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釘系統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損傷的圍術期護理
施巧宜
【關鍵詞】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損傷
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后路減壓植骨椎弓根釘系統內固定手術,治療32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取得滿意療效,現將護理要點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齡30~64歲,平均39歲。受傷原因:高處墜落23例、交通傷9例;受傷部位:T11 2例、T12 5例、L1 15例、L2 8例、L3 2例。神經損傷分級:根據franket分類[1]:A級 無感覺及運動功能(6例)、B級:感覺功能不完全喪失,無運動功能(3例)、C級:感覺功能不完全喪失,無有用的運動功能(3例)、D級:感覺功能不完全喪失,具有用的運動功能(6例)、E級:正常功能、可能有痙攣狀態(14例)。合并胸腹部閉合損傷7例、多發骨折13例。
1.2 手術方法
全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減壓植骨椎弓根釘系統內固定手術。
1.3 結果
術后傷口均Ⅰ級愈合,無并發癥發生。均6~12個月隨訪,結果術前 A級6例恢復至B級3例,恢復至C級1例,無明顯恢復2例,術前B級3例恢復至C級1例,D級2例,術前C級3例恢復至D級2例,E級1例,術前D級6例恢復E級6例。X線檢查患者骨折均愈合,植骨融合良好,內固定無松動及斷裂現象,傷椎高度恢復良好。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本組患者表現為激動、易怒或沉默寡言、悲觀絕望。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溝通,有針對性的向患者解釋病情、疾病的治療及愈后。術前要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的優點、麻醉方式及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介紹成功病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重要臟器功能監測
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病史,進行必要的檢查,注意各種檢驗結果,以做到全面了解病情,有的放矢。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腹部癥狀及貧血征象,創傷早期應注意有無顱腦、內臟損傷及休克發生,并詳細記錄,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生并做出相應處理。遵醫囑做好術前準備。
2.3 體位護理 搬運患者時,應保持脊柱的穩定性,一般采用3人平臺法,將患者平穩的放在病床上。定時協助軸線翻身。
3 術后護理
3.1 病情觀察
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神志、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注意觀察傷口滲血情況,保持切口引流管通暢,嚴格無菌操作,準確記錄引流液顏色、性質、量,一般術后第1天引流量200~300ml為正常,300~500ml為偏多,>500ml為多。第2天引流量逐漸減少,術后48h引流液<50ml,局部無腫脹,可考慮拔管。麻醉消失后,詳細檢查雙下肢血運、感覺、活動情況,認真詢問有無腰痛、雙下肢疼痛、麻木及感覺障礙,注意與術前對比性觀察,對不完全截癱者,囑其主動活動足趾,借以了解有無神經再損傷,若發現肢體癱瘓或感覺障礙加重,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3.2 肺部并發癥的預防
患者全麻清醒后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定時翻身、拍背,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時,霧化吸入2次/d,霧化液為生理鹽水20ml+慶大霉素4萬U。每日進行肺功能鍛煉,深呼吸80~100次/d,分3~4次進行,也可指導患者做吹氣球練習。本組病例無肺部并發癥發生。
3.3 壓瘡的預防
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勤擦洗,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術后6h血壓平穩后,進行軸線翻身1次/2h,睡氣墊床,平臥時應在雙足跟墊一小枕,側臥時在兩膝之間墊一小枕。本組病例無壓瘡發生。
3.4 尿路感染的預防及尿失禁的護理
本組病例入院時有24例尿潴留予留置導尿,留置導尿的患者集尿系統要保持密閉,囑多飲水,3000ml/d,尿量增多會起到自然沖洗作用,不做膀胱沖洗。留置導尿期間應將尿管夾閉,定時開放,開放時間應根據液體攝入量而定,一般 1次/2~3h,每次開放尿管時按壓下腹部,使尿液排出。用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d,引流袋一般更換2次/周,若有尿液性狀、顏色改變,須每天更換。指導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Grade手法[2]雙手拇指置于髂前上棘,其他4指置于恥骨聯合上方下腹部,指尖稍重疊,手指用力壓迫腹部,直到手指到達恥骨后方,再向下壓迫膀胱底部,雙手指盡可能深壓入真骨盆區。Valsalva手法[2]患者可取坐位或臥位,軀干向前曲,屈髖抱膝,由于腹內壓的增加可使骨盆底部及膀胱內壓力增加,有助于排尿。但脊髓損傷早期禁用此法。膀胱功能訓練應在每次排尿及導尿前20min進行,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截癱6周后拔除尿管訓練排尿功能,直至反射膀胱的建立。本組病例無泌尿系感染發生。
3.5 便秘的預防及大便失禁的護理
截癱患者常有大便失禁,易引起肛周皮膚糜爛,本組患者予外涂新霉素軟膏保護肛周皮膚,使用后效果較好,可預防皮炎發生。
3.6 康復鍛煉
術后第1天即可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足趾、踝關節伸屈活動,3~4次/d,5~10min/次。術后第3天,在患者傷口疼痛能耐受的情況下,指導患者做直腿抬高練習, 2~3次/d, 5~10min/次,逐漸增加幅度。術后2周傷口拆線后,指導患者做腰背肌鍛煉,先指導其做5點支撐法鍛煉。術后8~12周[3]骨折基本愈合,在寬腰圍保護下,采取床邊側臥、屈髖屈膝、床邊坐起、站立、、負重及攙扶下邁步行走訓練。對脊髓神經功能障礙合并不同程度肢體癱瘓的患者,要主、被動鍛煉相結合,雙下肢置功能位,雙足用護足架托起,保持踝關節背伸90°,對癱瘓肢體做關節的被動活動和肌肉按摩, 5~10min/次,1次/2h,可預防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鍛煉應遵循早期、循序漸進及持之以恒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