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葡萄酒反傾銷
王德惠
中國政府為什么會選擇葡萄酒?從雙反的背后,我們認識到: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經濟的競爭,但經濟的決策又是國際政治局勢下的反應。雙反不是簡單的貿易問題,是國際局勢逼迫所致。
中國針對雙反,既要點到痛處,又不能太過激烈。不痛不癢難以影響歐盟,太過激烈未來不好收場還會傷及自身。歐盟是世界重要的葡萄酒生產地,特別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法國作為老牌葡萄酒國家,享譽世界,葡萄酒已經成為國家利益;意大利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和出口國;西班牙是世界葡萄酒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2年,中國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由6.4萬千升上升到25.7萬千升,進口數量增長非常快,占我國總進口數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37.15%上升到2012年的65.16%。此外,歐盟葡萄酒對華出口國家主要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2012年上述四個成員國對中國葡萄酒出口數量分別是14.01萬千升、7.14萬千升、3.12萬千升和0.38萬千升,四國合計出口量占到了歐盟對華總出口量的96.33%。在此前的中歐光伏反傾銷案中,據稱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對征稅投了贊成票。
近年來,歐盟的葡萄酒一直是“供大于求”,甚至成了政府的“負擔”。中國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一旦中國市場受阻,對這些國家的很多企業是有很大影響的,其中包括大量中國資本收購以法國為主的酒莊。目前美國葡萄酒由于質量不錯,國內市場需求比較大,基本上維持平衡,出口到國外的不多;印度的市場還不能和中國當前的消費相提并論。歐盟葡萄酒如果中國市場出口受阻,更多的要內銷,但這些國家內銷基本已經飽和。所以,影響很大。但葡萄酒又不是國家的戰略產業,只是一種消費品,所以,中國選擇葡萄酒,我覺得是有深遠考慮的,如果中國首先對更重要的戰略性商品雙反,不僅會加劇矛盾,也會傷及自身,而葡萄酒的影響反而對國內沒有那么嚴重,何況還可以推動國產酒的發展。其實,雙反對高端酒的影響不大,深層次來說,在市場上比較難體現出來,不可能由于雙方進口酒價格上升了,終端價格就跟著上漲了,這個很難,更多是的經銷商的利潤降了,市場的投入減少了。但是,一直以來,進口歐盟葡萄酒的利潤也是不低的,雖然現在較過去有所下降,但總體利潤率至少在100%以上。歐盟對華葡萄酒快速增長的部分主要是中低端葡萄酒,尤其是價格在3歐元以下的葡萄酒。而這部分酒在國內的銷售定價非常不透明。所以,實質的影響并不大。
針對光伏產業,歐盟宣布的臨時反傾銷稅率為11.8%,跟它威脅的47%比相對較低,這說明前一段時間的中方交涉以及李克強總理訪歐起了作用,歐盟對中國的可能報復亦有所忌憚。盡管歐盟的全球市場將削減,其這并非由于關稅。關稅并不會帶來大的衰減,而是在八月開始征收較高的關稅防止傾銷之后,從中國制造到非中國制造組件的轉變必將出現。事實上,傾銷價格并非讓市場增長。2013年全球光伏市場將增長,安裝量達35GW,較2012年31GW提高11%。然而,不同于往年,亞洲將成為增長的推動力,預計亞洲地區安裝量首次有望超過15GW,占全球需求的45%。這將標志著亞洲市場首次大于歐洲。
國際貿易規則只有在符合大國利益的情況下才會被堅持,自由貿易曾受到美歐的積極倡導,因為那時它最符合那些發達國家的利益。中國適應了這一規則并取得成功,如今自由貿易對中國比對美歐更顯有利,美歐重操貿易保護主義就成為必然。它們會找出各種理由對已有規則打折扣,如果這還不管用,它們就會修改規則。美國現在分別同亞太國家談判TPP,同歐洲國家醞釀TTIP兩大貿易體系,就是要重建對美國及西方的有利性。為什么針對的是光伏?因為光伏產業是新能源行業,國外很是擔心在低成本下,中國將光伏做成一個產業鏈條。大家以為歐洲現在會與中國全面貿易開戰?有些人是想,但歐洲不會笨到這種地步。以美對中國光伏產業征收47.5%的稅為例子,結果是什么?到美的中國光伏產品并沒有減少,因為比較之后發現,還是中國貨便宜。目前在光伏價格上與中國有競爭的是馬來西亞,但馬來西亞光伏產口供應與質量與中國都有差距,且美國境內的光伏企業并沒有起色,而歐洲的成本比美國還要高。所以我覺得歐盟反傾銷更多的是種態度。對中國不友好的全面的貿易戰不會的,但局部的會。何況歐盟和美國非常清楚,中國可能對歐洲采取的方面更多,象化妝品、汽車、電子、服裝等等,我們的籌碼遠遠不止葡萄酒。
單就表面上看,這對國產酒是利好。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當前,進口葡萄酒的價格的趨勢是越來越低,我估計低于1.5歐元的進口紅酒約占整個進口紅酒市場至少30%以上的份額,在征收了報復性關稅后,這些紅酒因成本提高而帶動價格上揚,會直接提升進口紅酒在消費市場上的整體價格。消費者對于早已習慣的價格比較敏感,一旦價格上漲,勢必會影響消費。
如果中國的經銷商放棄歐盟中低端酒,還有很多可以選擇。以智利為主的其他國家的葡萄酒價格相比歐洲更低,在中低端搶占市場的能力更有優勢。而國內的貿易政策也顯示,智利對華出口的關稅逐年降低,2013年關稅已經降到2.8%,到2015年智利葡萄酒關稅將降低為零。同時,中國和澳大利亞關于葡萄酒關稅降低的談判已經進行了兩輪,未來極有可能會像智利一樣。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即使歐盟出口中國的酒減少,國內葡萄酒企業仍然將面臨這些國家的激烈競爭。
但國家也清楚,未來的市場雖然是全球化的,是開放的,但扶植國內葡萄酒產業才是根本。何況葡萄酒不是高科技產品。這些年國產酒被進口酒壓得喘不過氣來,很多國內企業紛紛去做進口酒,大有泛濫趨勢。而國內其實也有不錯的產區,甚至有一部分企業釀造的酒是有競爭力,所以推動國內葡萄酒產業發展應該是重點。而中國消費市場雖大,但國內葡萄種植面積和生產能力其實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像現在進口酒這種增長方式,是一種非理性行為,也是這個階段的特征。政府肯定要考慮到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狀況。過去的5年,國產葡萄酒消費總量在增加,但比例在逐漸減少,意味著中國是一個葡萄酒的進口國,而不是出口國。如果不采取更多措施扶持國產葡萄酒的生產,中國市場與日俱增的進口葡萄酒將很有可能抑制高品質國產葡萄酒的發展。消費沒有民族性,但經濟和國家、和民族是密切相關的。盡管近年中國酒企正在努力提高品質,但進口葡萄酒的持續流入仍將擠壓國產葡萄酒的消費需求。從這一點上看,國家其實希望國產酒盡快發展,但又必須遵循經濟規律,遵守世貿條約。不過,可以看出,未來只要是這些國家和中國之間發生經濟摩擦,葡萄酒看來都會成為焦點之一。
戰爭中交戰雙方談判的基礎是戰場上的形勢。當面臨貿易戰時,道理是一樣的。歐盟能不能認真同中國通過協商和相互妥協解決問題,關鍵取決于那樣做是否對歐盟更有利,取決于它同中國相互制裁對歐盟的損失是否大于它不那么做。葡萄酒也是一樣,運營葡萄酒的企業大可不必太在意,雖然需要密切留意,但市場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強大沖擊,酒該喝還是會喝。對于立志于長期發展的企業、對于品牌化發展的企業,關鍵還是練好內功。
反傾銷是一把雙刃劍。無論對中國還是歐盟、美國,內心比誰都清楚。這不是經濟對抗,這是一種政治的博弈。據英國《金融時報》和路透社等媒體報道,中國正醞釀對歐盟豪車啟動反傾銷調查,如果真這樣,意味著中國和歐盟之間從光伏產品開始的貿易爭端將擴大到一些在中國消費能力很強的富人歡迎的產品,我相信,歐盟會害怕的,因為,會使歐盟雪上加霜。而美國希望歐盟接受他的新政策,但歐盟很清楚,不可能接受,但又不能硬來,何況現在整個歐盟內部的經濟危機又和美國息息相關,左右為難。現在的國際局勢到了開始攤牌的階段,做進口酒的企業一定要多加留意了,特別是法國。因為中國和法國的關系非常敏感,而法國從歷史上來看,至少在政治上來看,信譽問題還是多留意為好。薩克奇之后的奧朗德采取的手段幾乎如出一轍,先恭后倨。中國很多企業到法國收購酒莊,我總覺得不妥,雖然這些投資方抱著不同的目的,但還是謹慎為好。
國產葡萄酒企業,必須盡快提升自身的產品質量,不要辜負了這么好的時代。以后,這種反傾銷我估計會時有發生,中國和歐盟的摩擦會不斷出現。反傾銷也好,不反傾銷也好,國產酒都必須盡快加強質量建設,做好自己才是正道,市場不會因為反傾銷而發展,市場只會因為競爭而發展。
無論最終結果是什么,這件事都是對中國光伏產業敲響的一記警鐘。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總是會促使意想不到災難會更快到來。中國葡萄酒行業本來就存在亂象,低價戰略已走到頭,還是多考慮考慮品牌建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