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數控專業課程中學生素質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的分析與實踐
任志新 曹然斌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 素質 教育
論文摘要:本文在對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測評的基礎上,調查和分析當前高職數控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現狀,闡述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探討加強高職學生素質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與措施。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及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工作重點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提高人的綜合素質。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特征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素質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素質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精神和個性差異,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時代性。素質教育要緊緊圍繞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興國戰略,緊緊跟上數控技術發展的最新時代,為適應數控的發展而開展素質教育。二是具有全體性。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強調要為全體學生開展教育。三是具有綜合性。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四是具有主體性。關注素質教育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個性和創造力發展開展教育。五是具有長效性。素質教育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和支持學生可持續發展開展教育。
二、素質教育的現狀
對于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以及實施途徑等方面,人們在認識上還比較模糊,在素質教育的工作中難免存在一些誤區,特別是從許多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開展情況來看,滯后現象尤為明顯。而且,高職學生的自我意識太強、自我管理意識差以及綜合素質較差的特點,導致在高職院校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難度很大。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工作應如何定位、如何開展已成為目前教育界的一個難題。
三、素質教育培養方法與途徑
我院的數控技術專業在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性試點專業。專業設置之初就根據當地的國有企業數控設備使用現狀和需求,在專業設置中注重了素質教育的培養方法和內容。
1、通過社團活動,增強學生身心承受能力。
增強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增強心理素質高職學生的健康應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目前多數高校通過體育課,組織運動會,興趣社團等形式較好地完成了增強高職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甚少被注意或者被忽略,大學階段是人格發展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由于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復雜的自身和社會問題,往往容易引發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增強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主要通過集體活動的教學方式,集體活動具有調節和治療心理障礙的作用通過集體活動,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高職學生在活動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其自我認知、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能力。 2、第三學期,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目前,高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較弱,尤其是實際工作能力較差,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高職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傳授,缺乏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脫離教育實際需要,即使是實踐性很強的實習,也是淺嘗輒止,幾乎流于見習形式,造成了理論課程過多實踐課程過少的狀況。因此,制定在企業開展第三學期的實習實訓,引導高職學生實踐。
首先,社會實踐要與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使社會實踐成為高職學生樹立理想磨礪意志鍛煉自我的重要場所。
其次,社會實踐要與專業技能學習相結合,讓高職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掌握本專業的實用技術再次,社會實踐還要與提高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創造就業機會相結合,通過安排畢業生到相關企業單位實習,使之更好地了解自我接受鍛煉,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另外,可以通過邀請企業人士或先前的優秀畢業生來校作報告等形式,向高職學生傳授實習經驗,并且鼓勵高職學生與有關人士進行交流,獲取他人的經驗對于專業知識水平,技能水平比較差的高職學生,要特別要加強這個環節。
3、通過各種競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將過于重視他們的專業知識素質的培養,甚至造成了專業知識課程過深過剩過專過窄,而其他基礎學科方面的知識則不連貫不完整,缺乏除專業知識外的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于是很多高職學生不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并且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高素質高職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即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文化素養是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
恰當選擇素質教育途徑,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把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戰場,突破了傳統的概念,內涵不斷擴展,并延伸到崗位、企業及社會,具體培養目標為培養情感、態度,訓練技能技巧,傳授知識等組織形式,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因此,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應在課堂。
另外,實踐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素質教育培養模式,加強課外興趣小組和第二課堂活動工作,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其它興趣與特長。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尤其是假期參加社會實踐,使他們及早了解社會、進入社會。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就業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的職業認識程度。既培養了學生的吃苦耐勞、謙虛好學精神,也鍛煉了學生勤儉節約和與人合作的精神。學生回到學校后,更能清楚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內容,學習能力極大加強,也為學生畢業后及早就業提供了機會。
[1] 吳寧樂. 高職學生綜合素質 現狀及應對措施 (J).高教高職研究,2007(6);
[2] 孫曉霞.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研究 (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
[3] 李艷芳. 關于高職院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思考(J).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