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案例】仙居網:靠游戲技能擁有80余萬直播平臺粉絲
佚名
:今年,是直播進入爆發式發展的一年。
目前全國有近200家直播平臺在“混戰”,除了斗魚、熊貓、花椒等平臺外,騰訊、小米、樂視等大玩家也開始進入。明星們紛紛“下海撈金”,柳巖、韓雪、吳尊等,在各大直播平臺上掀起了新的營銷熱。
不過,在直播的世界里,也并不是一個完全看“臉”和“財”的世界,得拼“才藝”和個人魅力。還有一群普通人在通過各個平臺直播吃飯、睡覺、打游戲,他們成為互聯網時代下月入過萬,甚至幾十萬的“無業游民”。
仙居的王濤濤就是其中一個。他在斗魚直播平臺上的粉絲已經超過了84萬元,在新浪微博中的粉絲也超過了43萬元。
直播這種看似“躺著就能賺錢”的方式,讓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同時,也“羨慕嫉妒恨”,恨不得馬上“收拾收拾”就出道了。
偶像?粉絲?
網絡上,王濤濤有很多“頭銜”:有人因為他的幽默搞笑的風格稱呼他為神抽會長,也有人稱他為“網紅”,盡管他并沒有長著一張錐子臉,更多人認識他是因為“安德羅妮”這個網名。
安德羅妮的“走紅”靠的不是顏值,而是他的游戲技能,是游戲爐石傳說中的一個“傳說”。
直播這種形式怎么就火了?
“游戲一直是一個熱門直播領域,愛玩游戲的人的娛樂方式大多比較單一,很多人年輕時玩,進入社會后,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往往玩得力不從心,但對于他們來說,游戲的娛樂需求還在,所以就選擇看游戲直播。”他說,游戲還承載了很多人的青春情結,哪怕是97格斗這樣的老游戲也還是有很多的擁簇者。“直播其實是一種新的社交方式,人與人之間變得沒有距離,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偶像。”
其實,安德羅妮更喜歡稱自己的粉絲為“軍師”,他和“軍師”們之間的互動也常帶著“自黑”與“互黑”,就像彼此是多年不見面的老友。
前幾天,安德羅妮帶著老婆去產檢,因此放了幾天直播“鴿子”,一群粉絲就在評論中“哀嚎”:“百萬軍師無家可歸”。他有時候也會被粉絲們調戲為“過氣網紅”。
“直播比錄播更加真實,可以隨時和觀眾互動。看直播的人大多是普通的游戲玩家,在看直播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主播是和他們一樣的普通人,只不過在某一個方面或某一個游戲玩得比較好而已。”正是這種“貼近性”,反而沒有了交流障礙。
安德羅妮也愿意和“軍師”分享自己的生活,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游戲主播,他們的婚禮也通過直播的形式和“軍師”們分享了幸福。
從業門檻低,如何保持粉絲“粘性”?
直播的行業門檻非常低,只要有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就可以了,但同時,網紅的更新速度就和“換一部韓劇就換一個老公”差不多,要從那么多人當中脫穎而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對其他直播門類來說,游戲直播的粉絲忠誠度比較高,只要還在玩這款游戲,主播也沒有‘脫坑’,那么一般也會繼續看直播。”因此安德羅妮的粉絲大多都是和他一起成長起來的。
當然,個人的專業能力和堅持還是非常重要的。
在進入直播領域之前,安德羅妮當過兩年的dota職業選手。這一行燃燒的是青春期的荷爾蒙,隨著年紀的增長,打比賽的專注度和執行力會不斷下降,再加上缺乏職業保障,三十歲之前就“退役”很正常。
退役后尋找出路,有人開淘寶店,有人做電競服務平臺,而他選擇了游戲直播這條路,同時享受著自由和愛好。
從data職業選手,到一個自由職業者,安德羅妮從來都不是一個按“規矩”按部就班的人。
“做直播的這個群體也大多數如此,不是那種正兒八經坐辦公室里上班的,一開始只是喜歡,再到后來慢慢地發展成事業。”他說。
從2014年入行至今不過兩年,就迅速積累了84萬粉絲,隨著粉絲隊伍逐漸壯大后,安德羅妮和直播平臺簽約了。
每天早上9:30開始的游戲直播幾乎雷打不動,每天還要投入七八個小時,如果要保持直播內容的質量,還要提前做一些準備。
從一開始觀看人數只有5000-10000人左右,到現在粉絲已經有84萬多,同時在線觀看的觀眾多的時候可以達到十萬人。
粉絲變現:消費觀念轉變愿意為“快樂”買單
不久前,奶爸吳尊直播1小時幫惠氏賣出了120萬的奶粉,韓雪在直播“處女秀”中教粉絲說英語,吸引了200萬粉絲參與互動,打賞的金額打破了該平臺紀錄……不僅是明星,一些普通播主得到的粉絲打賞也不低。
安德羅妮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個:廣告和粉絲打賞。
“廣告主們也喜歡給直播主播們‘砸’錢,這是因為直播的精準營銷。就拿游戲來說,在游戲直播中推銷比較有針對性,再加上主播的粉絲效應,效果就非常直接。”
還有一個來源就是來自粉絲的打賞,觀看游戲直播的快樂明明是免費的,卻有很多觀眾愿意為了這份快樂自愿“付費”。
“‘打賞’經濟來源于互聯網時代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改變,再加上互聯網支付的便捷性,現在粉絲愿意用一點零錢表達自己的支持和喜愛。”
據了解,安德羅妮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到幾萬元的打賞。大多數是80后粉絲,相對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
不過,能獲得如此多“賞金”的前提是,你有足夠多的粉絲,并且能持之以恒地征服他們,否則收入來源就會變得不穩定。
行業亟需規范
據相關統計,在中國有近200家類似直播的在線直播平臺,其中包括映客、花椒等獨立直播平臺,依托微博社交資源的一直播,YY、騰訊、樂視、小米等大玩家,在游戲、財經、體育等細分領域,也涌現一批垂直直播平臺。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播主為了搏出位而用低俗化的東西去博眼球。先發展再規范是互聯網時代的特色,直播行業的粗放式發展,已經到了亟需規范的時候。
6月2日,北京市有關部門宣布,已確定了北京市第一批違規主播黑名單,共涉及六間房、花椒、映客等9家直播平臺,40名主播被永久封禁,違規的主要原因是內容低俗涉黃,甚至涉毒涉暴等。
“現在直播行業門檻低,平臺自身需要加大打擊力度,讓低俗內容在播出前得到有效控制,比如加大處罰力度,開展行業實名登記,制定行業公約,加強行業內的自我規范等。”安德羅妮說。(來源:臺州商報 文/朱玲巧 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