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紀周芹
【摘要】目的探討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以及臨床護理的觀察。方法選取我院26例支原體肺炎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13例)和對照組(13例),兩組均給予紅霉素靜脈滴注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治療一周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顆粒治療。對兩組患兒進行護理,觀察統計兩組患兒臨床病癥改善情況以及治療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10例(76.92%);顯效3例(23.08%),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痊愈6例(46.15%),顯效6例(46.15%),有效1例(7.70%),總有效率為92.30%。結論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支原體肺炎,同時采取護理措施,療效顯著,是臨床治療支原體肺炎的有效途徑,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氨溴索;吸入;佐治;肺炎,支原體;治療結果;護理
支原體肺炎是常見的兒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在小兒肺炎中所占比例很大,一般為10%~20%,嚴重的甚至占30%。臨床中一般采用阿奇霉素、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并且臨床療效較好。探討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支原體肺炎,以及臨床護理的分析,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9月—2011年6我院支原體肺炎患兒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0.2~3.2歲,平均2.1歲。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檢查顯示,患者肺部的病變呈片狀,肺泡內有些許滲出液,肺泡壁和間隔中出現大量單核細胞浸潤和中性粒細胞,支氣管黏膜細胞出現壞死以及脫落現象,胸膜有些許滲出液,并且滲出纖維蛋白。將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3例。兩組患兒均排除病毒感染。
1.2治療方法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均給予紅霉素20~30mg·kg-1·d-1靜脈滴注,分兩次進行。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15mg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加20ml0.9%氯化鈉溶液霧化吸入治療,1次/d。治療一周后,兩組患兒改為口服阿奇霉素顆粒治療,10mg·kg-1·d-1,采用口服3d后停藥3d,再連續口服3d的方法進行。在治療中,必要時采取退熱、鎮咳處理等。
1.3療效判定痊愈:治療一星期后咳嗽、喘息、雙肺哮鳴音等臨床癥狀已經明顯減輕,肺功能改善比較明顯,痰量顯著減少,血常規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已經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療一星期后咳嗽、喘息、雙肺哮鳴音等臨床癥狀略有減輕,肺功能有一定改善,痰量稍有減少,血常規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已經有所恢復;無效:治療兩星期以上后,患者的上述臨床癥狀表現仍然沒有減輕跡象,甚至有加重的跡象。
1.4護理方法保持病房的空氣流通,對空氣進行消毒,采取呼吸道隔離。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出汗后的衣服,采用0.9%氯化鈉溶液清潔口腔。紅霉素靜脈滴注時速度不宜過快,一般為10~20滴/min,加入適量的碳酸氫鈉減少胃腸反應。病房采用濕掃、濕擦,用甲酚皂溶液或84消毒液拖地,避免交叉感染。在臨床護理中,護士要耐心向患兒家長解釋支原體肺炎病程長、胃腸道反應大、易反復等特點,緩解患兒家長緊張、焦慮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言積極安慰患兒,放松患兒的心情,避免恐懼心理的產生。以精湛的技術、飽滿的熱情贏得家長的信任,鼓勵家長及患兒堅持足夠的治療療程。咳嗽是支原體肺炎主要癥狀特點之一,所以應該輕拍患兒背部,有助于痰的咳出,必要時用吸痰管及時將痰吸出。飲食方面應該以清淡、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為主,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忌生冷食物。
支原體肺炎患兒經過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以及臨床護理,治療組痊愈10例(76.92%);顯效3例(23.08%),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痊愈6例(46.15%),顯效6例(46.15%),有效1例(7.70%),總有效率為92.30%(見表1)。
3討論肺炎支原體能獨立生活、兼性厭氧的最小微生物,它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支原體肺炎的病程和潛伏期都很長,同時還可能伴發多器官、多系統損害,呼吸道外病變表現為猩紅熱樣皮疹、麻疹樣皮疹等。臨床癥狀上,患兒多表現為咳嗽,且較嚴重,以干咳為主。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氣道表面的靶受體或感受器,局部發揮作用,起效迅速。同時,它還能促進紅霉素向肺部濃集,從而提高療效,并起到減輕不良反應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中,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安全、有效治療支原體肺炎的藥物,積極配合護理措施,可以減輕患兒治療過程中的胃腸道反應,起到提高療效的作用。通過臨床應用,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支原體肺炎,同時采取護理措施,療效顯著,總有效率可達100%,是臨床治療支原體肺炎的有效途徑,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張鳳姣.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04):30-31.2于紅,吳結茍,田春.鹽酸氨溴索的臨床應用及哲學思考[J].
攀枝花學院學報,2007,(03):37.3溫佳妙.兒童支原體肺炎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