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子與香附的生藥學鑒別
莊元春 莊誠 張丹
【關鍵詞】 天葵子;,,香附;,,生藥學比較
摘要:目的正確區分天葵子和香附,避免臨床上誤用。方法對天葵子和香附進行原植物鑒定、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比較二者的不同之處。結果二者在原植物形態、性狀特征、顯微組織特征及理化鑒別特征上均有較大差異。結論天葵子與其外形相似的香附可以通過常用的生藥鑒定方法區別。
關鍵詞:天葵子; 香附; 生藥學比較
天葵子為毛莨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 的干燥塊根。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于癰腫疔瘡,乳癰,瘰癘,毒蛇咬傷[1]。天葵子別名“千年老鼠屎”,其外形和顏色與常用中藥香附相似,偶有誤用香附作天葵子的現象發生。而香附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莖。具有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的功效。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1]。天葵子與香附的功用相去甚遠,決不能替代,故應將二者嚴格區分使用,以免影響療效?,F將二者生藥學特征描述如下。
1 植物形態
1.1 天葵子 為多年生草本,高15~30 cm。塊根肉質,略呈圓柱形或紡錘形,外皮棕黑色,有須狀支根。莖纖細,被白色細柔毛。基生葉有長柄,為三出復葉,小葉柄3~5 mm,有細柔毛,小葉扇狀菱形或倒卵狀菱形,長1.5~2 cm,3深裂,裂片疏生粗齒,下面帶紫色;莖生葉較小,互生,小葉柄短,夏末莖葉枯萎。單歧或二歧聚傘花序,花梗長1 cm以上,具白色細柔毛;苞片、小苞片葉狀;花小,白色,常帶淡紫色;萼片5,花瓣狀,窄長倒卵形,長5~6 mm,先端圓鈍;花瓣5,匙形,較萼片短,先端平截,下部連合成筒狀,基部背面伸展呈短矩狀;雄蕊8~14,花絲下部稍膨大,花藥長圓形;雌蕊具心皮3~5個,分離,花柱短,向外反卷。果2~4,長約6 mm。種子多數,細小,黑色,表面皺縮?;ㄆ?~4月,果期4~5月。
1.2 香附 為多年生草本。匍匐根莖細長,部分肥厚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莖,有時數個相連。莖直立,三棱形。葉叢生于莖基部,葉鞘閉合抱于莖上,葉片長線形,長20~60 cm,寬0.2~0.5 cm,先端尖,全緣,具平行脈,主脈于背面隆起,質硬。復穗狀花序,頂生,3~6個排列成傘狀,下有葉狀苞片2~4片,與花序幾乎等長或長于花序;小穗寬線性,略扁平,長1~3 cm,寬約1.5 mm;穎2列,排列緊密,卵形至長圓卵形,長約3 mm,膜質,兩側紫紅色,有數脈;每穎著生1花,雄蕊3枚,花藥線性;柱頭3裂,呈絲狀。小堅果長圓倒卵形,具3棱。花期6~8月,果期7~11月。
2 藥材性狀
2.1 天葵子塊根呈不規則短柱狀、紡錘狀或塊狀,略彎曲,長 1~3 cm ,直徑0.5 ~ 1 cm。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規則的皺紋及須根或須根痕。頂端常有莖葉殘基,外被數層黃褐色鞘狀鱗片。質較軟,易折斷,斷面皮部類白色,木部黃白色或黃棕色,略呈放射狀。氣微,味甘、微苦辛。
2.2 香附根莖多呈紡錘形,有的略彎曲,長2~3.5 cm,直徑0.5~1 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并有6~10 個略隆起的環節,節上有棕色的毛須,并殘留根痕;去凈毛須者較光滑,環節不明顯。質硬,經蒸煮者斷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角質樣;生曬者斷面色白而顯粉性,內皮層環紋明顯,中柱色較深,點狀維管束散在。氣香,味微苦。
3 顯微鑒別
3.1 天葵子塊根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細胞,內含棕色物。皮層較窄。韌皮部較寬廣,射線寬,篩管群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至20余列細胞,導管束呈放射狀排列,每束有時呈2~4股排列,導管直徑約40μm,中央部位導管稀疏散在。有的可見細小髓部。
3.2 香附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棕黃色,其下有2~3列下皮細胞,壁厚,并有多數下皮纖維束。皮層中有限外韌型葉跡維管束散在,分泌細胞類圓形,內含黃色分泌物,其周圍有5~8個薄壁細胞呈放射狀排列。內皮層明顯。中柱中有較多周木型維管束,亦有分泌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4 理化鑒別
4.1 天葵子斷面置紫外光燈(365 nm) 下觀察,顯黃白色熒光,加酸或加堿后熒光減退。
4.2 香附斷面置紫外光燈(365 nm) 下觀察,無熒光。
5 討論
天葵子與香附的藥材在外觀性狀上較相似,容易混淆。其主要區別點在于:①天葵子為塊根,表面具不規則的皺紋及須根或須根痕;香附為根莖,表面有6~10 個略隆起的環節,節上有棕色的毛須或加工去除須根。②天葵子質較軟,易折斷;香附質硬。③天葵子斷面維管束放射狀排列;香附斷面點狀維管束散在。④天葵子氣微;香附氣香。根據性狀上的不同點就可以區分兩者。若還難以確定,可以作其橫切面的顯微特征鑒別及理化熒光鑒別。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 中國藥典,Ⅰ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4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