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貴州旅游資源的內涵及特點
馬祥
摘要:貴州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既擁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觀,又擁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悠遠凝重的歷史文化以及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要推進貴州旅游的市場化、產業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發展,必須發掘旅游資源的內涵,組織好各具特色的旅游宣傳。
關鍵詞:紅色旅游 內涵 特點
我省的旅游在空間上遍布貴州高原,而且與貴州獨特的自然生態、民族風情、歷史文化自然融合,特色鮮明,文化深厚。特別是以遵義會議、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兵臨貴陽等重大歷史事件所形成的長征文化,更具震撼力、號召力,更具壟斷性。下面就談談貴州旅游資源的內涵及特點。
一、民族文化旅游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異彩紛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國第一,是開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寶地。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蔥蘢,吊腳樓房鱗次櫛比。民族服飾款式豐富多彩,工藝巧奪天工,內涵廣博深邃。民族節日數量之多,活動人數之眾和內容之廣,令人嘆為觀止。挖掘貴州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提高貴州旅游業的文化品位,促進貴州旅游業邁上新臺階,大有可為。
二、紅色旅游
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的紅色旅游,以其所承載的革命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是組織旅游者進行參觀游覽,達到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振奮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閱歷的主題性旅游活動。宣傳紅色旅游,通過重溫我黨奮斗史、革命史和光榮史,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貴州的革命文物和遺址、會址,構成了不可多得的紅色旅游資源,為開展紅色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條件。
紅色旅游資源分布廣泛而相對集中。我省紅色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全,數量多,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據初步調查,紅色旅游點160余處,具有開發潛力的精品旅游點50多處。在紅色旅游點中,紅軍長征文化突出,各類紅色旅游資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到荔波,東至玉屏,西至赫章、盤縣,形成三線三區:
三線是:一貴陽(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遵義(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烈士陵園、婁山關景區、烏江景區)、仁懷市、習水縣、赤水市(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地、習水縣青桿坡戰斗遺址、赤水市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二貴陽(息烽集中營)、黔西、大方(紅二、六軍團戰斗遺址)、畢節(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革命委員會舊址、紅六軍團政治部舊址、三省會議紀念碑、貴州抗日救國司令部舊址、草原藝術研究社舊址、畢節烈士陵園、夏曦烈士紀念碑)、赫章、威寧(紅二、六軍團戰斗遺址、草海)。三貴陽(息烽集中營)、鎮遠(周達文故居、和平村舊址)、黎平(黎平會議舊址、紅七軍部舊址、毛澤東在黎平住處、紅軍召開群眾大會舊址、黎平“烈士陵園”等)。
三、陽明文化旅游
貴州陽明文化圈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景觀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是貴州文化旅游的一個新亮點。開發以大貴陽為中心,范圍涉及省內8個地、州、市20多個縣市的陽明文化旅游圈,對于帶動貴州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實現與周邊省區的旅游對接,使貴州文化旅游走向全國和世界,意義重大。 四、生態旅游
即綠色旅游,貴州高原的青山綠水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倍受游客青睞,發展綠色旅游的景點頗多,這是以大自然為舞臺,以生態學思想為設計指導,以休閑、度假、保健、求知、探索為載體的旅游活動。旅游者參與性強,品位高雅,形式多樣,既使旅游者身心健康、增長見識,又能增強熱愛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護環境的意識,弘揚文明精神,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旅游體系,貴州的生態旅游有很強的吸引力。
五、鄉村、科考等旅游
鄉村旅游即農村旅游,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外旅游的重要發展方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魅力,我省東線尤其具備鄉村旅游的獨特優勢。這一旅游可參與性強,費用相對低廉,投入少,經營靈活,回報率高。其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服飾、民族節日、民族飲食文化及民風民俗具備鄉村旅游的條件。這些鄉村是觀光、采風、休閑、科考、探險的理想之地,可進行觀賞、休閑度假、參與體驗、研討、鄉村專題調研等旅游開發,若推出一系列具有鄉村旅游特色的專題生態旅游,能夠促進全省旅游業發展。
旅游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很多產業。貴州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既擁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觀,又擁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悠遠凝重的歷史文化以及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貴州旅游業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政策措施,以及行、吃、住、游、購、娛等,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密切聯系貴州實際以及人們的生活實際,做到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功能,著力打造旅游精品,開拓旅游市場,全面提升貴州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千方百計做好貴州旅游宣傳發展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