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
佚名
論文導讀::科學高效的管理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企業若缺乏有效的管理,無法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以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對我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如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信息化、“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凸顯和將更加重視企業文化管理等充分把握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論文關鍵詞:企業管理,發展趨勢,思考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管理概論的認識,綜合來講管理是指一定的人和組織通過一系列職能活動,包括計劃、組織、激勵、領導和控制等,對人力、物力、財力及其他資源進行處理以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根據管理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管理幾乎與人類同時產生,其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時代,作為一種有效整合資源和優化配置資源的手段和途徑,不論是對于行政機關還是工商企業及各個組織來講,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影響組織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具體到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是指在企業組織范圍內對企業內的所有資源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和過程,其最終目標在于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當前隨著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面臨的環境復雜程度劇增、經營風險也不斷提高,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如何應對新形勢下市場對企業提出的更高要求,扎扎實實從管理上下功夫,致力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將是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取決于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科學高效的管理成為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企業若缺乏有效的管理,顯然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得競爭優勢,無法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1]。因此對于當前我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作一個梳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具體來講,當前我國企業管理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管理的制度化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論是何種方式的企業管理模式,制度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范圍的拓展、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及企業面臨經營風險的不斷增加,都越來越凸顯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來講,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指依據一定的規則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即通過科學的制度和程序規定,明確企業管理中的權、責、利,并使之成為企業一切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思考,既能有效改變當前企業管理隨意性大的現狀,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的競爭[2]。另一方面,制度化管理不論是穩定性還是公正性方面,相較于親情化管理、友情化管理、溫情化管理、隨機化管理等模式都具有更大的優勢,有利于企業效率的不斷改善和提高的同時可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決策失誤。另外制度健全規范的企業最大限度地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的企業環境,在吸引人才上更具優勢。由此可見,管理的制度化雖是老生常談,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當前,我國企業管理中對企業管理的制度化建設仍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簡單地認為實現管理的制度化會明顯降低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應對能力及企業的創新精神。其實不然,管理的制度化使企業管理的各項工作得以規范化,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快速反應機制,使得企業能夠對市場變化作出及時反映并迅速調整策略,大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因此,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首先要建立健全從企業章程、議事規則到員工行為規范涵蓋企業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同時要保障制度的科學合理性,為實現企業管理制度化打下基礎。其次,創新永無止境,根據市場競爭形勢的變化和企業實際運作要求作好制度上的創新工作,及時補充、修訂和完善企業各項制度安排。但不管如何,制度一旦確定,不論是企業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真正建立起制度的權威性和強制性。 二.管理的信息化 企業要發展,必然要有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作為支撐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性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帶動我國工業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措施,企業管理信息化作為我國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信息化任務的建設。雖然信息技術在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廣泛應用,但就實踐的具體情況來看,我國企業信息化的水平遠遠低于國際上的先進水平,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進一步的提升,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將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發展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總的來講,一是,企業要真正認識到在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信息化不僅僅改變了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管理方法,更是對企業管理摘要突出企業自身需求的特點,尋找適應企業需求的信息技術系統,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的資金投入;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企業信息化中的各類資源,提高技術應用水平等等。 三.“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凸顯 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論是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比較還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本的潛能和作用已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此對應,以人為本企業管理理念也更加凸顯了其必要性。鑒于人力資源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國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人才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積極提倡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以人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求實現人力資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優化。一是重視管理的民主化,提倡全員的積極參與,允許員工對于企業管理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認真對待員工的意見和建議,調動了員工的創造性、責任感和歸屬感[4];二是對員工保持充分的信任以賦予其相應的權利,做好授權工作;三是注重培訓和員工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員工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的共贏,積極倡導建立起學習型的組織,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但難以否認的是,“以人為本”四字雖簡單,企業要真正做到卻不是件易事。特別是目前存在著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誤解,也使得我國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理論的真正貫徹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尤其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管理者更要對以人為本理念有十分清晰而正確的理解,積極推動以人為本管理的實踐?!耙匀藶楸尽崩砟畈⒉粌H僅只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在管理過程中的落實和體現,只有真正地了解員工的需求、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思考,獲得員工的認同,才能最大可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另外,要注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排斥管理的科學化與制度化,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實施是建立在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上,體現和貫穿于科學化和制度化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中。 四.更加重視企業文化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人才市場不斷完善,人才流動加劇。人才的正常和有序流動有利于各行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講,頻繁的人員流動顯然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企業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是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個性化的集中體現,代表著企業的經營理念、方針、價值觀點及社會責任等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企業寶貴的和潛在的無形資產,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因此企業文化建設管理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的另一重要內容,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既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勞動生產率,實現企業生產效益的提高,又通過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說明、感染及約束,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責任感及忠誠度,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當前,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促進作用,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企業文化的建設并不是單方面的,是企業與員工雙方的共同需求,撇開員工談企業文化建設或企業文化管理工作顯然是不可能的。二是,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推進企業文化的建設進程,關注企業發展中重大、特別事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價值,并通過集體性的系統討論與思考及時進行梳理、總結與提煉企業文化價值體系,形成并確定企業共同的價值理念[5]。三是,加強文化落地執行管理,豐富企業文化建設的手段和方法,通過刊物、網絡、比賽、文藝活動等各種形式將企業文化寓于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避免脫離實際、空談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