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未知
【摘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科學地揭示客觀經濟規律,揭示經濟規律也是經濟學的基本任務,成功的認識經濟規律,便可以利用經濟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為人民大眾謀利益,對經濟規律認識的越深刻、越全面,行動就越自由,越能發揮主動能動性,從而在實踐中達到更好地實現經濟利益的目的。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發展,失業,經濟全球化
一、前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亦稱唯物辯證法,在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法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規律,研究社會經濟運動,揭示其本質及規律,歷史唯物主義就是把辯證唯物論原理應用于研究社會歷史問題,把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和更替,看作一種客觀必然的歷史過程,用它來評價社會經濟制度的先進和落后,評價某一階級的進步與反動,看是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中起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政治經濟學中的理論,其實質是科學地揭示客觀經濟規律,揭示經濟規律也是經濟學的基本任務。因此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經濟規律,只有如此才能利用經濟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為人民大眾謀利益,對經濟規律認識的越深刻、越全面,行動就越自由,越能發揮主動能動性,從而在實踐中達到更好地實現經濟利益的目的。
二、涉及的馬克思主義正經經濟學中的理論
第二章,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包括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以及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等內容。中心是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 第七章,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關系。包括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趨勢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等內容。
三、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
(一)失業,就業問題
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和存在,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在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壓制之下,艱難的發展,由于資本主義的出現,勞動力開始大量的成為商品,很多沒有土地的人開始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中國的資本家也是通過榨取勞動者的剩余價值致富的,資本主義的資本分為兩部分:一為不變資本,一為可變資本。不變資本是用來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可變資本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為達到這一目的,通過各種手段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勞動和剝削。資本主義的生產的實質就是生產的剩余價值,中國的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亦如此。
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全部過程,在中國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資本主義走到了盡頭。
新中國建立以后,中國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剝削問題。紙幣本身沒有實際價值,是由國家發行并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使國家對宏觀經濟的控制和引導更加有力有效。
為促進經濟發展,中國先后進行了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等強有力的推動措施,從而為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引進了經濟發展所必須的生產資料。在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的現代,新生產工藝、新生產理念的引進對激活全國經濟有巨大的作用,在改革開放以后,科技人員愈來愈成為主要勞動者,電子計算機和監制的自動化機械體系日益成為主要的勞動工具,合成材料和擴展型資源正在成為主要勞動對象。 當今社會出現高失業這一現象,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應客觀的面對這一現象,隨著經濟的發展,每一個國家都需要龐大的失業隊伍存在,這支失業大軍會有利地促進社會發展,當有新興行業時它們會馬上進入其中促進新興行業發展,失業大軍本身的地位,亦會激發非失業者的工作態度促進社會生產。當然事物總有兩面,如果失業大軍過于龐大,就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比如失業者的生活保障,失業者的人生引導等,如處理不當會起社會動蕩,所以正確的處理失業者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二)經濟全球化問題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處于工業化和體制轉軌過程中,從總體上講,我國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不可否認,經濟全球化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高效率的經濟平臺,并帶來了資金、現代管理經驗和技術(目前我國已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不容忽視的是,經濟全球化的“扶強抑弱”性會導致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從而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安全。在應對發達國家所倡導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們應理性對待并采取適當對策以抑制其消極因素。
4、完善市場信用和道德建設 金融體系是一個國家經濟命脈之所系,而信用建設是社會的保證,是決定金融體系是否健康的關鍵性的因素之一。大量的事實證明,健全的信用體系不但可促進經濟在短期內實現擴張和繁榮,也是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石。市場經濟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必須以信用和道德為基礎。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我國政府必須加強道德建設、體制建設和結構建設(如政企分開、中介獨立等)三個方面的信用建設,而這首先將要求政府從制度上先行根除“上游”的“信用缺失”,杜絕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 總之,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但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現實清楚地表明,真正的經濟全球化只是人們的一個理想,很美好卻也很遙遠。不管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以及信息和知識的普及所帶來的利益多么巨大,我們都必須認識到作為全球化的動力——超級競爭促成了“勝者通吃”的局面。在缺乏公平和公正的背景下,要真正實現經濟全球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國家應清醒地估計局勢,積極地應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相關理論,正確地做出應對策略,在抓住機遇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應保持自己經濟的獨立性,并力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
[2] 徐元旦.全球化熱點問題聚焦[M].學林出版社,2001.6
[3] Jomok.Sundaram.全球化挑戰發展中國家經濟[J].國際經濟評論,2001.7
[4] 王華清. 政治經濟學原理 [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