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憲政·美德——《聯邦黨人文集》的“共和”概念
佚名
注釋:
[1] 羅伯特?達爾,《論民主》,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20頁。 [2] 羅伯特?達爾,《論民主》,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20頁。 [3] 此處古代經典作家主要是指亞里士多德與西塞羅,他們對共和政體作出了最早的論述。亞氏之共和概念有如下涵義:1,以群眾即大多數人為統治者而照顧公共利益。是否照顧到公共利益是亞氏區分正宗與變態政體的“絕對公正的原則”。這一點上,共和制與平民制形式上存在一致。形式是“大多數統治”,根本著眼點是“公共利益”。2,混合政體。亞氏說“共和政體”就是“混合政體”。在“大多數人統治”之下,要照顧全城邦利益,“自由出身”、“財富”和“才德”三要素必須具有同等重要,三者混合于政體中,這才能顧及城邦中各階層(階級)利益,才能實現“公共利益”;3,中產階級掌權。首先,中產階級掌權是實現諸要素混和的技術安排。中產階級成為多數并掌權,政體才能真正混合其余因素,城邦才能穩定。其次,中產階級本身的特性——中庸——與“真正的幸福生活”相一致。當中產階級成為大多數并掌權時,其特性也就成為城邦的主導特性,此時更能凸顯城邦的本質意義。4,憲政。(參見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西塞羅認為共和國是“人民的事務”、“ 公共的事情或財產”(res publica)與“一個民族的事情或財產”(res populi),其所有權為人民。這種共和國的治理形式是混合政體,即是“平衡了的政府形式”,它將公民對政治事務的參與、 精英分子(元老和高級官員)對國家事務的指導、行政權力的集中與靈活高效相結合,是三種要素共存、 合作與協調一致。其所要尋求的是“平等”、“穩定”、“和諧”和“均衡”。(參見西塞羅《國家篇 法律篇》,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4] 參見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頁。 [5] 戴維? 赫爾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頁。 [6]《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8頁。 [7]《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8頁。 [8]《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83頁。 [9]《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0頁。 [10]《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8頁 [11]《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9頁。 [12]《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66頁。 [13]《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9頁。 [14]《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93頁。 [15]《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93頁。 [16]《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90頁。 [17]《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23頁。 [18]《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22頁。 [19]《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23頁。 [20]《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93頁。 [21]《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55頁。 [22]《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8頁。 [23]《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80頁。 [24] 參見文森特?奧斯特洛姆《復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論》,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第72-85頁。 [25]《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92頁。 [26]《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73頁。 [27]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224頁。 [28]《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05頁。 [29]《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62頁。 [30]《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94頁。 [31]《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64頁。 [32] 奧斯特洛姆:《復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論》,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版,中譯本序,第8頁 [33] 卡爾? J?弗里德里希:《超驗正義——憲政的宗教之維》,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5頁。 [34]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65版,第407頁。 [35] 卡爾? J?弗里德里希:《超驗正義——憲政的宗教之維》,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8頁。 [36]《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49頁。 [37] 卡斯?R?森斯坦,“共和主義的永久遺產”,載《新憲政論》,三聯書店,第222頁。 [38]《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6頁。 [39]《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286頁。 [40] 卡斯?R?森斯坦,“共和主義的永久遺產”,載《新憲政論》,三聯書店,第224頁。 [41]《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0頁。 [42] 愛德華?S?考文:《美國憲法的"高級法"背景》,三聯書店1996版,序言I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