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萘異硫氰酸酯誘導大鼠肝損傷機理及中藥的保護作用
佚名
作者;周文柱,孫立,蘇伯固,馮秉安
【摘要】 目的 擬通過對α-萘異硫氰酸酯(ANIT)誘導大鼠肝損傷發病機理的探討,對引起肝損傷的因素進行系統的。 選擇S-D大鼠,雄性,隨機分4組,檢測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相關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 S-D大鼠經ANIT染毒后,病理切片顯示肝損傷明顯,匯管區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經金石散及地塞米松后,生化指標均有所下降,中藥金石散優于地塞米松,血生化指標與PLA2活性相關分析顯示,呈正相關。結論 ANIT誘導的肝毒性損傷程度與肝組織勻漿PLA2活力呈正相關,抑制劑降低PLA2活力,肝損傷程度也減輕,中藥金石散具有降低PLA2活性,減輕肝毒性損傷。 【關鍵詞】 ANIT; 肝損傷; 磷脂酶A2; 金石散 A study of ANIT-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erb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arch the factors of liver injury via the ANIT-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Method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were pided into 4 groups,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ompletely randmized factorial ANOVA and linear correlation.Results After ANIT intoxication,the necrosis of hepatic cell 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m periportal region of the liver were observed in liver setions.Jinshisan can reduce the ALT,the TBIL.PLA2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ALT、AKP and TBIL.Conclusion severity of ANIT-induced liver injury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PLA2.Jinshisan can protect against the rat ANIT-induced liver injury. 【Key words】 ANIT; liver injury; PLA2; Jin shi san 肝毒性損傷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是肝硬化、門脈高壓等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疾病的基礎性病變。本實驗以大鼠為研究對象,探討α-萘異硫氰酸酯(ANIT)誘導肝毒性損傷的機理,觀察大鼠血清ALP、AKP、TBIL的變化,以及肝組織勻漿PLA2活性與上述生化指標之間的關系。同時研究中藥金石散在ANIT誘導肝毒性損傷中有何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采用雄性S-D大鼠,體重200~250g(大連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 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ANIT(北京通縣育才精細化工廠); 卵磷脂(上海滬通研究所); 地塞米松(天津藥業有限公司); 金石散(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中藥制劑室); 721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數字顯示酸度計(PXJ-IB型)(鄭州儀器廠)。 1.3 實驗方法 1.3.1 動物分組 采用雄性S-D大鼠72只,體重200~250g,普通飼養,隨機分成4組,每組18只,分別為:(1)空白組,(2)模型組,(3)金石散治療組,(4)地塞米松治療組。首先,用香油配制ANIT溶液,濃度為20mg/ml,按100mg/kg體重,(2)、(3)、(4)組一次性灌胃染毒。2天后,每組斷頸處死大鼠6只,進行各項檢查。余下的大鼠處理如下:(1)、(2)組予以灌注生理鹽水,1.0ml/100g體重/d,分2次灌胃。(3)組予以金石散20mg/100g體重/1.0mlNS/d,分2次灌胃。(4)組予以地塞米松0.05mg/100g體重/1.0mlNS/d,分兩次灌胃。于4天后、6天后分批斷頸處死大鼠,留血清檢測肝功能生化指標,取肝臟做組織勻漿檢測PLA2活性及光鏡檢查。 1.3.2 肝功能的血清生化指標測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賴氏比色法; 血清堿性磷酸酶-磷酸苯二鈉法; 血清總膽紅素-甲醇法。 1.3.3 PLA2的測定 采用改進的微量測定法進行。 1.3.4 肝組織的光鏡檢查 光鏡:取新鮮肝組織,切成0.5cm厚的小塊,置10%甲醛固定液中,常規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 1.4 統計學方法 每組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用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為顯著性判定標準。 2 實驗結果 2.1 實驗大鼠血清生化指標的變化 2.1.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S-D大鼠經ANIT染毒后2天,ALT迅速升高,是空白組的5.39倍(P<0.01),4天后,ALT已開始下降但仍是空白組的3.77倍(P<0.01),而金石散、地塞米松治療組ALT下降更加迅速,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6天后,模型組與地塞米松組差異已無顯著性,而模型組與空白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模型組與金石散組差異仍有顯著性(P<0.01),但有所接近。見表1。
表1 大鼠血清ALT活性 (U/L,x±s)
注:n=6,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2.1.2 血清堿性磷酸酶(AKP) 大鼠染毒2 天后,AKP增加與ALT 相似,是空白組的3.2倍(P<0.01)。4天后已趨下降,但模型組與各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6天后,已恢復正常,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大鼠血清AKP (U/L,x±s)
注:n=6,與模型組比較,**P<0.01
2.1.3 血清總膽紅素(TBIL) 大鼠經ANIT染毒2天后,TBIL明顯增加,接近空白組的8倍(P<0.01)。4天后,有所降低,但中藥組和地塞米松組下降更快,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6天后,仍維持4天后的狀況。見表3。
表3 大鼠血清TBIL (mg/dl,x±s)
注:n=6,與模型組比較,**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