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創建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小企業穩定快速發展的保障體系分析
宋哲 王金榮
論文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小企業保障體系
論文摘 要:在中國的企業中,私營或中小企業的數量已達到了50%以上,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支主力軍。本文從金融危機后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入手,全面分析了大連市中小企業在后金融危機時期發展可能存在或遇到的問題,提出幾點思考以期對大連市中小企業創建發展保障體系有所幫助。
從各國的經濟發展實踐來看,中小企業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遼寧省中小企業占遼寧企業總數的99%以上,大連作為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的中心,中小企業更是占了很大比重。中國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沿海的企業是中國對外出口的關鍵點。因此,著力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創建中小企業保障體系是當前應當研究的課題。
一、后金融危機時期的特點及大連市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使全球陷入了金融危機,世界的實體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抑制了各國經濟的增長,金融市場動蕩,資產價格縮水,失業率上升,蔓延的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對中國中小企業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8年經濟整體虧損22%左右,沿海地區中小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于內陸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南部沿海地區的中小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于北部沿海地區受到的影響。2010年全球經濟緩慢恢復,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后金融危機時代具有兩個主要的特色,第一個最重要的特色是全球的經濟雖然有所好轉,但尚未完全恢復,當全球的經濟終于從瀕臨的死亡危機中走出來時,還沒有出現完全復蘇的跡象,尤其在實體經濟方面;后金融危機時代第二個特色是全球的股市和樓市都出現逐漸上漲,全球的資產市場顯現了發展生機,股市前景較前階段樂觀。
2010年,各國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全球經濟開始穩步回升。在中央啟動了內需抵補外需不足的模式后,我國國內經濟率先走出低谷,國民經濟出現了穩步增長的勢頭。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遼寧省遭受的損失相對較小,大連作為遼寧省的經濟中心,也沒有明顯地遭受金融危機的打擊,但大連市的中小企業卻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進入“后危機時代”,大連市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調整所有制結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大連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機遇。但一直以來,遼寧省的中小企業發展相對落后于南方的一些企業,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業內部管理體制相對落后,思維模式固化,品牌意識淡薄,產業能力弱等,加之中小企業本身發展環境比較脆弱,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小企業發展可能存在或遇到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形勢的好轉,我國的中小企業也逐漸擺脫虧損的困境,有了很好的發展態勢。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在良好的發展態勢之下,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后,會出現某些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的因素。
1、各國經濟復蘇程度影響對中國產品的接納度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持續已有兩年,目前世界經濟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各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從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發達國家經濟整體顯現緩慢復蘇的跡象。美國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率轉正,德國和法國于二季度實現正增長,日本也連續2個季度出現了正增長,主要國家的PMI指數和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反彈,預示著發達國家經濟的緩慢復蘇。從目前情況來看,一方面,世界經濟發展相對平穩,有些國家已經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另一方面,世界經濟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全球經濟格局中存在的尚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導致經濟復蘇將面臨一系列的難題,這也導致了我國出口貿易雖然呈現了穩定復蘇的態勢,但尚未恢復到危機前水平。許多國家為了應對危機,保持國內經濟穩定,減少外部沖擊,重新采用貿易保護政策,貿易保護主義正在不斷蔓延。從未來趨勢看,由于美歐發達國家抑制過度消費,全球存在較大的消費缺口,而且全球經濟并沒有完全復蘇,貿易保護主義必將會不斷蔓延,這將會對中國的出口增長產生沖擊,尤其是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大多從事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產業,這些中小企業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而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型企業少,這些企業沒有品牌意識,生產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必然會受到限制。歐美國家的經濟狀況會影響民眾的消費能力,而中國產品的市場拓展,長期以來一直面臨一個重要的障礙是產品安全和產品質量形象,在這種狀況之下,中國出口的增長就會難上加難,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會面臨挑戰。
2、資金緊張,企業運轉出現困難
我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常常只重視銷售業績和企業利潤的增長,而對于營運資金的使用效率、營運資金的安全性等問題考慮較少,資金周轉速度慢,各方面成本壓力加大,從而導致企業的利潤減少。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為了節約采購成本或為了保證生產經營的連續性,常常在原料采購環節中一次性采購材料數量過大,占用了企業的營運資金。除此之外,由于之前金融危機的打擊,很多企業經濟運轉困難,導致銷售款項難以回籠,增加了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周期,還使企業營運資金的循環速度放慢。尤其是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用工數量增加,勞動力成本增加,再加上國內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致使企業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大,資金運轉更加困難。
3、融資困難
融資難是長期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老問題,而銀行借款又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所以金融業的支持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小企業利潤下降,使其內部融資能力變弱、財務壓力增大,再加之中小企業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企業內部資金緊張企業運轉出現困難。而從國家政策來看,限制對中小企業開放融資渠道,各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夠。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后,中央明確提出了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后, 各商業銀行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對信貸更加謹慎,進一步加大了貸款的審核力度,對陷入資金短缺的企業的貸款提出了更高的擔保條件,導致這些企業得不到所需資金,使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
4、企業內部管理體制相對落后
雖然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自身管理體制仍相對落后,導致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產品質量、品牌意識、信息閉塞以及誠信問題等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偏好于質量好、品牌信譽好的產品。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由于規模限制、沒有品牌意識以及技術水平低下,而且不追求技術創新,不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生產的產品質量差,售后沒有保障,導致消費者對中小企業的產品不放心,引發了中小企業的誠信問題,而誠信問題一直是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在這種狀況下,中小企業產品市場將面臨重大挑戰。 三、大連市中小企業的保障體系建設
1、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小企業自主創新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市場競爭的不斷深化,自主創新在科技發展和國家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愈顯重要,在我國,中小企業正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技術落后必將被淘汰,所以中小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就應有長遠的目光,關注在本行業中產品的發展方向,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發揮中小企業的“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優勢抵御來自產業中各種競爭類型的壓力。大連作為知識經濟全球轉移的首選地,更要加強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大連市的軟件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今軟件業的發展成就得益于不斷地進行自主創新,軟件業務領域發展呈現多元化和高端化趨勢———由初級軟件開發和業務流程處理,向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的業務擴展已形成了較好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2、強化對中小企業國家政策扶持
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2009 年9 月19 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加大對中小企業財稅扶持力度等8個方面29條具體意見。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要堅持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與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相結合,堅持改善外部環境與企業自身加強管理相結合,努力改進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素質。扶持政策的重點要完善政策法律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公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在財政和信貸資金支持、就業創業政策扶持、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國際國內市場開拓和社會服務等方面也要給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勵,切實減輕中小企業的社會負擔。
3、促進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 加強企業間科技創新的戰略聯合
許多成功企業運用信息化建設, 樹立了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在各自行業中獨樹一幟。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建設直接影響著企業內部的工作運轉效率。良好的信息系統,可以使管理者及時掌握企業的運營狀況,更加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同時社會的變化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與生存,因此企業要及時感知社會的變化。企業信息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企業要運用高科技手段保證信息的傳遞速度和準確性,要明確規定各部門的職責和權限,為企業發展所用,全面進行信息的收集,確保溝通渠道暢通,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源。近年來,大連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兩化融合"戰略,積極推進電子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改造和升級工作中的應用,使全市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了全面、快速的發展階段。
4、強化對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扶持
資金是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資金短缺一直困擾著中小企業。在解決辦法上,首先應理順政府、銀行和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創新方式方法,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其次,要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加強自身建設,改進內部資金管理制度,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加大政府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以及政策性再擔保機構,多元化貸款抵質押方式,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最后,中小企業除了積極爭取銀行貸款外,還需要拓寬思路,多渠道融資,確保資金能正常周轉。比如企業可以讓渡少部分股權,引進投資者,這樣不僅可以化解企業的危機,給企業帶來長期、穩定的資金,同時還改善了企業的資本結構。
[1] 趙鳳霞,金喜成,金融危機后遼寧中小企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2010(01)
[2] 張燕生,金融危機下的國際經濟前景 [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07)
[3] 2009 年9 月19 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