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演變與人民幣區域化實踐
于華
一、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歷程
近兩百年來,國際貨幣體系在激烈的變動中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發展階段,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壯觀的畫卷。19世紀是英鎊的世紀。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以英鎊為核心的國際金本位制,美元成為了國際強勢貨幣。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美國倚仗強大的實力與遭到戰爭重創的英國展開爭奪世界貨幣霸權的斗爭,最終于1944年達成了“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到20世紀末,美元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仍占據著2/3的份量,20世紀是美元的世紀.
進入21世紀,歐元橫空出世,打破了美元獨霸天下的局面,經過短短10年的發展,歐元大大擠壓了美元的國際空間.
正當楚漢相爭激烈進行之時,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無論美元還是歐元,抑或其他非主流國際貨幣,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巨大的沖擊。當世界次貸危機烏云密布,經濟金融蕭條之時,人民幣卻以其良好的信譽和穩定的幣值倍受世界注目,尤其在亞洲區域受到了親睞。于是,改造國際貨幣體系,提升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推進人民幣區域化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二、中國貨幣跨境流動的歷程與展望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有光輝燦爛的文化。構成我國文化之一的貨幣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影響深遠,備受國際貨幣史學術界所推崇,被譽為東方貨幣文化的代表。翻開中國歷史,遠在漢朝,中國銅錢就走出了國門,唐宋以后,中國銅錢繼續延著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穿大漠下西洋,遠涉非洲和歐洲,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國際貨幣。在一些國家和民族地區,銅錢至今還被人們視為吉祥物而保存著。今天,人民幣區域化的開端,正是對中國古代銅錢國際貨幣地位的歷史回歸.
展望人民幣的未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下,中國經濟依然邁著穩健的步伐。隨著國際政治地位乃至軍事地位的提高,有學者預測,在未來一、二十年,人民幣將與美元、歐元共同分享全球儲備貨幣總量的3/4,其他少數幾種貨幣分享余下的1/4,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局面。與世界經濟多極化相適應,國際貨幣格局演變終將走向多元化。一個國家貨幣的強弱,最終是由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的.
所以,無論將來國際貨幣體系如何演變,人民幣必將成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強勢貨幣,這是無庸置疑的大趨勢.
為順應這一趨勢,中國政府于2008年12月24日決定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不僅有利于微觀經濟主體降低匯率風險,減少匯兌成本,加快結算速度,更為重要的是有利于加強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和投資往來,促進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與開放,是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進程的重要制度安排,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從2009年7月6日第一筆跨境人民幣結算順利完成開始,整個試點工作在不斷探索中進行著,雖然結算筆數和金額還不夠理想,但是隨著新的試點地區的加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必將迎來一個壯闊的局面. 三、云南省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實踐
云南省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一直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邊境線長4061公里,是中國陸上唯一能與東南亞、南亞直接相通的地區。邊境一線分布著13個國家級一類陸路、水運、航空口岸,7個國家級二類口岸和90多個邊境通道和邊民互市點,漫長的邊境線和眾多的口岸為云南省與周邊三國發展邊境貿易提供了良好的區位優勢。早在1994年,中國農業銀行云南河口縣支行與越南農業銀行老街省分行簽訂了互開賬戶協議書,通過對開人民幣、越南盾資金往來賬戶,開始辦理邊貿結算業務,形成了中越邊貿銀行結算的最初模式。2003年,中國農業銀行河口縣支行、麻栗坡縣支行開始辦理中越兩國銀行間人民幣現鈔出入境調運業務,開創了我國國際間人民幣現鈔出入境調運業務的先例。2004年云南省河口縣農行率先在全國邊境口岸開辦了人民幣對毗鄰國貨幣(越南盾)的兌換業務。2005年10月,在西雙版納州和思茅市試辦與非毗鄰泰國北部地區一般貿易人民幣核銷業務,在一般貿易人民幣結算工作方面邁出了第一步。2005年云南省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幣跨境流動檢測體系。2007年12月,云南省在全國率先批準境外銀行使用人民幣結算頭寸購匯和境外銀行人民幣透支業務。近幾年來,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始終把擴大邊貿人民幣結算作為推動人民幣區域化的重要工作來抓,并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促成了多項有利于邊貿發展的政策實施,推動了云南省邊貿結算發生根本性變化。其變化特征是:邊貿結算貨幣從以美元為主轉變為以人民幣為主,邊貿人民幣結算占比連續多年保持在90%之上;結算方式從以現鈔結算為主轉變為以跨境對開賬戶結算和境內賬戶轉賬結算兩種模式為主.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人民幣幣值保持穩定,美元不斷貶值,使盯住美元的次區域各國貨幣跟隨走軟,通貨膨脹連年不斷,人民幣逐步取得“第二美元”的地位。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以后幣值穩步上升,次區域各國貨幣幣值繼續下滑,自2005年以來到今年上半年止,人民幣兌越南盾、老撾基埔、緬甸元分別升值37.84%、6.37%、80.97%,從而推動人民幣在貿易、旅游、投資等多個領域使用,人民幣基本確立了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硬通貨的地位。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監測數據顯示,2005年到2008年間云南省人民幣跨境流動量分別達到427億元、441億元、669億元、699億元,經推算2008年人民幣在越南、老撾、緬甸的存量超過112億元。云南省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多年探索以及人民幣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地位和作用,為云南省開展一般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相信,隨著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的擴大,中國將迎來一個人民幣區域化實踐的嶄新時代,讓我們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