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拖欠工程款中國建筑業的“絕癥”

未知

工程拖欠款現在時 工程拖欠款有多少

分析一定時期的工程款拖欠情況(從建筑業企業角度),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工程拖欠款的規模,用建筑業企業期末被拖欠工程款指標反映;二是拖欠款對建筑業企業影響的深度(簡稱拖欠款影響深度),用期末被拖欠工程款與報告期建筑業企業總產值的比值反映。

從總體上看,“九五”以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有所加劇,拖欠款規模逐年加大,對建筑業企業的正常發展影響很大。1996年底,建筑業企業(指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業企業,以下同)被拖欠工程款1360億元,全行業拖欠款影響深度為16.4%,至2001年底被拖欠款總量達到2787億元,是1996年底的2倍多,全行業拖欠款影響深度達到18.1%。2001年底,有24859家建筑業企業存在被拖欠工程款的情況,占全部建筑業企業的54.2%,拖欠款影響深度大于50%的建筑業企業3850個, 占全部建筑業企業的8.4%。

哪些建筑業企業被拖欠

被拖欠工程款在不同類型的建筑業企業中分布是不平衡的。國有企業、大型企業、東部地區企業被拖欠比較嚴重。具體地講,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建筑業企業是被拖欠大戶。在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由于產權不明晰、歷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響,國有建筑業企業明顯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再加上業主普遍存在著“拖欠國有企業沒關系”的錯誤認識,國有建筑業企業成為建設領域被拖欠工程款的主要對象。2001年底,國有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工程款1131億元,占全部被拖欠工程款的40.6%;拖欠款影響深度達22.6%,明顯高于全國18.1%的平均水平。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嚴重。截至2001年底,一級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工程款1621億元,占全部被拖欠工程款的58.2%,拖欠款影響深度高達25.7%,高于全部企業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分析其中原因,一是中小企業多為民營企業,運行機制相對靈活,風險防范意識較強;二是中小企業相對來說成立時間較晚,歷史沉淀較輕,長期積累下來的拖欠款不大。

從地區分布看,被拖欠較多的建筑業企業集中在東部地區。截至2001年底,東部地區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工程款1760億元,占全國總量的63.1%,其中排名前六位的北京、江蘇、廣東、山東、遼寧、河北被拖欠工程款總量就接近全國的一半。同時,這幾省市的企業拖欠款影響深度也大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北京高達37.4%,是被拖欠最嚴重的地區。

哪些建設項目在拖欠

從建設項目方面分析工程拖欠款的結構,我們使用的是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中的數據。同樣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設項目拖欠款總量,用期末拖欠工程款指標反映;二是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的深度(簡稱拖欠款依賴深度),用期末拖欠工程款與報告期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值反映。由于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和建筑業統計范圍不同,渠道不一,得出的拖欠款總量并不一致。

從管理渠道看,房地產開發項目拖欠比較嚴重。房地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加強房地產投資的風險管理首先是資金的管理。在當前建筑市場拖欠成風的背景下,房地產經營者無疑是這一現象的“推波助瀾”者。截止到2001年底,房地產開發項目拖欠工程款878億元,占全部拖欠款的39.8%,盡管比重略低于基本建設的49.5%,但拖欠款依賴深度高達13.8%,遠遠高于全國7.6%的平均水平。

從經濟類型看,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較大。截止到2001年底,國有經濟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1209億元,占全部拖欠款的54.8%,仍是拖欠量最大的部分。但拖欠款依賴深度較重的是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建設項目,分別為9.5%和10.3%,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析其中原因,一是由于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少,建設項目資金相對比較缺乏;二是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權責比較明晰,相比較更有拖欠工程款的欲望和動力。

從地區分布看,中西部地區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程度稍強。總體上看,東部地區工程拖欠款份量依然很大,達54.5%;而各地區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深度差別不大,中西部地區稍強,為8.7%和8.9%,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行業看,房地產開發項目和公益性建設項目拖欠嚴重。房地產開發項目拖欠比較嚴重,前文已作說明,此處不再贅述。公益性項目是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的建設項目。由于其社會效益大而經濟效益低的特點,大多數建設項目主要由政府財政撥款無償投資。近幾年,為了滿足社會公眾經濟文化的需要,各級政府加大了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力度,這些項目多是民心德政項目,但也有一些是“形象工程”。這些項目基本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督和約束。另外,這些項目的負責人多為行政領導,而建筑業企業在與政府談判中明顯處于的弱勢地位,因此這些項目的工程拖欠款問題比較嚴重。截至2001年底,社會服務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四個行業建設項目拖欠款依賴深度均高于全國平均7.6%的水平。

工程款拖欠問題緣何愈演愈烈

建設領域工程款拖欠現象的大量、普遍、長期存在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由于資金大量被拖欠,許多建筑業企業只好靠增加貸款組織生產,背負沉重的貸款利息,資金周轉非常困難,企業生產舉步維艱。這種狀況,不僅形成全國巨額“債務鏈”,使正常的信用觀念遭到破壞,潛存著嚴重的經濟風險,而且直接制約了建筑工程質量的提高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嚴重影響著建筑業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資金嚴重緊缺,部分建筑業企業長期不能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醫藥費、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金,下崗、待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和失業保險金沒有保證,增加了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工程拖欠款問題產生和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特點。

建筑市場供求失衡是工程款拖欠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建筑業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領域廣闊,在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容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但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建筑隊異軍突起,致使全國建筑業勞動隊伍迅速擴大,隊伍出現嚴重膨脹,直接導致了建筑領域的不良競爭。

許多建設項目,為了本身的利益,利用建設市場競爭激烈、僧多粥少的機會,要求施工企業墊資建設。所謂墊資是指投資者即業主在不給預付款的情況下,要求施工企業帶資施工到工程的一定部位,或者要求施工企業在工程開工前預繳一定數額的工程抵押金。現在,墊資已成為項目業主降低資金成本、轉嫁經營風險、榨取施工企業利潤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許多業主甚至作為“經營之道”競相采用,有些業主即使項目資金充裕,也要求施工企業墊資施工。因此,墊資實際上已成為眾多施工企業承攬項目的先決條件和難以回避的經營“陷阱”。

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是工程款拖欠成風的根本原因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和法制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之一是信用體系。我國由于市場經濟發育不充分,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加上國家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導致社會上信用缺失行為盛行,反映在建設領域,加劇了拖欠款問題的惡化。

一是相當多的企業信用意識淡漠,拖欠有理有利之風盛行。由于市場經濟的法規制度不健全,企業間經營行為得不到有效監督和約束,市場交易秩序混亂,“拖欠有理、拖欠有利”的風氣盛行,以至于有的企業把拖欠款作為一種經營手段、生財之道;也有的企業把拖欠作為變相籌措資金的渠道,不講信用,不守合同。長此以往,相互影響,結果是引起企業間某種程度的信用危機。

二是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合理。當前,由于法制不健全、政府行為不規范等原因,社會上存在的大量信用缺失現象,往往是因為守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和鼓勵,失信者得到了不應得到的收益甚至是暴利,而沒有受到應有的譴責和處罰而造成的。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甚至還暗地里鼓勵這種行為。當失信有利可圖時,企業或者個人當然會有一種失信傾向,這是制度對人們行為的不良誘導作用。

三是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缺乏信用風險防范意識。許多企業對應收賬款視而不見,他們有一種錯覺,即在當今條件下能夠賣出商品或攬到工程已是很不錯了,無法考察客戶信用程度,更不能對其進行信用監控。

四是我國沒有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信用監控機構。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經濟主體的信用意識淡薄與我國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搜集企業信用信息困難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個經濟團體不講信用的行為不能通過信息傳播而得到懲罰,一個守信的經濟團體也不能通過信息傳播而得到好處,這也是人們守信自覺性不夠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

工程拖欠款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現階段,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在全社會加強誠信教育,大力發展資信評估業。一方面要按照國務院《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的要求,加強對公民進行持久的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帶動和促進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另一方面,對企業、個人、銀行的信用進行評級,促進它們在經營活動中始終堅持講信用、守信用、履行信用契約,保持良好的信用狀況。我國資信評估業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有關部門必須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其加快發展,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對維護社會信用秩序的監督、促進作用。

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企業惡意拖欠、逃廢債務是一種嚴重違法行為,它破壞了社會信用制度,擾亂了金融秩序,影響了金融的正常運轉,加大了金融業的經營風險。我國的《刑法》、《民法》對惡意拖欠、逃廢債務缺乏嚴格懲罰措施的規定,應該盡快進行修改,增加強制性懲罰措施,并加大嚴格執法的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法律嚴懲,以充分發揮法律對信用關系的剛性保障作用。

三是要強化監控,杜絕資金不到位工程進入建筑市場。“沒有資金爭著上,有點資金全面上,有了資金也盡量少給或不給、逼著施工單位墊錢上”已成為建筑市場扭曲的普遍“規律”。這一“規律”以損失商業信用為代價,嚴重影響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從源頭抓起,強化監控力度(尤其要強化銀行在工程建設中的監控力度)、實施審批工程責任追究制度,杜絕資金不到位工程進入建筑市場,以從根本上遏制“拖欠、墊資”等現象的蔓延擴大。

四是要提高建筑市場“準入”門檻。針對我國建筑隊伍急劇膨脹的現狀,建設部于2001年發布實施了新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但關鍵是加強落實,按照新的市場準入原則,杜絕一大批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人員從事建筑業,從源頭上控制隊伍總量;清理、整頓和考核、培訓現有的建筑隊伍,對沒有實力、不能適應現代化競爭的隊伍清理分流,以降低現有隊伍的總量,提高質量;同時實行嚴格的內部行業管理體系,形成在不同層次各自進行競爭與協作的市場格局,避免資質趨同,使我國建筑業真正做大做強,走向現代化。

五是要規范企業行為,促其在提高競爭力上下功夫。由于立法不到位、政府行為不規范,導致市場上違法違紀、暗箱操作替代法規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建筑業企業不是在練內功、提高素質上下功夫,而是想方設法通過打通業主,送紅包、給回扣等非法手段爭奪工程。而與建筑業相關的建材生產商也如法炮制,使低質、劣質產品大量涌入市場。在這種不規范的市場行為與企業行為作用下,建筑領域中的中介監理同樣問題百出,也經常可能失去公正性,劣質工程的產生便勢在必出。不規范的企業行為,必然產生不能經受市場風雨的企業。長此以往,中國建筑業企業在國際大競爭中將不堪一擊;加入WTO后,不僅不能開拓海外市場,連國內的份額也將拱手讓于“外”人。所以,規范企業行為,提高企業整體素質,乃是中國建筑業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大事。

工程拖欠款現在時 工程拖欠款有多少

分析一定時期的工程款拖欠情況(從建筑業企業角度),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工程拖欠款的規模,用建筑業企業期末被拖欠工程款指標反映;二是拖欠款對建筑業企業影響的深度(簡稱拖欠款影響深度),用期末被拖欠工程款與報告期建筑業企業總產值的比值反映。

從總體上看,“九五”以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有所加劇,拖欠款規模逐年加大,對建筑業企業的正常發展影響很大。1996年底,建筑業企業(指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業企業,以下同)被拖欠工程款1360億元,全行業拖欠款影響深度為16.4%,至2001年底被拖欠款總量達到2787億元,是1996年底的2倍多,全行業拖欠款影響深度達到18.1%。2001年底,有24859家建筑業企業存在被拖欠工程款的情況,占全部建筑業企業的54.2%,拖欠款影響深度大于50%的建筑業企業3850個, 占全部建筑業企業的8.4%。

哪些建筑業企業被拖欠

被拖欠工程款在不同類型的建筑業企業中分布是不平衡的。國有企業、大型企業、東部地區企業被拖欠比較嚴重。具體地講,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建筑業企業是被拖欠大戶。在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由于產權不明晰、歷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響,國有建筑業企業明顯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再加上業主普遍存在著“拖欠國有企業沒關系”的錯誤認識,國有建筑業企業成為建設領域被拖欠工程款的主要對象。2001年底,國有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工程款1131億元,占全部被拖欠工程款的40.6%;拖欠款影響深度達22.6%,明顯高于全國18.1%的平均水平。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嚴重。截至2001年底,一級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工程款1621億元,占全部被拖欠工程款的58.2%,拖欠款影響深度高達25.7%,高于全部企業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分析其中原因,一是中小企業多為民營企業,運行機制相對靈活,風險防范意識較強;二是中小企業相對來說成立時間較晚,歷史沉淀較輕,長期積累下來的拖欠款不大。

從地區分布看,被拖欠較多的建筑業企業集中在東部地區。截至2001年底,東部地區建筑業企業被拖欠工程款1760億元,占全國總量的63.1%,其中排名前六位的北京、江蘇、廣東、山東、遼寧、河北被拖欠工程款總量就接近全國的一半。同時,這幾省市的企業拖欠款影響深度也大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北京高達37.4%,是被拖欠最嚴重的地區。

哪些建設項目在拖欠

從建設項目方面分析工程拖欠款的結構,我們使用的是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中的數據。同樣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設項目拖欠款總量,用期末拖欠工程款指標反映;二是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的深度(簡稱拖欠款依賴深度),用期末拖欠工程款與報告期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值反映。由于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和建筑業統計范圍不同,渠道不一,得出的拖欠款總量并不一致。

從管理渠道看,房地產開發項目拖欠比較嚴重。房地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加強房地產投資的風險管理首先是資金的管理。在當前建筑市場拖欠成風的背景下,房地產經營者無疑是這一現象的“推波助瀾”者。截止到2001年底,房地產開發項目拖欠工程款878億元,占全部拖欠款的39.8%,盡管比重略低于基本建設的49.5%,但拖欠款依賴深度高達13.8%,遠遠高于全國7.6%的平均水平。

從經濟類型看,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較大。截止到2001年底,國有經濟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1209億元,占全部拖欠款的54.8%,仍是拖欠量最大的部分。但拖欠款依賴深度較重的是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建設項目,分別為9.5%和10.3%,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析其中原因,一是由于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少,建設項目資金相對比較缺乏;二是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權責比較明晰,相比較更有拖欠工程款的欲望和動力。

從地區分布看,中西部地區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程度稍強。總體上看,東部地區工程拖欠款份量依然很大,達54.5%;而各地區建設項目對拖欠款依賴深度差別不大,中西部地區稍強,為8.7%和8.9%,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行業看,房地產開發項目和公益性建設項目拖欠嚴重。房地產開發項目拖欠比較嚴重,前文已作說明,此處不再贅述。公益性項目是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的建設項目。由于其社會效益大而經濟效益低的特點,大多數建設項目主要由政府財政撥款無償投資。近幾年,為了滿足社會公眾經濟文化的需要,各級政府加大了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力度,這些項目多是民心德政項目,但也有一些是“形象工程”。這些項目基本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督和約束。另外,這些項目的負責人多為行政領導,而建筑業企業在與政府談判中明顯處于的弱勢地位,因此這些項目的工程拖欠款問題比較嚴重。截至2001年底,社會服務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四個行業建設項目拖欠款依賴深度均高于全國平均7.6%的水平。

工程款拖欠問題緣何愈演愈烈

建設領域工程款拖欠現象的大量、普遍、長期存在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由于資金大量被拖欠,許多建筑業企業只好靠增加貸款組織生產,背負沉重的貸款利息,資金周轉非常困難,企業生產舉步維艱。這種狀況,不僅形成全國巨額“債務鏈”,使正常的信用觀念遭到破壞,潛存著嚴重的經濟風險,而且直接制約了建筑工程質量的提高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嚴重影響著建筑業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資金嚴重緊缺,部分建筑業企業長期不能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醫藥費、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金,下崗、待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和失業保險金沒有保證,增加了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工程拖欠款問題產生和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特點。

建筑市場供求失衡是工程款拖欠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建筑業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領域廣闊,在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容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但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建筑隊異軍突起,致使全國建筑業勞動隊伍迅速擴大,隊伍出現嚴重膨脹,直接導致了建筑領域的不良競爭。

許多建設項目,為了本身的利益,利用建設市場競爭激烈、僧多粥少的機會,要求施工企業墊資建設。所謂墊資是指投資者即業主在不給預付款的情況下,要求施工企業帶資施工到工程的一定部位,或者要求施工企業在工程開工前預繳一定數額的工程抵押金。現在,墊資已成為項目業主降低資金成本、轉嫁經營風險、榨取施工企業利潤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許多業主甚至作為“經營之道”競相采用,有些業主即使項目資金充裕,也要求施工企業墊資施工。因此,墊資實際上已成為眾多施工企業承攬項目的先決條件和難以回避的經營“陷阱”。

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是工程款拖欠成風的根本原因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和法制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之一是信用體系。我國由于市場經濟發育不充分,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加上國家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導致社會上信用缺失行為盛行,反映在建設領域,加劇了拖欠款問題的惡化。

一是相當多的企業信用意識淡漠,拖欠有理有利之風盛行。由于市場經濟的法規制度不健全,企業間經營行為得不到有效監督和約束,市場交易秩序混亂,“拖欠有理、拖欠有利”的風氣盛行,以至于有的企業把拖欠款作為一種經營手段、生財之道;也有的企業把拖欠作為變相籌措資金的渠道,不講信用,不守合同。長此以往,相互影響,結果是引起企業間某種程度的信用危機。

二是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合理。當前,由于法制不健全、政府行為不規范等原因,社會上存在的大量信用缺失現象,往往是因為守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和鼓勵,失信者得到了不應得到的收益甚至是暴利,而沒有受到應有的譴責和處罰而造成的。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甚至還暗地里鼓勵這種行為。當失信有利可圖時,企業或者個人當然會有一種失信傾向,這是制度對人們行為的不良誘導作用。

三是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缺乏信用風險防范意識。許多企業對應收賬款視而不見,他們有一種錯覺,即在當今條件下能夠賣出商品或攬到工程已是很不錯了,無法考察客戶信用程度,更不能對其進行信用監控。

四是我國沒有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信用監控機構。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經濟主體的信用意識淡薄與我國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搜集企業信用信息困難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個經濟團體不講信用的行為不能通過信息傳播而得到懲罰,一個守信的經濟團體也不能通過信息傳播而得到好處,這也是人們守信自覺性不夠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

工程拖欠款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現階段,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在全社會加強誠信教育,大力發展資信評估業。一方面要按照國務院《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的要求,加強對公民進行持久的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帶動和促進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另一方面,對企業、個人、銀行的信用進行評級,促進它們在經營活動中始終堅持講信用、守信用、履行信用契約,保持良好的信用狀況。我國資信評估業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有關部門必須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其加快發展,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對維護社會信用秩序的監督、促進作用。

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企業惡意拖欠、逃廢債務是一種嚴重違法行為,它破壞了社會信用制度,擾亂了金融秩序,影響了金融的正常運轉,加大了金融業的經營風險。我國的《刑法》、《民法》對惡意拖欠、逃廢債務缺乏嚴格懲罰措施的規定,應該盡快進行修改,增加強制性懲罰措施,并加大嚴格執法的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法律嚴懲,以充分發揮法律對信用關系的剛性保障作用。

三是要強化監控,杜絕資金不到位工程進入建筑市場。“沒有資金爭著上,有點資金全面上,有了資金也盡量少給或不給、逼著施工單位墊錢上”已成為建筑市場扭曲的普遍“規律”。這一“規律”以損失商業信用為代價,嚴重影響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從源頭抓起,強化監控力度(尤其要強化銀行在工程建設中的監控力度)、實施審批工程責任追究制度,杜絕資金不到位工程進入建筑市場,以從根本上遏制“拖欠、墊資”等現象的蔓延擴大。

四是要提高建筑市場“準入”門檻。針對我國建筑隊伍急劇膨脹的現狀,建設部于2001年發布實施了新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但關鍵是加強落實,按照新的市場準入原則,杜絕一大批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人員從事建筑業,從源頭上控制隊伍總量;清理、整頓和考核、培訓現有的建筑隊伍,對沒有實力、不能適應現代化競爭的隊伍清理分流,以降低現有隊伍的總量,提高質量;同時實行嚴格的內部行業管理體系,形成在不同層次各自進行競爭與協作的市場格局,避免資質趨同,使我國建筑業真正做大做強,走向現代化。

五是要規范企業行為,促其在提高競爭力上下功夫。由于立法不到位、政府行為不規范,導致市場上違法違紀、暗箱操作替代法規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建筑業企業不是在練內功、提高素質上下功夫,而是想方設法通過打通業主,送紅包、給回扣等非法手段爭奪工程。而與建筑業相關的建材生產商也如法炮制,使低質、劣質產品大量涌入市場。在這種不規范的市場行為與企業行為作用下,建筑領域中的中介監理同樣問題百出,也經常可能失去公正性,劣質工程的產生便勢在必出。不規范的企業行為,必然產生不能經受市場風雨的企業。長此以往,中國建筑業企業在國際大競爭中將不堪一擊;加入WTO后,不僅不能開拓海外市場,連國內的份額也將拱手讓于“外”人。所以,規范企業行為,提高企業整體素質,乃是中國建筑業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大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