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體育文化宣傳的必要性思考
陳月佩
[摘要]加強對體育文化的大力宣傳,其目的是讓人們更好地認識體育文化和領悟體育文化豐富的內涵,為人們體育素質的提高、健身意識的升華、科學的生活態度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積淀。
[關鍵詞]體育文化;宣傳;必要性
一、體育文化概觀
在人類色彩斑斕的文化世界里,有一種奇異的文化,那就是體育文化。在體育文化中充滿了各種神奇的矛盾:競爭與協作、嚴肅與幽默、高雅與粗俗、運動與靜止、抗衡與友誼、愛與恨、善與惡……它給人間社會帶來歡樂、健康與笑聲,也帶來了激情、熱望與振奮;有時也給人們帶來痛苦、煩惱和災禍。社會學家在對體育文化進行研究時,反反復復地強調一個主題,就是體育文化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焦點、社會的折射。認為與家庭、宗教、政治、經濟這些領域一樣,體育文化也是社會中帶著普遍性文化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社會性制度,是工業社會中最廣泛的文化領域之一。當然,各種社會的價值觀念也會滲透進體育文化中來,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的價值觀念不盡相同。關于和平、自由、自尊、幸福、才智、成就、友誼等價值觀念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體育文化。正如一位社會學家所說,體育文化滲透進當今社會的各個層次,它深深影響著這些互不相干的因素。如觀念、種族關系、商業生活、汽車設計、服裝款式、英雄的概念、語言和倫理價值等。然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弊端也會像瘟疫一樣在體育文化中蔓延。過分競爭引來了不擇手段的作弊和弄虛作假,可怕的拜物主義引來了不思改革的因循守舊,社會分配不公引來了種種歪風邪氣,社會的不安定常常以球場騷亂暴力行為發泄出來。總之,體育文化就像一面巨大的折射鏡,把社會上所有的一切應有盡有地折射出來。正如《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所說,體育文化發展水平是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體育文化的界定
體育是一種社會文化形象,體育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物質文化,又是制度文化,還是精神文化。體育作為物質文化,它以人體這一物質形態為對象,利用場館、器材等體育手段,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體育又是一種制度文化,人們在體育運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體育規范,如競賽規則、裁判法規等等。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不同民族的運動員,在統一規則下通過比賽活動,增進相互的溝通、理解和友誼,促進各國、各民族的團結。體育還是一種精神文化,它蘊涵豐富的文化精神,如團隊的合作精神、積極進取的精神、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等等。人們通過參與體育、觀賞體育,盡情享受向人體生理極限、體能極限挑戰挖掘出的無限魅力所帶來的樂趣,對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面貌產生深刻的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圍繞著體育文化的含義、內容、分類及發展背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界定體育文化。當前人們比較認可的體育文化界定,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和保存的一切體育活動形式、體育精神、體育制度的發展水平、程度和質量的總論。
三、體育文化的價值與作用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之所以能伴隨著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綿延至今,并且對今日世界產生全方位的影響,皆因體育具有滿足人和社會發展現實需要的實際效用。這種實際的效用就是體育文化的價值,以及政治、經濟價值。體育文化所具有的活躍、迅速變化的特征,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現實生活和進步歷程。體育文化已成為傳媒的重要內容、科技的巨大櫥窗、娛樂的核心要素、旅游的發展趨向,電視體育、體育科技、健身娛樂、體育旅游已成為社會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育文化獨有的社會輻射和穿透力使它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作為塑造身心和諧發展的手段,作為倡導進取精神的顯性文化,體育文化具有創造精神價值的社會本質。體育文化既是一種精神文化,也是一種行為文化。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具有調節、控制和引導的功能,它在人們生活中起到協調、穩定的作用。
體育文化對社會的折射是能動的,它可以給我們這個急劇變化中的社會反饋出許多新的概念、新的事物、新的觀念。它激發了人們越來越強烈的參與,也引發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思考。我們經常在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中聽到、看到一種現象,就是體育活動慣用的一些術語,如黃牌警告、紅牌罰下場、“短平快”規定動作、自選動作、越位等等,這些已被形象、準確、廣泛地使用著。這不是偶然的,這說明體育的活動方式和市場經濟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和行為方式是契合的,支持著社會的管理。
四、奧林匹克體育文化
在古代希臘,燦爛的文化.發達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帶來了體育文化的繁榮。公元前776年,在希臘半島伊利斯城幫克諾斯山的奧林匹克村召開了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后每4年舉辦一次,一直延續到公元394年,共舉辦過293次,相沿117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最初只召開1天,以后逐漸發展到5天,項目包括五項全能、拳擊、格斗等。運動會的裁判和運動員于每天清晨前,在宙斯神廟前宣誓:“遵守規則,友好相處,永不把不正當的方法用于競技,保證不以卑劣手段取勝。”每晚在宙斯廟前宣布比賽成績,頒發獎品,舉行宴會。當時奧運會的參賽者和參觀者只限于有公民權的男性公民,廣大奴隸和婦女卻無權參與。
公元394年,整個希臘地區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羅馬帝國境內都以基督教為國教,不允許希臘多神教的存在,于是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下令,取消奧林匹克運動會,并毀壞了競技場。從此,象征古代人類文明的古奧運會會址變成了一片廢墟。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始于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委會的創立,出身法國貴族的皮埃爾·德·顧拜旦是公認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認為,通過體育運動所完成的體能發揮有助于達到三個教育目標:第一,體育運動的參與者通過運動經驗可培養其審美能力。他之所以如此看重這一點,是因為他相信發展良好的審美能力是明智地去運用知識的先決條件。第二,幫助國際體育運動成為一種促進和平及國際間相互了解的工具。他認為,體育運動是一種促進世界各國相互交流和了解的媒介物。第三,對卓越的追求。他認為在體育運動中追求卓越能教會參與者更普遍地尊重卓越。顧拜旦認為,體育運動通過參與發揮其影響力,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觀賞物。因此,他不斷地為人們拓寬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包括新的運動環境、設施的建設和新運動項目的設置。奧運會本身就是為了激發人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并促進體育運動的發展。 1896年,在古奧運會發祥地——希臘雅典舉行了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此,熄滅了1500多年的古希臘運動會“圣火”在現代奧運上熊熊燃燒起來。在進步、和平、友誼之路上,在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鼓舞下,蓬勃向上、銳意進取和公平競爭的傳統美德傳遍五洲四海。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競技體育的飛速發展,現代奧運會盛況空前。它是古代奧林匹克精神和現代人類文明的結合。
讓我們充滿期待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OneDream)”,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和普遍價值觀——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和夢想,成為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愿望。主題口號深刻反映了北京奧運會的核心理念,體現了作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核心和靈魂的人文奧運所蘊涵的和諧的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和諧發展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這個主題口號言簡意賅,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主題口號表達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建美好家園,同享文明成果,攜手共創未來的崇高理想;表達了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現代化的偉大民族致力于和平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堅定信念;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為建立一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的心聲。
五、中西體育文化的比較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背景存在差異。西方體育文化以整個西方文化為背景,中國體育文化以整個中國文化為背景。西方文化以古希臘為源頭,經歷文藝復興、產業革命,逐步形成以宗教為核心、以追求個人自由、崇尚個人奮斗為特色的海洋型文化;中國文化則是以個體農業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大陸型文化,不崇尚競爭與冒尖,缺少對自由與平等的尊重,人們追求的是安穩平靜的田園生活。
中西方兩種體育文化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不同。西方體育文化體現出的人文精神是“個人中心、崇尚競爭”。如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簡直成了美國體育精神乃至美國民族精神的象征,美國體育文化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的,充分肯定運動員個人的頑強奮斗及其價值,崇拜力量、技巧、拼搏、競爭。拿美國NBA的兩支勁旅而言,單從其名稱——芝加哥“公牛”和休斯敦“火箭”來說,我們不難體會出美國的體育精神。西方體育文化有別于中國體育文化的突出特征是:認為體育對于個體的價值在于體育運動強身,在體育競技中爭勝,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不斷挑戰與超越人體生理極限,不斷挑戰和超越于其他競技者之上,在競爭與挑戰中實現個人的價值。中國體育文化體現出的人文精神是“天人合一”、“崇尚和諧”、“恪守中道”。中國傳統體育的典型項目是太極拳、射箭、舞劍、棋類等,人們練習這些項目的目的就是健身、養生、益智。無論是東方體育文化,還是西方體育文化,都是既講技巧、講規則、講道德,又求友誼、求和平、求快樂。只是中國體育文化注重養生,通過體育活動達到身心的平和狀態;西方體育文化強調競技,在體育運動中不斷實現身心超越。
六、對體育文化的思考
如何形成正確的體育文化觀?我們認為應該從改善我們整體的人文環境人手。2008年北京奧運的口號是“科技、綠色、人文”,科技、綠色都好解釋,人文奧運,究竟該怎么做?我們的體育人文環境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根植于民眾心中的急功近利的“金牌文化”會以什么樣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些很值得我們思考。不久前北京市市長王歧山的講話通俗地解釋了這些疑問。王歧山市長說:“我擔心的是北京市民的整體素質,他們在奏外國國歌的時候,會不會起立,向外國的國旗致敬?當中國運動員和外國運動員比賽失利的時候,他們會不會為外國人鼓掌?”這些問題在一個擁有健康體育文化的國家就不會成為問題,但現在由市長提出來了,可以說是我國有關部門領導人已經認識到了體育文化需要改善的問題。現在媒體的宣傳還是沿著過去的那種軌道,還體育以體育本來面目的這種聲音非常微弱,或者從另一層面上來講,國家需要金牌,體育官員需要金牌,老百姓也需要金牌,他們認為這是國力的象征。其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什么是體育強國?不是從奧運會所得的金牌數來定義的,而是由每個老百姓日常從事體育活動的時間有多長,體育消費占總消費有多少,國民人均占有的訓練器材,占有的體育場館的面積等等一系列關系著每位公民實實在在的數據來考量的。
當我們國家的各項事業都繁榮之后,體育也就自然能成為本來的體育,體育文化也會以一個更健康的形態來展現。然而,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大工程。離2008年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緊迫了。如果我們不想看到到時候不該有的不文明現象,就應該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的體育文化。從現在開始將大眾引導到正確的體育文化觀上來,通過潛移默化的感染來逐步改善和扭轉不健康的體育文化,這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體育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我們大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