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與管理體制研究
未知
1.2現行體制的主要弊端 從總體上看, 當前公路管理體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競爭機制。公路管理體制深層次的矛盾,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具體表現在:目前,我國的公路管理機構,既代表政府擔負著公路管理的行政職能,同時又承擔著公路養護、施工、設計等生產任務,是政、事、企合一的管理體制.這種體制的弊端是生產按計劃安排,經費按人頭劃撥,大鍋飯、鐵飯碗、高投入、低產出現象十分嚴重,干部、職工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比較淡薄。特別是各級公路管理機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各種廠、站、庫和設計、施工、養護等生產性單位,都依附于各級公路管理機構,長期依靠吃養路費過日子。這不僅影響了公路的管理,也影響了生產單位的積極性。 1)人浮于事,效益低下。近年來,各地由于重復設置機構,擴充人員,特別是由于公路養護管理系統工資福利基本有保障,加之大鍋飯的體制,使公路系統的人員急劇增加。且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比較普遍,生產效率低下.再加上農村公路項目分散,不受重視,因此,長期處于無養護狀態,服務質量低下。 2)公路養護部門即道班形同虛設。農村道路處于一種無人管養狀態,再加上使用不規范,“三無”(無牌照、無行駛證、無駕駛證)車輛較多,造成了農村公路的提前破壞。嚴重影響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當地農民修路的積極性,給農民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損失。 3)缺乏專業的養護技術隊伍及高效率的機械養護設施?;鶎羽B護部門沒有相應的高素質的養護技術人員,道班工人僅僅了解砂石路面的養護,對于瀝青類、水泥類路面的常見病害不能處治,甚至連養護材料也不具備。這種情況與現有農村公路養護的需求極不相稱。近年來,農村公路的路面等級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來越多,急需與之相匹配的養護技術人才及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