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經濟衰退的原因及前景預測分析
佚名
摘要:美國經濟在經過短暫的衰退之后出現了復蘇跡象,但對于美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眾說紛紜。試從美國發生經濟衰退的原因入手,詳盡地分析現階段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各種因素,并對美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做出預測。
關鍵詞:美國經濟;經濟衰退;前景預測
Abstract: The American economy after undergoing the short decline presented the recovery sign, but regarding the American economy'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was still has wide pided opinions. Tries to have the economic recession reason from the US to obtain,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ge to affect the American economy movement exhaustively each kind of factor, and will make the forecast to the American economy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 American economy; Economic recession; Prospect forecast
1、引言
2000年下半年,美國經濟結束了自1991年3月以來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期,步入了低速增長時期。2001年的經濟增幅逐季下降,突如其來的“9.11事件”更是嚴重打擊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國經濟的下滑速度。2001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出現了1.3%的負增長。美國政府為挽救經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緊急撥款400億美元用于反恐和經濟重建計劃,并向航空、保險業提供150億美元的援助;四次調低聯邦基金利率(2001年美聯儲共11次降息);提出了1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等各種方案用以挽救美國經濟。經過多方干預,美國經濟重現曙光:2001年第四季度GDP止跌略升,經濟增長率達到1.4%,各項經濟指標也似乎表明美國經濟出現了觸底反彈的跡象。然而美國經濟是否確實復蘇,復蘇的力度有多大,仍然是眾說紛紜。本文以此*美國經濟衰退的原因入手,分析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各種因素,并對美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2、美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美國此*經濟衰退是經濟發展周期性調整的結果,是美國經濟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后進行的一次結構性修復。自1991年走出衰退后,美國經濟開始高速擴張并持續了10年之久。但是,經濟周期的內在規律客觀上要求美國經濟必須進行適度的調整,因此在高新技術行業進行產業調整之時美國經濟陷入周期性波動也就顯得十分必然了。
2.1“新經濟”不但無*消除周期波動,而且自身也需要結構性調整
“新經濟”雖然有高增長、低通貨膨脹、全球化導向和倍速發展等新特征,但由于其脫胎于傳統經濟并與傳統經濟長期共存,所以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傳統經濟周期規律仍將發揮作用。同時,由于信息技術及網絡化的發展,使整體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經濟調整從一個部門向另一個部門的傳導速度加快,從而導致整體經濟的變化速度與增幅較以往的經濟變動更為靈敏。“新經濟”對經濟波動的放大作用是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信息產業投資熱的蔓延,美國在90年代后期吸收了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大量外資,從而造成美國股市的大規模膨脹。1999年外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不包括美國財政部的國債)為6070億美元,2000年為7824億美元。由于信息不對稱,爭先恐后的群體效應造成了投資需求的過度膨脹,出現了大量重復建設。一旦經濟出現波動,技術投資造成的供給過剩就立刻顯現出來,其直接后果就是網絡公司大批倒閉。據美國網絡兼并公司調查,到2000年底約有210家上市的網絡公司停止營業,約占上市網絡公司總數的60%左右。
2.2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減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現在美國石油進口比例高達54%,國際油價從1998年底的每桶不到10美元上升到每桶14.9美元(2000年9月),這使相關企業的經營成本和消費者在能源方面的開支大幅增加,嚴重地抑制了經濟增長。據美國制造協會估計,1999年—2000年間的油價上漲使美國經濟損失了1150多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一個百分點,油價上漲對美國的經濟衰退產生了負面影響。
2.3股市泡沫破滅后,財富效應變為負效應,使過度消費驟然下挫到谷底
據美國稅收署估算,1995年-1999年美國股市處于牛市時期,實際資本收益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4%,為居民增加了1.7萬億美元的收入。股市的財富效應刺激了消費的空前高漲,帶動經濟每年多增長約1個百分點。然而1999年以后,股市暴跌使金融資產大幅縮水,財富效應由此走向了反面。同時,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大批公司紛紛裁員或降低雇員薪金,消費者收入水平明顯下降。
前幾年過度消費使美國儲蓄率由1992年的8.9%下降到2000年的—1%,這是美國1933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儲蓄率。從1995年到1999年,消費貸款增加了34%,達到6.2萬億美元。如今,為了償還超前消費欠下的債務,眾多消費者開始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于是消費降溫造成了美國經濟下滑。
2.4美國經濟還存在著三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對外貿易巨額逆差、美元匯率超值和個人儲蓄負增長是當前困擾美國經濟的三個主要問題。美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需,一般情況下對外貿易巨額逆差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大。但是當內需大幅下滑,經濟不景氣時,巨額逆差則會加速經濟的衰退。美元保持強勢會影響出口,進一步擴大貿易逆差;個人儲蓄負增長則會導致貨幣市場萎縮,在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下挫時,貨幣市場無*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2.5“9.11事件”加劇了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對美國經濟造成了直接與潛在的影響
“9.11”事件之前,美國經濟的減速僅限于信息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產業,占美國GDP很大比重的第三產業及航空業等還在勉力支撐。而遭受“9.11”事件打擊最重的恰恰是當前美國經濟的優勢領域,如航空、保險、金融、旅游和商業等。另外“9.11”事件與自然災害相比,它對人們造成的心理影響更為深遠,美國民眾對經濟及政治的安全感被嚴重削弱。
3、現階段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各因素分析
3.1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分析
3.1.1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有所恢復
2001年第四季度,受汽車無息貸款促銷和消費預期有所改變的影響,耐用品消費增長了38.4%,增幅比第三季度提高了36.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私人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據美國會議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消費者信心較“9.11”事件發生時有所恢復,美國2002年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97.3,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2.7個百分點。同時,The Conference Board的最新調查也顯示,企業界的商業信心也出現躍升,公司的行政主管對行業和經濟的信心普遍較以前有明顯的增強,紛紛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好。
3.1.2設備和軟件投資降幅縮小,企業存貨調減已接近尾聲
2001年以來,信息產業投資銳減,全年設備和軟件投資下降4.4%,按年率計算,各季分別下降4.1%、15.4%、8.8%和5.2%。從第二季度開始降幅逐季減小,這表明美國信息產業繼續調整的空間在縮小。同時,由于企業加速消化庫存,使庫存水平持續降低。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2月份美國企業的庫存比1月份下降了0.1%,已連續13個月下降。而且目前美國企業非農業部門庫存與銷售之比已降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前兩年過度生產引發的泡沫已經大幅消化,PC庫存天數已降至5年來的新低,部分產品(如零售業)甚至必須提高庫存水平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3.1.3制造業有走出持續衰退之勢
2002年1月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的經濟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12月份美國的“購買經理指數”在11月份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到48.2,此后便持續上升,至2002年2月份該指數達到54.7,自2000年7月份以來首次超過50.由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公布的“購買經理指數”是衡量美國制造業是否增長的核心數據,如果該指數在50以下,即表明制造業處于衰退之中。此外,2002年2月份美國的生產指數也急增至61.2,尤其是計算機業與半導體業的工業生產值分別于2001年的10月份與8月份開始回升,其上升趨勢持續至今。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3月份美國工業增長0.7%,為2000年5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這些數據進一步證明美國制造業已逐步開始復蘇。
3.1.4進口降幅縮小,有利于國際市場需求的回升
美國進口額約占全球進口總額的20%,美國進口下降會導致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從而減少對美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引起美國出口下滑。2001年第四季度美國進口降幅開始大幅縮小,加上國內需求止跌轉升,有利于擴大國際市場需求,增加美國出口,促使美國經濟加速上升。
3.1.5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較快,消費潛力增大
受減稅、降息和政府轉移支付增多等因素的影響,2001年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6%,比2000年提高0.1%。收入的增加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消費需求有望繼續回升。
3.2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3.2.1美國企業與宏觀經濟的表現不同步
至2001年第四季度,美國非金融公司的稅前利潤繼續下降,其中制造業、運輸業和服務業利潤下降的幅度最大。2001年第三季度,非金融公司稅前利潤下降了577億美元,第四季度非但沒有止跌反而加快了下降速度,達到612億美元。再考慮到政府減稅等因素的作用,第三季度企業稅后利潤下降34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