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產業整合相關理論探析
郭巒
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旅游產業整合的內涵、特點和原則,把旅游產業整合劃分為內化性整合和開放性整合兩種方式,并根據整合層面、整合手段、整合后表現形式,對兩種旅游整合方式進行了比較分析;最后探討了政府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兩種旅游產業整合模式,并根據整合主要推動者、整合方式、整合動力、整合中企業角色等,對兩種整合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
關鍵詞:旅游產業整合 政府主導型 市場主導型
旅游產業整合的內涵、特點和原則
(一)旅游產業整合的內涵
所謂整合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通過相同點或相異點的有效組合、重組直至融合、共生,使現存共有資源達到良性組合的最優化狀態,即通過動態地綜合使其系統更加完整與和諧。因此,整合的過程和結果是現代市場資源的充分發揮與合理配置。有學者認為,產業整合實際就是產業鏈的并購重組;還有部分學者認為,以協作和聯合為主導,實現產業內外部的協同發展。實際上,二者只是在整合途徑上存在差異,卻都暗含了產業整合的本質: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構架,促進產業優化發展。
因此,本文認為旅游產業整合實際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旅游產業內部通過重新組合,促進各部分、各要素組織結構和關系的調整,提升旅游產業功能,形成旅游發展合力;旅游產業通過融合、合作、共生,形成協同發展,創造新的產業功能,或拓展新的發展空間,達到旅游產業優化發展的動態過程。
(二)旅游產業整合的特點
旅游產業整合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自身的特性:目的性。目的性就是目標的指向性、針對性或方向性。旅游產業整合是一種有意識的系統調整和優化過程,這種意識存在著一定的目標,以便確定整合的方向,更有效的提升系統的功能;整體性。旅游產業整合不是將產業內部或外部的各種要素簡單集合和偶然堆積,而是將各種要素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構成有機整體,使之具有更為理想的功能,即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的總和;多主體性。旅游產業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并且其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使旅游產業整合存在多種主體參與,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等,而參與的企業類型也具有多元性,涉及景區、餐飲企業、旅行社、旅游交通等多種行業;動態性?,F實中,旅游產業總是處于非均衡狀態,外部環境也處于變化之中,這也必然注定旅游產業的整合也是一個隨環境變化的動態過程;開放性。旅游產業天生具有開放性,致使旅游產業整合不會是封閉性的整合,而是在整合的過程中根據目標和發展規律,將新的要素、環節、企業等納入整合過程,得以向上發展,功能優化。
(三)旅游產業整合的原則
旅游產業整合過程中應當遵循一定的整合原則:統一規劃原則,即確立整合目標,統一制定旅游產業整合規劃方案,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真正實現整合效益。因地制宜原則,要以本地的旅游發展特點和旅游經濟主體發展的實際情況,確立旅游產業整合的有效模式和途徑??沙掷m發展原則,在旅游產業整合過程中,不僅注重旅游產業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還要注意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創新思維原則,旅游需要不斷創新,才能獲取生命力。以人為本原則,旅游產業整合過程中,要為旅游者提供娛樂價值、健康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知識價值,也要為當地居民提供福利性價值,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原則。
旅游產業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提升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這是旅游產業整合的根本目的。通過旅游產業整合,可以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協調, 優化配置資源,提高服務質量,共拓旅游市場,有效解決旅游企業散、小、弱、差的問題,形成旅游產業合力, 提升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游產業的集約化發展。我國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具有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但這是建立在起點低、旅游企業數量擴張、粗放式發展基礎上的,已經不能適應現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同時,旅游產業的逐步成熟迫切需要進行集約化發展。旅游產業整合能夠有效地配置產業要素,形成旅游各相關要素間功能與優勢的互補性集聚,促使旅游產業整合效益的激發和產出,達到旅游產業生產率優化。
增強旅游產業支撐體系。旅游產業綜合性的特征決定了它和其它相關產業有著較強的關聯性,旅游產業的發展會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而旅游業的發展又依賴于相關產業。通過旅游產業的整合,加快和加強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既培育了旅游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又實現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 旅游產業整合方式
(一)內化性整合方式
行業內企業整合,即產業鏈上同一部門生產或經營同一產品的企業間的整合。其優勢在于:可以獲得規模經濟,實現旅游企業客源、產品、采購、服務等資源的充分共享,降低成本,獲取規模效益;可以減少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避免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或過度競爭。
行業間的企業整合,即旅游產業內不同行業間的企業整合。這種整合主要表現為:產業鏈上的前向整合和后向整合。前向整合強調對分銷商或零售商的控制,如景區對旅行社的整合。其優勢在于通過對銷售環節的控制,確??驮?,以及加快對旅游者需求作出反映,提供更好產品。后向整合是加強對供應商的控制,如旅行社整合飯店,餐飲企業整合食品企業等。其優勢在于保證供應渠道的穩定,緊密產業流程,實現優化資源配置,節約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驮椿A的整合。這種整合主要建立在共同的客源市場基礎上,如旅游飯店與航空公司的整合。其優勢在于實現客源的共享,節約營銷費用,提供超值服務。
(二)開放性整合方式
旅游產業與區域內其他產業的整合。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相關支持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依賴性和關聯性。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外部相關支持產業的有力支撐,因而需要對其整合實現協同發展。它包括:與客源關聯產業整合,即可以給旅游業帶來旅游者的相關產業,如會展業等。與發展支持產業的整合,即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其提供輔助服務的相關產業,如金融業等。
區域間旅游產業整合。突破區域限制,進行區域間旅游產業整合,形成跨區域的旅游同盟、經濟共同體,已成為旅游發展的重要經濟現象和趨勢。其優勢在于可以實現資源、產品的典型性、多樣性和互補性,市場的互拓和共拓,具有“整體大于部分”的整合效益溢出,最終達成雙贏或多贏格局。它包括:沿江河、鐵路、公路等主要交通線路形成的區域旅游產業整合;“城市區域”式環都市圈旅游產業整合;具有地緣優勢的區域旅游產業整合;“雞鳴三省”式的邊緣區旅游產業整合;“中心腹地”式的帶動性區域間旅游產業整合。
(三)不同旅游產業整合方式比較分析
根據整合層面、整合手段、整合后表現形式,對旅游產業整合方式進行比較分析(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整合方式,存在不同的整合過程和整合結果。對于旅游業來說,必須遵循自身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選擇本區域旅游產業的整合方式。
旅游產業整合模式
根據整合主要推動者不同,旅游產業整合模式,可以分為市場主導和政府主導兩種類型。
(一)政府主導型旅游產業整合
政府主導型旅游產業整合是指政府為了增強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或者其他短期目的,如減輕國有企業虧損、轉嫁政府財政負擔等,通過行政、法律等非市場手段引導的產業整合。這種旅游產業整合與顯著的政府行為相關,既有旅游欠發達地區為實現趕超戰略實行的宏觀層面整合,也有國有旅游企業為扭虧等原因實行的微觀層面整合。其優勢在于在政府主導下,可以避開許多市場壁壘,易于實施整合方案。
(二)市場主導型產業整合
市場主導型旅游產業整合是指在市場條件下,旅游產業內企業為了取得競爭優勢或核心競爭力,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自主通過市場進行購并、剝離等行為,從而推動產業整合。這種整合模式凸顯了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的自主性,是市場發達地區的主導模式;是旅游產業市場作用下的自主選擇,易于形成整合優勢。
(三)政府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旅游產業整合模式比較分析
本文根據整合主要推動者、整合方式、整合動力、整合中企業角色、整合條件和整合利弊,對旅游產業整合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見表2)。旅游產業整合的模式是政府主導型還是市場主導型應視情況不同而異。對于微觀和中觀層面的旅游產業整合需要考慮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來決定。對于宏觀層面的旅游產業整合則大多采用政府主導型模式。
1.彭成山.整合管理[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
2.鄭勝華.旅游產業整合的概念、原理和方法[J].企業經濟,2003(7)
3.何自力,房賢會.產業整合:目標、路徑與政策[J].生產力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