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葉的生藥學研究
佚名
作者:趙冰清 張為 譚金桃 方石林
【摘要】 目的為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質量評價標準提供科學資料。方法生藥學鑒定法。結果描述木槿葉片和粉末的性狀特征及顯微特征。結論木槿葉的性狀特征和顯微特征可用于鑒別該生藥。
【關鍵詞】 木槿 葉 生藥學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quality standard of Hibiscus syriacus L..Methods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was used. ResultsWe described the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ves,powder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Hibiscus syriacus L. Conclusion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for its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Hibiscus syriacus L.; Leaves ; Pharmacognosy 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原植物為錦葵科落葉灌木,木槿之名在《爾雅》中已有記載?!吨袊幍洹罚?977年版)將木槿花H.syriacus L.收載入藥,并對其性狀和功效進行了介紹。木槿全身是寶,木槿的花、果實、葉和皮均可入藥。花、葉入藥: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果實入藥:清肺化痰,解毒止痛;莖皮、根皮入藥:清熱祛濕、殺蟲止癢。 Lee等[1]從木槿中分離到皂草苷(saponarin)、紫杉葉素3-O- 葡萄吡喃糖、芹菜素7-O- 葡萄吡喃糖和3個結構已知的異黃酮6"-O-acetyldaidzein、6"-O-acetylgenistin和3-O-hydroxydaidzein。這3個異黃酮成分能顯著抑制鼠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李朝陽等[2]對木槿葉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測定,結果發現木槿葉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糖、粗纖維的含量較高。
木槿葉有一定的去污能力,我國古代婦女每逢七巧節就有用木槿葉洗發的習慣,是一種很好的純植物性且具保健作用的洗發劑[3]。木槿葉中含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與無機元素。李朝陽等[2]測定,木槿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3.72%,脂肪含量達0.79%,粗纖維含量達9.83%,糖類含量達6.27%,還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鐵、鋅等。木槿的嫩葉可做湯還可泡茶,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4]。 本實驗將對木槿的葉片進行生藥學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木槿這一豐富的植物資源提供依據。
1 器材
1.1 藥材木槿葉采于長沙市森林公園,經湖南省藥檢所主任藥師方石林鑒定為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葉。
1.2 儀器XSZ-H型顯微鏡(COIC重慶光學儀器廠);FW-8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3 試劑水合氯醛,甘油。
2 方法
2.1 表面撕離裝片將木槿葉上、下表皮進行表面撕離裝片。
2.2 粉末制片法取葉的干燥藥材粉碎成細粉(過4號篩),裝瓶,貼上標簽。制備粉末時,注意取樣的代表性。干燥時,一般溫度不得超過60℃,以免淀粉粒糊化。
2.3 組織切片采用徒手切片法切片將木槿葉進行橫切后裝片。
3 結果
3.1 性狀鑒別葉片為卵形或菱狀卵形,互生,長4~7 cm,寬2~4 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幼時兩面均疏生星狀毛。葉背除脈上有毛外,其余平滑無毛。
3.2 顯微特征
3.2.1 上表皮表皮細胞為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的扁平細胞,內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直徑15~36 μm,少數含有草酸鈣方晶,直徑8~25 μm。單細胞非腺毛基部鈍圓,頂部銳尖或稍鈍,長480~650 μm,直徑15~33 μm,壁厚3~8 μm,表面光滑,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腺毛頭部由多個細胞組成,直徑12~23 μm,柄單細胞而短。偶見氣孔,平軸式,保衛細胞腎形,副衛細胞3~6個。見圖1。
3.2.2 下表皮表皮細胞長方形,排列緊密,壁明顯比上表皮細胞壁厚。單細胞非腺毛狹長,長440~1100 μm。腺毛頭部由多個細胞組成,直徑12~25 μm,柄單細胞而短。有眾多氣孔,明顯比上表皮多,大多為平軸式,少數為不定式,保衛細胞腎形,副衛細胞3~6個。表皮細胞及副衛細胞中含有眾多草酸鈣簇晶,直徑15~38 μm,少數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方晶,直徑9~25 μm。見圖2。
3.2.3 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長方形,以內是厚角組織和薄壁組織。下表皮細胞較小,具氣孔。下表皮細胞有多數凹陷,可見腺毛和單細胞非腺毛。葉肉柵欄組織1~2層細胞,排列緊密,海綿組織4~6層細胞,排列亦相對緊密,維管束外韌型,位于葉脈中央,其上方是具成串導管的木質部,下方是韌皮部,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有不發達的形成層;維管束下方為發達的薄壁組織,薄壁細胞中含有簇晶狀草酸鈣結晶,緊貼下表皮分布有3~5層厚角細胞。見圖3。
3.2.4 粉末深綠色。單細胞非腺毛基部鈍圓,頂部銳尖或稍鈍,長480~1150 μm,直徑25~43 μm,壁厚3~8μm,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大多數表面光滑,有的可見條狀紋理或細小疣狀突起。草酸鈣簇晶眾多,大多分布在葉肉或表皮細胞中,直徑21~56 μm,也可見草酸鈣方晶,8~25 μm。導管多數為螺紋導管,直徑15~44 μm,少數為網紋導管,直15~45 μm。纖維多成束,有的與導管連結。見圖4。
4 小結 本研究對木槿葉的性狀進行了觀察;對其粉末及組織特征進行了顯微研究。發現其葉片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鈣簇晶;其導管主要為螺紋,少數網紋;此外,尚有單細胞非腺毛及腺毛。以上特征,可作為木槿藥材的鑒別依據。
【參考文獻】 [1]Lee SJ,Yun YS,Lee IY,et a1.An antioxidant lignan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bark of Hibiscus syriacus[J].Planta Med,1999,65(7):658. [2]李朝陽,楊朝霞.木槿葉營養成分測定[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3(4):95. [3]任全進,單文碘,劉友良. 木本經濟植物—木槿的開發利用[J].資源開發與利用,2000,16(1):29. [4]玉 才.八月名花名草推薦:木槿[J].湖南林業,200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