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構建和諧社會與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
盧乃棟
摘 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法制建設做保障,而法制建設尤其不能忽視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各級政府及各部門、各單位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將這項工作真正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抓實抓好。
關鍵詞:和諧社會 青少年 法制宣傳教育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本表現
1.缺乏理智,感情沖動,不計后果。當前,在社會上有些青少年違法犯罪,往往是由于一時的感情沖動,不計后果釀成的。發生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些青少年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一旦在青少年之間因為某種利害關系而發生沖突時,總是缺乏理智,靠一時的感情沖動,就習慣于“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釀成大禍后又追悔莫及。可是,、事已造成,無法挽回了。有些青少年犯罪,進了監獄,才如夢方醒,頓足擊首,痛哭流涕,悔之晚矣。
2.講情面,不講原則,哥們兒意氣,為朋友兩肋插刀。有些青少年受舊的“俠”、“義”之類影視片的影響,江湖義氣十足,遇事不動腦思考、不講原則,往往習慣于從義氣出發,幫助“朋友”打“抱不平”,并美其名日“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種江湖義氣十分容易使人感情沖動,不該出手也出手,重拳出擊致人重傷或致死,釀成大禍。
3.由于失業、失學等,游手好閑,被犯罪團伙脅迫。有的青少年由于父母離異,缺乏家教;有的由于學業不佳,被學校推向社會;有的由于經常出入賭場、網吧、舞廳,受到不良熏染,逐漸養成了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的惡習。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被犯罪團伙所收買、利用,去做一些搶劫、盜竊等不法活動。時間長了,想脫身都很難,死死地被團伙所控制,犯罪活動愈演愈烈,所犯罪行也日益加深,難以自拔。
4.視錢如命,鋌而走險,圖財害命。青少年犯罪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犯罪道路的。最初往往是從掏人腰包開始;進而撬門別鎖,闖入民宅行竊;再發展下去,就可能去搶出租車、搶銀行,甚至為了搶以出租車而致出租車司機死命,為了搶得銀行現金而打死銀行守衛人員等等,從而犯下彌天大罪。
5.長期屢教不改,一犯再犯,不能自拔。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把刑滿釋放人員再次進入監獄,稱為“二進宮”。其實,有些青少年何止是“二進宮”,有的是“三進宮”、“四進宮”,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原因,有社會的原因,但主要的還是違法犯罪青少年個人的原因。即其缺乏翻然悔悟,痛改痛非的決心和毅力。
二、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客觀原因分析
其一是家庭原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前社會上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嬌慣、溺愛是家庭教育中較為普遍的現象。絕大多數的獨生子女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總是“要星星不敢摘月亮”,百依百順,致使某些青少年從小就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毫無節制的不良習慣,講吃、講穿、趕時髦。久而久之,很容易浪蕩下去,成為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的浪蕩公子,為違法犯罪埋下“種子”。二是父母離異,使孩子失去應有的正常家教。一些離異后的父母,所迷戀的新婚的甜蜜生活,一心關注的是建設各自的新家,無心照料原有子女的生活和進行應有的教育,致使本來很好的孩子,由于失去了應有的家庭教育而誤入歧途。
其二是學校原因。當前我國的學校教育雖然黨和國家一再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但實際上目前的學校教育仍然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有點改變也多半是表層的東西,實質性的改變微乎其微。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仍然主宰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追求考試成績,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并無根本性的轉變。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是,黨和國家規定公民都要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即達到初中畢業。可是,有些學校一到初中二年,看到有些學習差的學生升高中無望,就把這些學生動員回家,并答應畢業時發給畢業證書。就這樣不負責任地把一些初中生沒等到畢業就被推向了社會。這些被推向社會的學生,一時找不到工作,加之自控能力差,就很容易在各種不良的社會熏染下走上邪路。
其三是社會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社會就業不夠充分,致使一些初、高中畢業生考不上上級學校,又無適當的職業可做,只好在社會上流浪。由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狀況十分復雜,對青少年進行精神污染的因素比比皆是,使青少年很難自控。二是對失足青少年的幫教體系尚未形成,幫教無力。尤其是對那些解除勞教或刑滿釋放的青少年,既無一定的就業安置,又無日常的幫教管理,這是一些青少年“二進宮”的主要原因。三是法制宣傳教育滯后。雖然近年來國家進行了幾個五年普法教育,但給人的感覺是上級號召的多,采取的實際措施少;形式的東西多,實質性的東西少;對成年人的教育活動多,對青少年的教育活動少。這是造成青少年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個別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三、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本做法
首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努力形成全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大環境。黨和國家要在前一段對全民進行普法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全民的普法宣傳教育,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普法宣傳教育更應進一步加強,要有一些特殊的宣傳教育的活動安排。比如,在中、小學適當開設法制教育課;請政法部門有關領導同志到學校作法制報告;適當組織中、小學生參加一些司法機關組織的庭審活動,使青少年受到實際的法制教育;還應當抓住一些有違法犯罪行為,但經過教育改造,翻然悔悟、棄舊圖新的典型,對青少年進行現身說法,以提高廣大青少年的遵紀守法意識。
其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為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創造條件。眾所周知,傳統的“應試教育”是淘汰主義的“精英教育”,為了以考試的形式選拔少數尖子學生,而不惜淘汰絕大多數學生。而素質教育則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國家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群眾和社會長遠發展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要求面向絕大多數學一,它所體現的是教育公平的原則。如果所有的學校都能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都能關愛每一個學生,就不會再出現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而不等到畢業就過早地把學生推向社會的現象了,也就相應地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再次,加快社會的經濟發展,為充分就業創造條件。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與我國目前社會就業不充分有著直接的關系。一些青少年學生畢業以后,由于找不到適當的工作,就只能在社會上閑逛,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久而久之就可能浪蕩壞了。因此,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擴大青少年就業問題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四,建立與健全城市社區的失足青少年幫教組織和工作機制。城市社區在幫教失足青少年方面肩負著重要的任務。如前所述,有些解除勞教的青少年之所以會“二進宮”,除了其個人的原因外,與社區的幫助教育不到位也有直接關系。如果社區能夠幫教到位,再能幫助其安排適當工作,恐怕“二進宮”的現象就不會發生了。
最后,家庭要緊密配合學校和社區共同搞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做父母的,既要以自身的優秀品德和遵紀守法的表率作用去影響孩子,又要堅持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遵紀守法的教育。要緊密配合學校和社區,共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與學校和社區“唱反調”、幫倒忙。須知,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協調一致地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