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營銷”火了桃罐頭 商家或是幕后推手
佚名
:幾年前上演的“吃桃罐頭逃災避邪”鬧劇,近期又在沈陽風行起來,所不同的是這次居然和天氣扯上關系。“正月里打雷是兇兆”,正因為這個雷人的理由一些迷信的老人紛紛趕到超市購買黃桃罐頭避邪。
消費者
扎堆買桃罐頭
在鐵西區中興超市,記者看到,各品牌的桃罐頭被擺在醒目的促銷位置,前來購買的多是一些中老年婦女,一位老人居然一口氣買了5個桃罐頭,原來她要給每個孩子送一個。“最近聽鄰居說今年這么早打雷不是好征兆,要吃桃才能‘避邪’,這個季節鮮桃不好買,所以媽媽要給孩子買桃罐頭,才能逃脫劫難。”正在挑選桃罐頭的張女士對記者說。
一位銷售人員坦陳:“實際那傳言咱也不信,但這東西最容易跟風了。另外這事兒也不難辦,就花倆錢兒唄,給孩子買完吃掉,長輩賺個面子,圖個心安就行了。說實話,這把廠家可成全了,要不年后罐頭的銷量一直不算理想。”
網友熱議
桃罐頭謠言
不光超市里特意去買桃罐頭辟邪的人增多,就連百度貼吧內也有網友在熱議這一話題。網友54855785說:“據說今年正月打雷很不吉利,所以媽媽要給孩子買桃罐頭,很荒唐的理由,但是效果超好,幾乎所有的超市里桃罐頭都在熱銷,昨晚媽媽給我買了,爺爺也給爸買了。知道為什么的朋友請說說原因。”
很快就有不少網友跟帖,網友小F說:“剛才出去看到賣水果的攤位上擺了很多桃罐頭,想起了妹妹前幾天給我打電話讓我買罐頭的事。其實我不信這些。”而網友芝麻開網干脆稱,“罐頭廠的桃罐頭積壓了,也不用這么推銷吧?”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幾年前的轉運珠事件,一位劉姓網友稱:“買轉運珠的謠言,就是金店讓售貨員發動家屬出去散布的,無非就是制造個噱頭,叫消費者購買罷了。而這回的桃罐頭事件,相信也是如出一轍。”
“病毒營銷”
效果雷人
大連某大型罐頭食品企業董事長助理崔先生用“爽”來形容其最近的心情。“罐頭消費的復蘇倒不是我所關注的,我感興趣的是從前年開始,持續到今年所刮的‘逃(桃)災’風,正因為這股風,導致了黃桃罐頭消費的急劇增長。”
崔先生笑言“如果能找到這個謠言的始作俑者,一定要聘請他到我們這里做市場推廣,從營銷的角度講,這絕對是一個病毒營銷很好的范例。”
業內人士不愿用商業陰謀來解釋諸如桃罐頭、轉運珠之類的“病毒營銷”。某企業營銷總監坦言,近些年來有些熱銷產品的“說法”,就是廠家和銷售商聯手制造的,不過病毒營銷受益的對象不是某一個企業,而是整個行業,善于把握機會的廠家可以利用這場運動獲取更多的營銷資源和銷售提升。
辟謠:
傳言與天氣無關
沈陽氣象臺的專家介紹說,今年沈陽氣溫一直很低,所以并不會發生冬雷現象,而至于其它地區出現正月打雷情況,而引發一些民間傳聞則與天氣現象無關。
省內一位民俗專家解釋說,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傳統的價值觀念和舊有的民間習俗,使得老百姓對“口彩”倍加重視,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但很多人為了避免犯忌諱,便會聽信一些毫無科學根據的言論,這不能等同于長期流傳下來的民俗,因為這些言論只能存在很短的一段時間。當下有些市民心態并不成熟,容易受到一些迷信思潮的影響,隨波逐流。因此,無聊荒唐之事也就經常上演。
病毒營銷
所謂“病毒式網絡營銷”,是通過用戶的口碑宣傳網絡,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利用快速復制的方式傳向數以千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也就是說,通過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讓大家告訴大家”,通過別人為你宣傳,實現“營銷杠桿”的作用。病毒式營銷已經成為網絡營銷最為獨特的手段,被越來越多的商家和網站成功利用。(來源:東北新聞網;文/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