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三要素法在建設項目成本控制中的有效應用
佚名
【摘要】本文從工程建設項目的目標、動態成本控制與進度節點控制環節入手,深入探討了以上三要素控制法則在建設項目成本控制中的有效應用,對營造建設項目的良好控制環境,促進工程建設項目的規范、持續發展與經濟建設效益的全面提升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字】三要素;建設項目;成本控制 1 前言 工程建設項目具有建設工期較長、中間進度結算款項工作復雜、繁瑣等特點,因此為了有效控制工程建設項目的成本管理,筆者科學的從影響建設項目成本的三類核心要素進行細化分析,即目標成本要素、動態成本要素及進度節點要素。目標成本要素主要指工程項目在建設初期,依據項目建設的基本情況與類別、規模,在遵循以往項目類似經濟指標及行業科學經濟數據的前提下,綜合考量建筑市場的各類變化因素,從而為建設項目制定科學的造價指標,是工程項目成本的重要事前控制階段。動態成本要素主要指在項目工程建設進程中必然包含一些不可確定且不可避免的動態變化因素,這些因素會令項目的造價成本有所增加。進度節點要素主要指工程建設項目在建設進程當中,進行到某一關鍵部位時,可以履行支付相應款金額,即進度款的具體節點,在一項工程建設項目中可以包含多個進度節點。 2 目標成本的科學控制 目標成本標準是關乎工程建設項目成本控制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一項成功的項目成本控制必須擁有一個良好的目標成本作開始鋪墊,倘若目標成本標定過高,就無法實現成本控制的真正意義,而目標成本定位過低又不利于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同時會令整個工程項目的合理銷售利潤目標無法完善實現。因此要實現準確的成本目標控制首要的任務便是我們應充分熟悉工程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固有特征。在工程項目開展初期,整個項目的概況、輪廓無法呈現清晰、特征也不十分明確,且項目的有關資料與數據也十分缺乏,一般僅包括項目的基本地址、占地面積是多少、項目種類如何以及相應的建筑、道路與綠化面積等資料數據。僅依據這些資料進行目標成本的準確制定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在建設初期我們應盡可能多的搜集項目的相關綜合資料,與之相類似的經濟指標資料,例如該建設單位在過去承擔過的項目案例,同行業中其他兄弟單位完成的工程案例、政府相關造價部門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標等。完成經驗數據的搜集工作后,我們應深入實地的展開現場調查,對項目建設周期內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情況、對項目造價產生的影響程度等級進行合理的預測評估,并依據綜合的市場情況經驗指標調整,完成目標成本的科學制定工作,在后續的項目建設環節中,都要依據目標成本的科學標準檢驗造價控制的合理性。 1 初步設計階段的目標成本控制 在工程設計方案出臺后,我們依據方案圖紙進行工程造價的概要計算,倘若造價金額高于目標成本,我們應對設計方案進行細化調整,依據行業內與之相似的工程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發掘設計方案中的不足之處、不經濟環節所在,設計單位則依據此項展開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優化改進。例如一棟高層住宅其類似工程的鋼筋用量一般為每平方米40千克,倘若設計方案的用量為每平方米50千克,那么我們則有必要對其設計方案的鋼筋用量進行適度縮減。 2 施工圖設計與施工階段的目標成本控制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我們應對其圖紙預算進行有效的控制,做到對各個分項工程的造價均細化分析,并逐一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依據類似工程的相關指標哪個工程分項的指標過高,就對哪個部位進行設計優化。同時在合同簽訂環節,一字之差均有可能令工程造價出現很大的差異波動因此對合同的編制審查應不留下任何漏洞,不為成本索賠提供借口,不給施工單位留下鉆空子的機會,應充分認識到合同編制嚴謹性與簽訂準確的重要性。在工程項目的施工階段我們控制的主要重點便是設計變更與施工簽證,在成本控制中我們應盡量減少設計階段的變更并嚴格履行施工簽證制度,對不可避免的變更應對其合理性與可行性進行多方論證,尋求經濟適用的變更方案。同時我們還應對變更及簽證的各環節流程與其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杜絕虛假變更、簽證資料引發的工程造價增加;做到及時審查,避免超過最佳審查期限到隱蔽工程階段完全被覆蓋后則無法進行現場取證的不良現象發生。對于專項施工的相關組織方案我們應重點審查,以確保其方案的經濟可行性,例如基坑的支護施工、土方開挖項目施工等。
3 竣工結算階段的目標成本控制 在工程竣工階段我們應依據合同規定條款科學開展結算工作,對與合同原則相矛盾的費用產生進行嚴格控制,同時應依據相應結算數據編制各類指標報表,并清晰涵蓋材料消耗、機械使用、工程進度等指標量,各個子項目的工程造價指標數據等,使之成為工程概算、造價估算及目標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據。該階段是工程造價成果累積的重點環節,我們不應到了工程收尾階段就放松警惕、忽視該階段的重要性,造成許多真實、優良經驗成果的無從累積。 3 動態成本的優化控制 動態成本控制是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輔助環節,當工程建設項目較為復雜、牽涉較多環節時,動態成本便會不可避免的產生,而其控制關鍵就在于對這些必然產生的動態成本進行合理優化,盡量控制莫須有動態成本的發生。在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均有可能產生動態成本,因此我們應對其事件緣由考察清晰、細化論證,挖掘可消除該事件的合理方式,倘若無法消除也應探尋優化該事件的方式,從而有效的降低動態成本總量,使之縮減至最低。待結算工作全部完成后我們還應有效總結該項工程項目的動態成本到底增加或降低了多少、引發的原因如何,從而在全面的總結中對后續的工程項目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依據。 4 進度節點的合理控制 工程建設項目的進度階段控制可有效杜絕超付預付款現象的發生,同時還可激勵施工人員提升工作效率,令工程項目提早完工,不產生延誤工期的現象。對工程項目階段款進行支付的方式有很多類別,主要包含依據工程量按實際計算,并用單價套取原理進行工程單價的定額支付;履行單價包干制,按實際工程量計算支付;履行總價包干制度,依據形象進度進行比例支付;按進度節點法進行合理支付。第一種支付方式具有滯后性控制支付的不良弊端,而第二種方式在經過實踐后我們也發現雖然有效簡化了支付方式,然而對于工程量的計算控制卻難度較大,令工程人員在短期內無法逐項核實。第三種支付方式則在比例控制的問題上有較大難度,容易出現雙方互相扯皮,無法準確控制成本的不良現象。由此不難看出只有進度節點的控制支付方式最為合理,其有效解決了以上所有方式的不良矛盾,我們可在合同中約定將工程劃分為若干節點、每個節點的支付金額為多少,從而履行依據合同的點對點支付,這樣雙方在支付金額與支付時間上均不會起任何爭執,且工程總價涵蓋于合同造價的范圍中,令施工建設單位會主動加快施工進度。在該階段我們應控制的重點便是對節點的合理定位,因此我們應依據綜合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合理描述節點位置,從而達到對施工建設成本與工期的雙重優勢控制目標。 5 結語 工程建設項目的成本控制是一項漫長而又艱巨且復雜的重要任務,其成本控制的是否有效、科學直接影響到工程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健康運行發展,因此基于工程建設項目一般建設工期均較長,且需要在中間環節進行支付進度款項的復雜特征,我們應深入探索,明確工程建設項目的結算成本到底在什么價位比較合理,是否其進度款存在超付現象,從而有效的實現合理控制成本的科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