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的現狀及對策
佚名
作者:楊慧力何中兵陳超群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存在服務內容同質化、服務層次表面化、資源共享困難、預警時效性弱等問題,制約了預警系統作用的發揮。這與預警系統管理體制不合理、行業協會作用有限、企業認識不足有直接關系。要改善預警系統的效果,必須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體系,理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作用,實現預警機制市場化運行等途徑加以完善。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 預警系統 對策 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的現狀 (一)初步建成WTO/TBT-SPS信息通報咨詢體系 按照WTO的要求,國家質檢總局于2003年6月設立了中國WTO/TBT國家通報咨詢中心,建設了技術性貿易措施網(即中國WTO/TBT-SPS通報咨詢網),負責發布中國對外TBT-SPS通報、WTO的TBT-SPS通報,并提供在線評議和評議反饋。目前,主要省市都建立了WTO/TBT-SPS通報咨詢中心,建設了相關網站。很多省市為了節約成本和盡快啟動,將WTO/TBT通報咨詢網作為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政府網站的一個子網建立和運行,如北京、天津、廣東、湖南、吉林、貴州等;有的依托標準化研究院網站建立,如上海、廣西、安徽、甘肅等省市;而有的則建立單獨網站,如廣東、河北、山東、福建等省。各級政府利用網上通報咨詢制度向本地企業提供WTO成員的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等方面的信息通報和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企業了解貿易國準入政策及技術要求。 (二)部分省市建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 國內首個完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是廣東深圳于2004年5月正式推出并投入運行,之后,廣州、上海、北京、浙江、山東、江蘇等地陸續建立了預警信息網絡(見表1)。由于各地的進出口地區和商品結構不同,其預警系統也各具特色:深圳主要搜集歐盟和日本的標準,開發了自動預警信息平臺,可自動向相關企業發送預警信息;上海主要搜集歐美標準,建立了預警信息自動判斷系統,也實現了通報信息對企業自動發送;福建省主要針對歐盟REACH&EuP建立預警信息平臺;廣西重點搜集東盟國家的技術法規、標準和質量認證信息;廣州市建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聯合應對體系”,是第一個集政府、技術機構和企業力量的聯合應對體系,成為全國WTO/TBT網站的領先者。 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服務內容同質化,服務層次淺顯化。雖然各省市的預警系統名稱不一,但服務內容基本相似,都局限于信息通報、法律法規查詢和案例查詢,而分析、研究和咨詢功能薄弱,企業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決策服務缺乏,工作停留在表面的粗淺階段。各地預警系統重復建設,不但造成資金巨大浪費,更造成資源分散,導致提供信息的深度不夠,針對性不高,服務層次低下。 2.信息格式不統一,資源共享困難。由于各自為政,缺乏協調溝通和統一管理,各地方預警系統信息格式不統一,缺乏規范,信息資源共享困難。每一套預警信息系統都有自己的數據結構,格式不一,名稱各異。許多語義相同的名詞在不同系統中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影響了不同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而且容易引起歧義。 3.時效性不強,預警效果有限。首先是信息收集不及時。往往進口國的相關措施已經開始實施,并且對我國出口造成了損害,有關方面才開始收集信息,沒有起到預警作用。其次是信息傳遞不及時。由于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到企業,使企業失去了應對的寶貴時機。再次是企業對于信息的反應不夠迅速。企業缺乏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判別的能力,存在某些顧慮,不能做出快速反應,導致預警效果有限。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管理體制不合理。這是造成預警系統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我國現行的預警系統以行政區劃為單位,沒有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系統統一的管理體制,使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制定、發布和管理主體呈現多元化,造成各地各部門各自為政的重復建設。例如,北京有兩套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一套隸屬于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另一套隸屬于北京市商務局。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的預警系統以信息通報為主,而后者的預警系統在信息發布的基礎上借助行業專家加入分析、研究和咨詢的功能。實際上兩套系統有許多職能重疊的地方,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容易出現互相扯皮、企業無所適從的現象。 2.行業協會作用有限。同政府功能相比,行業協會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代表會員企業的利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解決國際貿易糾紛,同時它不接受WTO規則的直接管制。我國入世后企業遇到了日益頻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造成較大損失,相關行業協會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國的行業協會發展歷史較短、組織功能有缺陷、缺乏獨立的行為能力,不能與國外行業協會平等對話,在應對貿易壁壘過程中傳達信息不及時,不能有效協調、監督和約束企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