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金融吹牛被打臉 P2P平臺過度營銷根本停不下來
佚名
:近來,小米似乎總是上頭條。上月,小米公司因推出的“小米貸款”金融產品引起大眾廣泛關注,其宣傳的貸款數額最高可達百萬的策略更是被指營銷嫌疑大;月底,小米公司因涉嫌虛假宣傳被舉報了,對于此次事件,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已經決定立案調查處理。
如今對小米公司的調查仍然還在繼續中,雖然不知道最后工商局會如何處置小米,但是由此我們不禁可以聯想到,如果小米這樣算是虛假、過度營銷,那么多少P2P公司都應該和小米一樣被工商局好好查一查。
作為P2P投資者,對于這種過度營銷應該是最熟悉的了,而且很多投資者還上過當,不如就來看看該如何對待這些過度營銷的網站,和防止落入它們的圈套。
P2P過度營銷現象嚴重
為了在數以千計的P2P平臺中占得市場,獲得更多投資者,有些P2P平臺會以高息、豪禮、融資、資金托管、上市、跨界合作等理由進行營銷,甚至有部分平臺偷換概念炒作,從而達到提升自己平臺知名度的目的,讓投資者“傻傻分不清楚”。
8月6日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規定了其責任,“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出借人請求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也就是說,P2P平臺如果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體進行宣傳,則需要承擔所帶來的相應的責任。
P2P過度營銷已經是劣跡斑斑
今年7月份,中國銀聯方面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公告稱,部分p2p公司在宣稱中涉及到與銀聯的合作時,其表述的內容存在虛假陳述和誤導成分。對于虛假或夸大宣傳,銀聯方也將保留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已經跑路的美貸網自稱“是中國首家中小企業投/融資網絡服務平臺,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內資金規模最大,最有實力的網絡融資平臺之一。”
另一家跑路的旺旺貸在宣傳中頻繁使用了“最大”、“最安全”的字眼,“安全賽銀行”、“保本創收”、“100%本息保障”隨處可見。
就算沒有跑路還在正常運營的平臺,也曾經被確定過有使用過過度宣傳。比如錢多多p2p理財平臺就宣稱唯一在銀監會駐址辦公的理財平臺,結果被銀監會公告并沒有;投哪網曾宣稱與招商銀行合作,發行聯名卡,結果招商銀行當機發公告辟謠。
新廣告法來了
當然,監管層也不會對于這種過度營銷的手段視而不見,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對重點商品和服務廣告準則、活動規范都做了明確規定,新《廣告法》雖然大多是針對傳統媒體,其中部分條款也同樣適用于互聯網廣告:“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以及一些極限用語,互聯網平臺也是同樣適用。
如何辨別P2P平臺的虛假宣傳
首先,P2P平臺與一些相關機構或者企業、公司合作,尤其是獲得投資等大事,除了平臺自身會有宣傳外,相關媒體報道也是不會少的。畢竟平臺是要靠這些來吸引投資人,是不可能沒有媒體報道的。投資人不要單單只看平臺的宣傳,也要看一看是否有媒體報道。其次,要看平臺宣傳的企業性質。與P2P平臺進行合作的大部分為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小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平臺進行投資的公司或者企業則是多種多樣的。
最后,判斷平臺是否涉嫌虛假宣傳,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咨詢平臺宣傳的企業或者公司,可以去企業或者公司網站查詢,也可以電話咨詢。
總之,P2P網貸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與其他公司或者企業機構合作。為了吸引眼球、吸引投資人,不少平臺可能會進行虛假宣傳,投資人一定不要被宣傳所迷惑,在投資之前對平臺的相關信息要了解清楚。(來源:網貸之家;文/劉忠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