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寒冬
蔣恒蔚 陳樺
[摘要] 2008年開年以來,江蘇省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受到國內外因素疊加影響,生產經營出現較大困難,文章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紡織服裝 中小企業 應對策略
一、江蘇紡織服裝業遭遇寒冬
2008年開年以來,江蘇省紡織服裝業在宏觀趨緊的形勢下,全行業出現了產值增幅下滑、出口放緩、效益“縮水”的現象,尤其是中小企業受到國內外因素疊加影響,生產經營出現較大困難,江蘇省幾個紡織服裝主產地情況表明了這一點。在吳江市盛澤鎮,停產的紡織企業有幾百家,且都是中小企業。蘇中某市服裝企業出現“三個板塊”:部分虧損、部分保本、部分盈利,關停的企業10%左右,基本都是小企業。常州市紡織企業目前約五分之一處于虧損,約三分之一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
二、原因分析
今年我國制造企業,尤其出口外向型企業,其發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受到以下這三個因素的制約:
一是人民幣升值加速。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上升速度之快出乎企業的預料,企業簽訂合同時無法準確預測,導致不少企業有單不敢接,尤其是中小企業承接外單銳減,開機明顯不足。
二是成本壓力持續加大。主要是原材料和生產要素價格上漲速度快于紡織品出廠價格增長速度。其次由于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得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三是企業資金嚴重短缺。從去年開始,紡織服裝企業資金短缺就已較為嚴重,今年以來更加嚴重。由于國家實行從緊貨幣政策,銀行對紡織企業基本是只收不貸,民間貸款利率之高又讓大多數企業難以承受,紡織中小企業出現了無錢可貸的困境。同時,庫存增加、資金回籠緩慢,導致企業流動資金趨緊,周轉困難。去年7月1日出口加工貿易新政策的出臺更加重了紡織企業資金短缺的程度。
中小紡織服裝企業低技術、低成本、低利潤的發展模式在今年“三率兩價”(出口退稅率、匯率、利率、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頻繁變動的刺激下,變得難以為繼。此外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動蕩,進一步加快了一些中小紡織企業的死亡速度。
三、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的應對策略
今明兩年中國紡織業將步入產業轉型的“嚴冬期”,是紡織企業最艱難的時刻,雖然部分紡織服裝企業離開市場是產業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但紡織服裝業在江蘇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中小紡織服裝企業迅速大量倒閉,將會導致大量人員無法就業,銀行巨額貸款無法收回,并對上下游企業帶來重要影響,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如何讓有能力的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完成企業轉型,維護社會穩定,是當前中小企業和相關部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進行技術創新,積極向微笑曲線兩端靠攏,實現產品結構升級
在今年紡織服裝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一些企業依靠加強技術研發,提高附加值的產品比例,實施積極向產業鏈兩端靠攏的發展策略,仍舊持續高增長、高利潤的發展態勢,而那些不注重技術研發、一門心思拼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企業卻面臨被殘酷市場吞噬的厄運。江蘇紡織中小企業可以依靠江蘇省作為文化大省的現有資源,積極與當地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產品結構升級。
2.掛靠同行業航母級的大企業,實行企業兼并聯合戰略,提高整體競爭能力
江蘇的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產品同構現象嚴重,過度的價格競爭攤薄了企業利潤,走兼并聯合之路,可以變產業集群的數量優勢為質量優勢,從而改變企業間過度競爭的不利局面,達到共贏。在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中,幾乎每個產業集群都有一批核心企業,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企業規模大,技術先進,外銷有競爭優勢并有一定的議價能力,擁有品牌的內銷銷售網絡,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掛靠這些大企業,共享這些企業的優勢。另外,中、小企業之間也可以通過相互聯合,或強強聯手,或優勢互補,增強企業實力,提高轉型速度。
3.加快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和“走出去”步伐,延長企業成本優勢
隨著沿海地區生產成本的上升,有能力的中小紡織企業可以積極嘗試“走出去”的戰略,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延長企業成本優勢。目前,國家提出優惠產業政策,引導相關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在我國周邊地區,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如越南、柬埔寨等)也開出優惠條件吸引中國紡織企業去投資,江蘇的紡織企業向這兩個市場轉移可以將自身的技術、資金、信息、人才優勢與當地資源優勢相結合,進行互補。
4.加大對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協助其順利轉型
目前紡織業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由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需要政府更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紡織業本身也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如果政策到位,紡織業不會就此一蹶不振。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透露,政府將制定專門政策,保持紡織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當然,當地政府也要調整自身的產業政策,幫助企業擺脫困境,順利轉型。
[1]張少兵:長三角紡織服裝業發展透視: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華東經濟管理[J],2008(3):18-21
[2]劉洋: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對長三角地區紡織品服裝業影響和對策.對外經貿實務[J]
[3]葉華光:我國加工貿易跨越“貧困化增長”的路徑選擇.北方經濟[J],2008(1):90-91
[4]李杰:長三角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集樣發展模式初探.經濟論壇[J],2006(21):20-21
[5]施黃彬胡際春:對南方紡織服裝業的考察及思考.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 [J],2005(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