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與運營商的“智豬博弈”
周少明
微信近一年的火爆引起了電信運營商的關注。同時,微信對運營商的傳統語音、短信和彩信等業務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也終于激怒了運營商巨頭,并由此而傳出運營商將向微信收費的說法及其爭議。
一、什么是OTT和微信?
OTT 是“Over The Top”的縮寫,是通信行業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匯,這個詞匯來源于籃球等體育運動,是“過頂傳球”之意,指的是球類運動員在他們頭之上來回傳送而達到目的地。在通信行業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強調服務與物理網絡的無關性。互聯網企業利用運營商的寬帶網絡發展自己的業務,如國外的谷歌、蘋果、Skype、Netflix,國內的Skype和QQ。Netflix網絡視頻以及各種移動應用商店里的應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務商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和計費,使運營商淪為單純的“傳輸管道”,根本無法觸及管道中傳輸的巨大價值。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種OTT,是利用運營商的移動網絡或WIFI,提供免費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聊天軟件。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網頁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
二、微信收費爭議始末
隨著微信在2012年的快速崛起,電信運營商開始公開表達對微信的不滿。2012年12月,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2012年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說:“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沖擊,尤其是OTT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這些業務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話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2013年2月,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也公開表示:“傳統運營商目前面臨的壓力非常大。第一個競爭是三家傳統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但僅僅是量的變換,你多一點,我少一點;而第二個競爭,有可能引起質的變換,比如微信、Skype,對我們的語音、短彩信產生了很大替代性。從我的角度看,互聯網的挑戰競爭更可怕。”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也直言:“微信確實給運營商業務帶來了嚴峻挑戰。”而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2013年3月在香港出席業績發布會談及微信時也表示:“未來可能微信對短信等增值業務收入構成沖擊,但至今對公司業務影響不大。”
運營商對微信的不滿主要聚焦在微信對運營商傳統語音、短信、彩信業務的沖擊和信令風暴兩方面。
用戶通過微信只需少量流量就可實現語音、文字和圖片的點對點傳送,侵蝕了運營商的傳統語音、短信和彩信業務。工信部數據顯示,2013年1-2月國內點對點短信業務量同比下降10.6%,語音ARPU值從2012年同期的33.8元下降到31.1元。這主要是受微信等移動通訊服務的替代作用影響。中國移動2012年年報也顯示,其語音業務通話分鐘的增幅已經下降到7.8%,而短信業務增幅更是下降到不足3%,這除了受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競爭對手的搶奪外,也與微信的快速崛起不無關系。
更致命的問題在于,微信因其技術機制要求頻繁發出“心跳信號”(信令),占用大量信令資源,超過了運營商網絡的處理能力,引發網絡堵塞甚至崩潰,造成無線通話掉線,影響通信安全,從而導致“信令風暴”。在2012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就說:“全世界運營商網絡被即時通訊系統干擾,甚至出現大規模阻斷案例的不少,如果沒有溝通,沒有相互合作的好機制,所提供的服務就不能長久,不能優質。”微信對信令資源的占用更多地體現在2G和2.5G網絡,中國移動內部數據顯示,微信業務為中國移動帶來10%的數據流量業務,卻占用了中國移動60%的信令資源。這也正是中國移動對微信態度最為強硬的原因。
迫于運營商的壓力,工信部于今年2月召集三大運營商和OTT企業召開會議,專門討論微信對運營商網絡占用資源的問題。騰訊也就信令風暴作了解釋性的回應并表示,運營商與OTT業務的矛盾是全球的產業熱點,長期看兩者要走向合作,OTT業務可以推動運營商由話音收入為主轉向數據收入為主。
此后,關于微信收費(運營商向騰訊收費或騰訊向微信用戶收費)的傳聞也不翼而飛。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表示:“天下沒有絕對免費的午餐。”他認為,微信等APP也不會一直免費下去,“今天的免費是為了明天的收費,現在他們的服務很好,但是怎么樣找到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來催生更好的服務,這都是他們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參加第二屆嶺南論壇時也表態:“微信有收費的可能,但不會大幅收費。至于收費標準,除了我們協調,還得靠這個競爭機制,三家運營商不能串通一氣,來壟斷這個市場。”盡管隨后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和騰訊董事長馬化騰都否認了微信向客戶收費的傳聞,但運營商向騰訊收取網絡資源占用費卻一直未得到雙方的明確否認,運營商向微信收費似乎已箭在弦上。
三、微信與運營商的“智豬博弈”分析
對于運營商是否向微信收費的問題,筆者利用智豬博弈模型進行分析。
在博弈論中有一個著名的模型叫智豬博弈。假設豬圈里有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兩頭豬都是理性的,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豬圈的一邊有食槽,另一邊安裝著控制豬食供應的踏板,踩一下踏板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但是誰踩踏板都要付出2個單位的成本。如果兩只豬同時踩踏板,同時跑向食槽,大豬吃到7個單位,得益5個單位,小豬吃到3個單位,得益1個單位;如果大豬踩踏板后跑向食槽,小豬不踩,搶先在食槽一邊等待,則吃到4個單位,得益4個單位,大豬吃到6個單位,付出2個單位,得益4個單位;如果大豬等待,小豬踩踏板,大豬先吃,吃到9個單位,得益9個單位,小豬吃到1個單位,但是付出了2個單位,得益-1個單位;如果雙方都不動,利益都是0。具體如下表所示:
博弈論已證明,在智豬博弈模型中,不管大豬行動還是等待,對于小豬來說,等待都是利益最大化的占優策略。如果小豬選擇等待,則大豬只有選擇行動才能最大化自身收益。因此該博弈模型最終的均衡解是:大豬行動,小豬“搭便車”等待。
運營商向微信收費之爭,其實就是運營商和騰訊之間關于微信收費問題的博弈。運營商可以選擇向騰訊收費或不收費,騰訊也可以選擇向運營商支付費用或不支付費用。假設雙方維持現有不收費的情況下,運營商的收益為a,騰訊收益為b;如果運營商不要求騰訊支付費用,而騰訊愿意主動支付費用c,則運營商收益為a+c,騰訊收益為b-c;如果運營商要求騰訊支付費用d,但騰訊不愿意支付,則微信就無法正常使用,運營商收益為e,騰訊收益為f;如果運營商要求騰訊支付費用d,且騰訊也愿意支付,則運營商收益為a+d,騰訊收益為b-d。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