思維
在以往的檔案管理中,主要以人工的方式對紙質文檔進行管理和保存,在這一模式下,對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如果管理人員出現失誤,則會影響檔案管理質量。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檔案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的信息化和技術化程度更高,尤其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通過對檔案資源的深度挖掘,可以顯著提升管理效能,實現用戶需求和檔案資源的雙向控制。同時,隨著檔案事業的發展,檔案中蘊含的價值逐漸受到使用者的重視,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性手段,能夠挖掘檔案價值,促使檔案管理從以往的保管型趨于分析型方向發展,技術性思維的轉變也更加符合當今社會對檔案使用的需求。
2.3 數字化思維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檔案管理的新手段、新模式和新方法,并且以先進科技為支撐,可以促使檔案管理趨于數字化方向轉變。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能夠完成數據庫構建,為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以及安全的服務。同時,在數字技術下,還能夠將紙質檔案轉變為數字化檔案,實現檔案的異地共享和使用,使用者通過數字化平臺能夠快速完成檔案資源檢索,不僅能夠獲取文字檔案,還可以查閱視頻檔案、圖片檔案以及音頻檔案[1]。
2.4 服務性思維
檔案屬于一種珍稀資源,其可以對事業單位的各項決策、干部任免、運營發展提供數據和資源參考,服務性是檔案價值的本質。大數據作為一種新型技術,其具有動態性、超越性以及全球性等特征,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完成對檔案資源的挖掘和分析,并且根據用戶的訪問記錄和喜好為其推送相關信息,促使檔案服務更具針對性。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檔案資源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想要的信息,而大數據技術的優勢能夠為用戶提供定制服務,提升服務的精確性和預見性。
基于大數據下檔案管理思維轉變創新途徑
3.1 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開展一切管理行為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在完善的制度體系支撐下,才能更好的實現資源共享和資源利用。首先,事業單位要積極整合數字化檔案資源,突破以往“信息孤島”的固化管理模式,實現各類資源的互通互聯,以制度為保障將檔案服務、資源組織和資源創建充分結合,形成規范而標準的管理體系;其次,在開展檔案服務中,為了確保操作的規范性以及嚴謹性,單位要制定相關操作制度,要求所有人員按照既定的制度進行各項操作,涉及檔案信息收集、整理、歸檔以及加工等多個環節,促使檔案管理趨于程序化發展,實現管理數字化轉型,切實發揮檔案的服務性質;最后,將數字化管理作為考核人員的基本內容,制定人員考核制度和標準,將考核結果與人員績效掛鉤,通過科學的考核調動管理人員開展數字化管理的熱情
[2]。
3.2 構建智慧平臺
想要切實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價值和作用,事業單位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積極構建檔案管理智慧平臺,該平臺要分為以下層次,實現立體式體系構建:第一層次,底層,其主要作用為對物理資源進行整合,具有資源池作用,為檔案管理提供數據和網絡資源的傳輸與共享服務;第二層次,平臺層,其功能為對底層進行科學控制,具有部署和控制的職能;第三層次,應用層,其主要作用為電子檔案查詢、政務服務、資源利用以及檔案分類;第四層次,用戶層,使用者可通過該層次完成檔案資源的查閱和獲取工作,并且對用戶的訪問記錄進行跟蹤分析,根據用戶需求推送相關檔案資源[3]。
3.3 加強安全管理
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在引入大數據技術中,可能會對電子檔案的安全帶來一定影響,如果發生檔案資源泄漏或者遺失等情況,事業單位會遭受一定損失,因此,基于大數據背景下,單位要落實檔案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借助智慧平臺加強數字檔案管理,對于重要的檔案資源要及時備份,避免發生遺失情況;其次,對管理人員的訪問權限進行科學制定,在加速檔案服務的同時,嚴禁權限隨意使用,尤其對于保密性較強的檔案資源,要做好權限設計工作,避免內部人員濫用權限導致檔案資源外泄;最后,采取先進技術加強檔案安全管理,例如在計算機上安裝市面上常用的殺毒軟件,定期更新軟件保證其殺毒效果,同時還要發揮防火墻的作用,避免黑客入侵導致檔案資源受損或者丟失[4]。
3.4 提升人員水平
管理人員的思維意識和能力水平與數字化管理的發展密切相關,基于大數據下的檔案管理,管理人員要迎合時代發展,在平時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和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同時,事業單位還要認識到人才隊伍建設的積極意義,采取科學的組織形式進行人員培訓,通過培訓促使所有人員都能夠勝任崗位工作。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大數據技術在檔案領域的不斷應用,事業單位要立足于自身特點,積極轉變管理思維和管理模式,切實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和價值,挖掘檔案的潛在價值,進而為使用者提供優質服務,推動單位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