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藥靜脈注射聯合肝炎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肝病62例觀察與護理
付秀萍
[關鍵詞] 肝炎靈;穴位注射;慢性肝病;觀察;護理
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中藥內服和肝炎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肝病62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住院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2例,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齡10~46歲,平均36歲。乙型肝炎48例,丙型肝炎10例,(乙+丙)型肝炎4例。對照組:62例,其中男49例,女13例,年齡12~66歲,平均37歲。乙型肝炎51例,丙型肝炎9例,(乙+丙)型肝炎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分型、肝功能損害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中藥作為基礎治療,辨證分為:肝膽濕熱、肝郁脾虛,肝腎陰虛三型,分別給予茵陳蒿湯、逍遙散、一貫煎加減。治療組:肝炎靈(湖南康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穴位注射。取肝炎靈2~4 ml,每次選1組穴位(肝俞、太沖,脾俞、足三里,膽俞、陽陵泉)交替進行注射,每周2次,8次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操作方法:選肝俞、膽俞、脾俞時直刺0.5寸,選陽陵泉、太沖、足三里穴時直刺一寸。用5 ml注射器,局部碘伏消毒,選準穴位垂直刺入,得氣回抽無血時,每穴注入1~2 ml,術畢局部按摩3 min。對照組:靜滴甘利欣30 ml,1次/d,20 d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顯效:癥狀全部消失,肝功能完全正常且連續2次以上。好轉: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緩解,肝功能基本或接近正常或ALT、AST較前下降70%以上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或進一步加重,改用其他方法治療者。
3.2 治療結果
治療組顯效51例(82.3%),好轉9例(14.5%),總有效率96.8%,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37例(59.6%),好轉22例(35.5%),總有效率95.1%,無效3例。兩者在顯效率方面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χ2=7.67)。 4 觀察與護理
4.1 觀察及注意事項
要耐心向病人解釋穴位注射的原理、作用和目的,講清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反應,尤其要讓病人知道得氣時的“酸、麻、脹、困”的感覺,幫助其克服緊張、畏懼心理,從而贏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打消顧慮,身心放松,積極配合操作,以減少暈針、滯針、出血、疼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嚴禁空腹注射。術前要嚴格消毒,準確定位,對進針方向、深淺要做到心中有數,必須在得氣回抽無血時再注射,術后要在局部加壓按摩3~5 min,以加強針感,減少血腫的發生。每次都要注意觀察病人針感的強弱及有何反應并做好記錄。
4.2 健康教育
指導病人合理飲食,以清淡可口飲食為宜,保證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適量優質蛋白,少食多餐,絕對禁酒,為肝細胞修復創造合適的物質條件。指導病人規律生活,活動期要求臥床休息,恢復期可適當進行慢節奏的舒緩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教育病人注意個人衛生,嚴禁互串病房,以防止各型肝炎的交叉、重疊感染。
4.3 心理護理
慢性肝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正常的心理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能使人體免疫系統及臟腑功能保持最佳狀態[1],有助于肝病康復,因此做好心理護理十分重要。慢性肝病病人病程長,體質差,精神壓力大,易產生焦慮、自卑、悲觀、絕望甚至抑郁、變態等心理。護士要和病人“交心”,尊重人格,平等對待,建立良好互信的護患關系,要前瞻性地掌握其心理活動,并相應地做好預防、疏導、解釋工作,以解除他們的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穴位注射可改善免疫功能、改善肝臟微循環[2],隨著藥物與穴位刺激的雙重作用,病人的經絡、臟腑功能不斷加強,病情逐漸好轉,良性心理刺激出現,免疫調節功能增強,肝細胞壞死減少,修復能力增強,促使其向康復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夏陽.115慢性肝病心理護理體會[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1,3(7):84.
[2]劉宏偉.現代針灸臨床論壇[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