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探索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防范金融風險的手段
佚名
摘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經濟背景下,我國銀行如同世界金融機構一樣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國銀行不僅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競爭壓力,而且自身存在著積聚大量不良信貸資產的嚴重問題,這將會成為引發我國銀行金融風險的一個根本原因。本文分析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的現狀和成因,保證金融的良性運行對策方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風險 金融監管 防范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內涵及現狀 金融的全球化成為近年來發展的大趨勢。在這種新經濟的背景下,國際金融業全球化的發展也就成為必然。新興金融市場的興起和發展打破了原有的舊格局,使國際金融市場逐步擴展到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國際金融機構在全球大量設立分支機構,形成全球性業務網絡。這種趨勢既促進了國際金融的極大發展,也加大了金融風險的范圍,出現債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國際金融組織面對巨大的國際資本流動,越來越顯得力量不足,防范國際金融危機的手段顯得特別脆弱。國際金融炒作活動,進一步加劇著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必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在建立過程中,商業銀行的風險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和改革開放的進展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正在和將要面臨的金融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外匯風險、決策風險、管理風險、國家風險、競爭風險、流動性風險、體制性風險等。這些金融風險中,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中最突出、最集中、最嚴峻的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因信用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其中主要是因債務人不能按期還本付息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占總資產的80%以上,貸款的質量決定著銀行的命運。盡管《公司法》、《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法律法規已經頒布實施,但銀行仍面臨著企業不講信用和喪失信譽、不愿或不能還銀行貸款的問題,從而使銀行面臨貸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防范金融風險措施 圍繞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九十年代以來國家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加大了金融宏觀調控力度,引入了金融競爭機制。這對新型商業銀行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但更多的是危機和挑戰。面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種種挑戰,新型商業銀行必須適時調整、完善自己的發展戰略和管理體制,以實現在集約經營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必須首先從指導思想上牢固樹立風險控制,管理立行觀念。這是新型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新型商業銀行更應從戰略高度來認識防范、規避風險問題,要從關系自身生存發展、維護股東利益和社會安定的角度,花大力氣抓好風險控制工作,并常抓不懈,保證各項業務的良性發展。新型商業銀行是法人持股的股份制銀行,從其股本實質看,同樣是大型國有企業,其資產出現大面積風險帶來的社會危害將是深遠的。因此,盡快出臺保全新型商業銀行資產的政策法規,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性,減輕新型商業銀行的風險壓力,應當引起有關管理當局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