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1例胸腔鏡下食管癌術后并發胸內吻合口瘺的護理
蔣曉丹
【關鍵詞】 胸腔鏡食管癌 吻合口瘺護理
隨著外科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腔鏡手術應用于臨床,此種手術對病人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我院近年來開展了胸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都是一帆風順,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吻合口瘺,而護理質量的高低與治愈率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正確的護理吻合口瘺患者極其重要。
1 臨床資料
患者陳某某,男性,48歲,消瘦,因食管中下段癌入院,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于入院后第四天在全麻胸腔鏡下行食管癌根治術,術后第10天發生胸內吻合口瘺,予保守治療后治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由于此病人于左頸部行胃食管端側吻合,在將成型后的管狀胃從腹腔拉至頸部做吻合時由于距離的問題必須截斷胃左動脈,胃右動脈和胃短動脈,只保留了胃網膜右動脈對管狀胃進行營養,由此可知吻合口的血運較傳統胸內吻合差,而此病人的吻合口又下滑至胸頂,故發生了胸內吻合口瘺。
2 護理
2.1早期發現,手術后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此病人于術后第10天突發胸悶氣急,體溫高達38.5℃x,HR120次/分,R30次/分,于吞服泛影葡胺行胸部CT造影明確胃胸內吻合口瘺。
2.2持續胸腔沖洗與持續胃腸減壓,此病人一經確診為胸內吻合口瘺后,立即在DSA室放置胸腔引流管,置入胃管及置入十二指腸的復爾凱營養管。采用外用生理鹽水對胸腔持續沖洗,沖洗量及速度根據引流液的性質而定,此病人最初一星期沖洗量為3500ml/d,沖洗液的溫度為35℃左右,沖洗速度為每4-6小時沖洗500ml,逐漸過渡至12小時沖洗500ml,逐漸停止。
2.3此病人最初引流液的性質為淡黃色,微臭,此后引流液的顏色逐漸轉清,無味。在沖洗液的輸液器上注明醒目的標志,每24小時更換一次輸液器,嚴格的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防止感染。在進行持續沖洗的同時進行持續腸胃減壓,有效的胃腸減壓,可降低胃腔內壓力,使吻合口處在無張力狀態下,有利于吻合口愈合。此病人采用持續低負壓吸引連接胃管進行胃腸減壓。低負壓吸引的負壓值在8KPA,應記錄24H的沖洗出入量,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在進行低負壓吸引時,應注意負壓裝置有無漏氣,減壓是否有效。引流液應及時傾倒,胸腔引流管及胃管都應妥善固定,防止滑脫。3、營養支持:吻合口瘺發生后,應盡早加強營養,促使吻合口的愈合,此病人采用靜脈營養與腸內營養的方法,當腸內營養達到2000ml/d時,停止靜脈營養,并檢測血液的生化指標。使用腸內營養應注意: 2.3.1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空腸營養管的作用。應妥善固定防止滑脫。此病人采用鼻貼加棉線及保險法固定。
2.3.2每天進行腸內營養時應用溫開水20-30ml沖洗管腔,保持管道清潔通暢。我院規定在使用腸內營養液時,應班班沖洗。更換營養液時也應沖洗,結束后再次沖洗。有效的防止管腔堵塞現象。此病人采用百普力+牛奶。
2.3.3我院采用加溫器對腸營養液進行加溫,溫度保持37℃左右。灌注量應由少量開始由于此病人已是術后第10天,故速度開始時為100ml/h,后逐漸增加至200ml/h,采用腸內營養輸液泵控制速度,并告之患者進行營養時取半臥位。此患者在使用腸內營養期間未發生腹瀉、腹脹、腹痛。
2.4口腔護理。一旦確診為胸內吻合口瘺后,立即予禁食,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禁食的目的及意義。每天兩次口腔護理,并指導患者可用溫開水漱口,緩解口腔不適,教會患者怎樣有效咳嗽排痰,以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2.5心理護理。由于發生吻合口瘺后患者住院天數增加,經濟壓力加重,家屬也會出現疲倦等因素,患者會出現不良情緒,會延緩吻合口的愈合。作為護理人員應加強和患者的溝通,鼓勵患者說出心里感受,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有利于吻合口瘺的愈合。
3 小結
胸腔鏡下食管癌術后,胸內吻合口瘺發生后通過對此病人的護理,應嚴密觀察病情,保持有效的沖洗及引流,保證營養供給是吻合口瘺愈合的關鍵,患者在發生吻合口瘺10天后停止胸腔沖洗,停止胃管低負壓吸引,體溫正常,無胸悶氣急,復查CT顯示吻合口瘺愈合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