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研究
李鋒 常曉靜 朱燕空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越來越凸顯其雙贏功能,本文通過分析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的相互促進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互動原理,客觀的提出了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動的途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 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
1 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
1.1 高等教育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批準設立中關村科技園以來,目前共建有53個國家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些國家級高新區和開發區全部依托當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而設立,它們的設立有力地推動了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并且,它們還為改善所在區域的經濟結構提供了動力,并帶動了所在區域的諸如計算機、通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迅速成長,大大提高了所在區域的產業技術層次。一些著名學府更利用自身的實力,自創高科技園區。
1.2 高等教育是營造良好市場經濟環境的重要力量 由于信用不良而引發的各種矛盾,并由此帶來的低劣的經濟運行和潛在的社會問題令人十分擔憂,規范經濟秩序,重樹信用之風,當然要靠法制建設,要靠執法部門的大力查處、整治,但更重要的還有賴于全社會的倡導、教育和監督,以培育良好市場經濟環境。在這個環節之中,高等院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社會輿論監督的核心力量之一。其次,它是構筑社會道德基礎的重要力量。信用問題首先是素質問題,尤其是道德素質問題,因此,教育環節特別是高等教育環節就顯得十分必要。對此,高等院校可利用自身教書育人的感化功能,發揮其它社會力量所難以替代的作用,同時,還可利用自身的文化優勢,抨擊失信違約現象,建立道德法庭,打造“誠信文化”。這些軟環境的建設,對促進區域經濟的正常運行有著長遠而重大的影響。
1.3 高校學生消費是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教育啟動消費論的基本觀點是通過高校擴招和增加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拉動大量消費,并相應地增加就業。首先,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對經濟存在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以高校為中心的小經濟圈。因此,發展并適當地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將高校作為小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對經濟存在一定的拉動作用。其次,美國研究證明,高校的存在對周圍房地產的價格提升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要以高校為中心開展房地產業、商業、飲食業的發展。再次,要大力發展高校旅游業。一是針對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外出旅游,因為高校的教師和學生有足夠的假期、相當多的旅游需求、也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二是可將高校作為一種旅游資源,高校具有很多人文景觀和一定的歷史意義,將高校作為一項旅游資源將對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2 區域經濟對高等教育的促進作用
2.1 擴大高等教育規模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家在發展區域經濟上采取一定的非均衡的政策措施,極大地刺激了部分地區的經濟活力和潛力的發揮,同時整體性的市場經濟轉軌所釋放出來的勞動力生產性的加強,加上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中不斷增強地方自主權和財政收入比例,還有對不同發展地區在財政提留和補貼上的宏觀調控,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不平衡,但均有較大幅度提高,地區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較大,使地區財政有能力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投入,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的規模發展。此外,區域經濟發展中對科技開發水平的迫切需要,對適合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各種類型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原有的高等教育計劃體制是無法滿足的。
2.2 完善高等教育結構 隨著區域產業結構、生產技術結構的調整,其高等教育結構將隨之進一步優化。
如上海的高等教育為了滿足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需要,調整人才培養的規格、種類、層次,積極培養各類復合型、外向型、應用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外向型專業人才,以適應地區產業結構、生產技術結構調整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在學科、專業結構上,與第三產業相關的學科專業呈快速增長趨勢,與第二產業中發展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學科專業開始得到較快發展。在層次結構上,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高等教育除了培養廣大的復合型、外向型、應用型人才外,還努力培養各種在地區經濟起飛中具有決定性影響和作用的高層次人才。 2.3 提升高等教育發展速度 區域經濟發展制約著高校的發展,這不僅已為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迅速增長的經濟以其雄厚的實力推動區域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而且也被建國后區域工業布局調整時期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盡管得到較快發展,但與沿海地區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的事跡所證實。在地域工業布局調整時期,政府主要通過計劃經濟和行政手段來改變地域布局、推動中西部的工業和經濟建設以及高等教育發展。在長時間里,國家把大量的資金投放到中西部地區,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仍然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中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并未得到更快的發展,基本上與經濟的發展保持同一水平。
3 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動的途徑
3.1 創新宏觀管理體制,促進互動發展 首先,政府要加強行政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改變政出多門的狀況,還要收集政策執行情況的反饋信息,以保證政策文件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建立和完善高校與區域各企業相互了解、密切合作的途徑,實現高校與產業界的經常性接觸與對話、共同探索加強合作、增強企業技術開發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制定科研經費、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來引導高校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吸引社會企業投資高等教育的研究;要擴大企業自主權,引導企業依靠科學技術來增加活力和實力。其次,促進高等教育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從管理體制上看,高等教育區域化的管理權限應分層管理,加大管理權限的下放。
3.2 重視高校科技力量,校企緊密結合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走內涵擴大再生產的路子,通過科技振興企業。高校學科門類齊全,基礎研究力量雄厚,師資及科研力量強,還有一支有研究生、本科生組成的科研力量,以及擁有頗具規模的實驗設備和圖書情報系統。因此,企業界的各級領導一定要有戰略眼光和創新精神,推動企業和高校的密切合作,提高企業的技術發展能力。區域大中型企業在進行重大技術開發、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等決策時,要主動邀請高校有關專家參加咨詢和論證,以使高校明確企業的科技難題關鍵所在,及時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校企緊密結合,可以有效消除科技成果轉化的壁壘。
3.3 建設有效合作的政策,建立健全科技產業化的支撐服務體系 國家要加強制定政策行政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改變政出多門的狀況,還要收集政策執行情況的反饋信息,以保證政策文件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建立和完善高校與區域各企業相互了解,密切合作的途徑,實現高校與產業界的經常性接觸與對話,共同探索加強合作、增強企業技術開發能力的有效途徑;要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依靠科學技術的活力和實力;高校主管部門及高校本身要建立、健全、完善和加強對高校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服務于區域技術經濟建設的激勵措施,建立必要的獎勵制度,報酬、獎勵和榮譽要貫徹責、權、利一致的原則。要充分保護和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允許和鼓勵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使那些在高科技產業化中做出貢獻的人先富起來。通過政策法令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來保證高校與區域技術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1]張振助.高等教育與區域互動發展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張軍.對建立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良性互動關系的思考——兼論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若干問題.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5(3).
[3]張小剛.論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 (3).
[4]張振助.高等教育與區域互動發展研究——中國的實證分析及策略.選擇教育發展研究,2003(9).
本研究為河北省軟科學項目(編號:05457217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