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建設調研報告
祝顯紅
摘要總結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建設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林業項目
青海省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把發展林業,改善生態作為環境建設的主體,從特殊的地理位置出發,打“三江源”品牌,從建設保護著手,推出“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亮點,走大項目帶動林業大發展的路子,實行“保、治、退、管”齊頭并進,突出“封、護、育、造”綜合治理[2],共完成造林30.93萬hm2,投入資金13.8億元,為1990~1992年的2.8倍,林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使全省林業生態建設步入了歷史發展的新階段。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 500~4 800m,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位于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玉樹、果洛、海南、黃南4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km2,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3% [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建設是當前玉樹藏族自治州林業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工程建設,全省有19萬農牧戶、90多萬人受益,戶均獲補助糧1 568kg,補助金235元;共完成198.33萬hm2天然林保護,人工造林0.4萬hm2,人工模擬飛播造林7.4萬hm2,封山育林1.6萬hm2。
1總體評價
(1)加強領導,規范管理,高度重視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建設。一是各級林業部門及時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林業組,設立了辦公室,配備了強有力的工程管理隊伍,從而銜接、理順了業務職能,為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建設奠定了組織基礎。二是各級林業部門把學習貫徹省政府“八個管理辦法”作為實施好“總體規劃”的基礎和前提,為順利實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奠定了基礎[3]。
(2)編制設計,明確任務,穩步推進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建設。一是委托有資質的林業調查設計大隊編制完成了作業設計,同時工程建設嚴格按照作業設計施工,按技術規程操作,確保工程造林質量。二是各實施縣(場)按照合同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實了管護人員,分片包干,明確責、權、利。三是采取責任包干措施,通過開展現場造林示范等技術指導,提升了造林科技含量。 (3)精心安排,認真組織,切實加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林業項目建設。一是各級林業部門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項目建設監理制、工程建設合同制和縣級報賬制。二是各級林業部門嚴格執行“三專一封閉”的財務制度,按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專項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運行管理,堅持“嚴管林、慎用錢”的原則,把國家的錢用在三江源生態建設的刀刃上。三是指定專人負責搜集各項目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片、聲像、光盤、電子文件等,并分類歸檔入庫。
2存在的問題
一是高寒的地理條件,使得江源生態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同時,江源又是一個缺林少綠的地區,林業基礎薄弱,森林資源總量不大,林分質量差,林業發展滯后,而生態地位極其重要。二是林牧矛盾突出,加之畜牧業是農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徹底的解決方案。三是當地群眾文化素質低,科技意識薄弱,生產技術比較落后,種植不規范,機械化程度低。雖然既費工又盡力,但是項目建設中仍存在圍欄拉設不緊、不直,人工種植間距不規范、不統一等問題。四是鄉鎮林業站林業工作的基石,但目前基層林業站房屋基本都已成危房,甚至有的無辦公用房。
3對策與建議
(1)實行“封育為主、封造結合”,喬灌草相結合,把改善生態環境置于優先地位,加快恢復林草植被[4]。
(2)鼓勵當地居民參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尊重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充分將鄉土知識用于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使農牧民群眾在積極參與中思想得到教益,素質得到提高。
(3)各級林業部門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充分認識工程質量是整個工程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項任務、每個環節都須抓緊抓好。
(4)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方式開展科技培養、管理培訓,使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和從事第一線管護林業資源的護林員轉變觀念并更新知識,組建一支高素質、懂專業、會管理、肯奉獻,并不斷發展壯大的科技隊伍和管護隊伍。
(5)爭取中央政策性補償資金,每年給因封山育林而使草場禁牧的群眾生態效益補償金75元/hm2,直至封育期滿。
4
[1] 楊新民.三江源暢想——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前期咨詢工作概述[J].中國工程咨詢,2008(6):4-7.
[2] 趙宏利,陳修文,霍修順,等.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探討[J].茂名學院學報,2007,17(1):21-24.
[3] 張志達,吳禮軍.關于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林業項目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之一)[J].林業工作研究,1998(10):27-31.
[4] 朱漢明,劉政源.升金湖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J].安徽林業科學,1998(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