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推介的信息可視化方法研究
張佳妮
論文關鍵詞:旅游資源 信息可視化
論文摘要:當前,旅游業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三產業的中流砥柱,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巨大。為了對旅游資源信息進行統一管理,為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依據,也為了給游客的觀光提供相關的數據服務,各旅游景區的管理部門紛紛部署了地理信息系統。如何將旅游資源信息可視化有效實現,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已經成為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旅游資源的數字化保護和推介不僅影響城市經濟發展,還關系到文化的傳播傳承,所以對旅游資源推介的信息可視化方法研究,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在寬帶網絡效應中我們不是缺乏信息,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怎樣更方便地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海量的旅游信息從各種傳媒渠道撲面而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有價值的信息和娛樂服務會隨之而來,富有想象力的信息設計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才是關鍵。可見,有效組織分類旅游資源信息是前期工作中重要的一環。
1旅游資源內涵分類
本文將旅游資源的內涵分為兩種,一種是屬于物質文明的范疇,另一種是非物質文明的范疇。其中又包括了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自然旅游資源中有:(1)地文景觀(典型地質構造遺跡、標準地層剖面、生物化石點、巖石與礦物、自然災變遺跡、山岳景觀、峽谷景觀、火山熔巖、巖溶景觀、風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與島礁、其它地貌);(2)水域風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體);(3)大氣與太空景觀(氣象、氣候、天象奇觀、太空景觀);(4)生物景觀(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古樹名木、奇花異卉、觀賞動物、表演動物、珍奇動物、自然保護區)。
人文旅游資源:(1)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軍事遺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遺址、重要史跡、其它古跡);(2)古典園林(帝王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公共園林);(3)文學藝術(游記、詩詞、楹聯、題刻、神話傳說、書法、繪畫、影視、戲曲、音樂、舞蹈);(4)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動、宗教藝術);(5)城鄉風貌(歷史文化名城、現代都市、特色城鎮、鄉村景觀);(6)現代設施(現代建筑與大型工程、科學教育文化設施、體育健身設施、娛樂休閑設施);(7)民俗風情(傳統民居、民族服飾、特色飲食、婚戀、節日慶典、禮儀);(8)飲食與購物(名菜佳肴、土特產品、旅游紀念品、購物中心與特色市場、著名店鋪)。
在人文旅游資源中,旅游區的史跡、文學藝術、宗教活動、民俗風情可以看作是非物質文明的旅游資源。物質文明和非物質文明的旅游資源所需要的不同傳播方式,是本文關注的重點之一。
2可視化的實現類型
旅游信息總體上包括景點概況、人文特色、景區環境、氣候特征、景區設施、線路選擇等等,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外發布,同時顯示文字、符號、地圖、圖像和聲音等,形成為游客服務的可視化信息系統。
可視化的實現又分為二維的和三維的兩個類型。部分信息用二維的方式體現能夠更加直接更加經濟。文字,靜態的和動態的圖像都是有效的二維表現方式。動態圖像可以包括景區瀏覽錄像片,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生活等等,尤其是非物質文明旅游資源的部分。
現在我們所見的一些正規的旅游景區網站,在二維信息傳播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完善,可以在各個欄目找到游覽地點,住宿,門票,特產,路線推薦等等相關信息。但是千篇一律的旅游網站打開以后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看到這個景區規模,景點分布特征,實時客流量,和氣候狀況。這一點需要做更加深化的可視化服務,不得不用到三維整體的信息導航。
信息需要用三維的方式來體現,最直接的方式和核心技術就是景區模型的創建。具體步驟為:利用航空攝影、地面攝影、實地測繪等方法進行景區自然、人文景觀的三維數據采集,利用建模軟件,把旅游景區的人文景觀所包括的建筑物、小品等作為三維對象進行建模、紋理映射、燈光投影及渲染。主體部分采用較為全面的三維建模方式,地圖,遙感圖像,配合照相采樣,和3ds max建模貼圖的方式。非主體部分可使用圖像拼合的方法形成虛擬三維空間。內容上包括:地質體模型創建、建筑物模型創建、地面路網要素模型創建、地形要素模型創建、植物景觀的制作、路徑三維動畫等輔助制作等等。
在PC機上實現GIS環境下三維場景的漫游、查詢等功能,是對旅游行業服務內容的一個延伸。它一方面具有提升旅游景區自身品牌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游客探路,通過虛擬旅游,能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模擬的實地旅游全過程,旅游前不出門,坐在電腦前進行“實地考察”,為想了解城市旅游景觀的游客提供具體的參考,防止追逐熱門景點帶來的旅游盲目性。
3旅游景區三維可視化的應用前景分析
計算機圖形學的發展使得三維可視化技術得以日趨成熟。可視化技術賦予人們一種仿真的、三維的并且具有實時交互的能力,能使人們把只有抽象概念而難以直接感知的空間現象現實化和直觀化。
比如剖析地下結構、反演不會重現的歷史過程、推演未來發展、仿真復雜的時空現象,如臺風演進、洪水淹沒、大氣污染、噪聲傳播、溫度變化等,由此能獲得各種超越現實的空間感知經驗。目前正在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能使人進入一個三維多媒體的虛擬世界,可以游歷遠古時代的城堡,也可以遨游在浩翰的宇宙。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旅游景區已成為中國未來GIS應用的一個新領域。因此,“數字旅游景區”的開發己是大勢所趨。其三維模型的可視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旅游景區三維可視化成果可應用在:(1)教育事業:旅游專業課程以及導游資格認證考試;(2)旅游災害預防和控制:特別是04年印度洋海嘯后,旅游災害預警已受到充分重視;(3)虛擬規劃:小至地物布局,大到方案選擇,輔助選擇最佳綜合效益方案,優化方案論證方式,既節約時間又提高效率;(4)展示景區風貌:將旅游景點制作成互動的虛擬現實場景并置于網絡,達到全世界信息共享;(5)虛擬旅游:使游客對旅游地的了解不僅停留在二維圖表上,還可根據直觀的三維景觀,制定出游線路,避免盲目旅游。同時,旅游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如何將高新技術研究成果及時引入到旅游行業中,為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持,是旅游從業者所應當考慮的問題。
與此同時,旅游資源推介的信息可視化,涉及到眾多學科的綜合運用,旅游學、信息管理、計算機,軟件工程、藝術設計協同工作。虛擬現實行業普遍存在的虛擬環境缺乏現實感,形似神不似的通病,和建模人員對相關學科不甚了解有很大關系。而有時大量的建模工作受到技術的限制而進展緩慢,無法實現經濟效益的創造,也是目前的重大問題。信息可視化應兼具科學理性與藝術感性,達到更好的信息理解和用戶體驗。
[1]張捷.科技與旅游發展[J].旅游學刊,2004,19(3):6~7.
[2]于文洋,楊崇俊.三維虛擬城市景觀基礎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2006,32(2):215.
[3]查愛蘋.虛擬現實在旅游景區中的應用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5,114(4):116.
[4]陳慧琳.人文地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