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的健康教育與護理指導
佚名
作者:肖志田 田小琴 孫露璐 廖建湘 胡雁 龔小梅
【摘要】 目的:總結癲癇患兒的健康教育方法與護理對策,引導癲癇患兒接受正規治療,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控制發作,提高患兒生活質量。方法:對專科門診與住院的癲癇患兒建立癲癇病歷檔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發放癲癇知識手冊,定期開展癲癇之家活動,對患兒及家長進行系統的癲癇相關知識教育與護理指導。建立咨詢網站,公布咨詢 電話,方便家長隨時咨詢癲癇有關問題。結果:通過健康教育與護理指導,提高了患兒及家長對癲癇的認識水平與家庭護理能力,對治療的依從性增高,患兒得到長期、合理、有效的治療。結論:重視并正確評估癲癇患兒及家長的健 康教育需求,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可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鞏固療效,減少復發,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癲癇;健康教育;護理指導
癲癇是小兒神經系統最常見疾病之一。它是由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發作性、暫時性腦功能紊亂,小兒患病率約 3‰~6‰,遠遠高于一般人群[1]。癲癇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而家長對子女患病態度、家長及患兒對疾病及抗癲癇藥物的認識情況等影響對治療的依從性。因此對本病開展健康教育,增進患兒和家長健康知識,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對控制發作、提高生活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院自 1998 年設立了癲癇專科門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癲癇之家,在癲癇患兒診治、健康教育及家庭護理指導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自 1998 年 1 月-2006 年 12 月專科門診及病房確診為癲癇的患兒共 3 780 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前評估對所有確診癲癇患兒均建立癲癇病歷檔案,進行系統的癲癇相關知識教育。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收集患兒一般情況,發病經過及用藥情況,了解家長職業、文化程度、子女確診癲癇的時間、對子女患病態度、對疾病的認識情況、對抗癲癇藥物的認識情況等,評估患兒及家長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做好復診及隨訪資料。
1.2.2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根據患兒年齡、病情、心理狀況、家長知識水平等與家長一起制定出合適的健康教育目標。
1.2.3選擇教育方法根據患兒年齡、家長知識水平、職業特點及對疾病的認識等綜合因素考慮,確定教育形式與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根據需求的不同,我們采用了“一對一”教育、小組式教育、群體教育、電教教育及配合板報等各種教育形式。開展癲癇之家活動,每 2~3 月一次有神經專科醫生進行癲癇知識講座,答疑。編寫并發放癲癇宣傳資料,建立咨詢網站,公布咨詢電話,方便家長隨時咨詢癲癇有關問題。
2健康教育
2.1加強對疾病的認識
過去,由于癲癇治療方法在我國未得到充分發展,很多癲癇患者未得到及時合理治療,部分患者有了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或經常癲癇發作,加之現在的科普工作廣度也做得不夠,致使社會上部分人對癲癇持有偏見與歧視,使癲癇兒童在上學、就業和成家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子女患癲癇對家長是個巨大的刺激,讓其背負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我們要及時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耐心講解本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預后等,發放《癲癇大眾周知》,讓家長從理論上對癲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認識到癲癇是一個可以治療的疾病,只要堅持正規的治療,患兒能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2.2心理指導
2.2.1患兒癲癇的反復發作可引起不可逆的腦損傷,由于社會上的偏見與歧視,癲癇患兒在承受病痛的同時,精神和心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存在情緒異常、行為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心理障礙,這一點已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證實[2,3]。在護理癲癇患兒時,護士應盡可能早的為患兒提供有關癲癇的基本知識,對有心理障礙的癲癇患兒予以心理咨詢教育及干預,提高其對疾病的信心,鼓勵患兒參加社會活動,增強自我意識及獨立能力,擴大興趣范圍,培養樂觀情緒,改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健康。
2.2.2家長父母的心理行為可影響兒童的個性發展,護士應指導家長正視現實、穩定情緒、控制情感,提高心理素質,消除對癲癇的恐懼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癲癇患兒家長存在的不良心理狀態無疑對患兒的個性形成產生影響。家長的癲癇知識水平和對患兒的態度明顯影響患兒的心理狀態。重視家長特別是父母的心理幫助與支持,有利于家長正確引導子女的心理發育。
2.3用藥指導
大多數癲癇患兒通過合理藥物治療均可控制發作,控制發作的首要因素是長期規律用藥,只有在治療過程中保持穩定的有效血濃度才能有效的控制癲癇不再發作。護士首先要對家長進行服藥指導,特別是首次確診的患兒家長,要使其充分認識到正確服藥的重要性,堅持督促協助患兒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在治療過程中嚴格按照醫生醫囑增減藥量或換藥。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血藥濃度。有的家長通過看藥物說明書片面的認為抗癲癇藥有許多副作用,可影響肝腎功能,甚至認為抗癲癇藥是鎮靜劑,孩子會越吃越傻。對于此類家長應指導其正確認識藥物的毒副反應,正確地權衡癲癇發作的后果與藥物毒副作用二者利弊,多向家長介紹一些治療成功的例子,讓家長解除顧慮,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2.4專業指導
根據不同病程、不同病情的患兒,給予相應預見性指導,如指導頻繁發作的患兒家長掌握發作的誘因及發作時的緊急處理。遇患兒發作時應保持冷靜,引導患兒離開危險環境,保護患者,防止受傷,保持呼吸道通暢,囑勿強行塞硬物于口內,勿強行喂藥、喂水。觀察并記錄患兒發作時的表現和時間,為醫生治療提供依據。如 10 min 患兒還未清醒,應警惕驚厥持續狀態,必須送醫院治療。指導家長寫好癲癇日記,這不僅能提供詳細的資料給醫生作參考,也有利于癲癇病情的自我評價。
2.5生活指導
指導患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飲食上多吃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飲暴食。適度參加體育活動,對學齡兒童應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系,得到老師與同學的配合,避免有刺激、強度大的運動,如上體育課、軍訓等。在癲癇未控制前,盡量避免去危險的場所,不要獨自游泳、登高等。少去人群擁擠、聲音嘈雜的地方,避免觀看恐懼電影。對閃光敏感的癲癇患兒,在發作未滿意控制之前最好少看電影、電視,也少玩電子游戲,不要隨便使用興奮作用的補腦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各種感染。對控制較好的患兒,鼓勵多與小朋友交往,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與競爭性活動,以提高患兒的自信心。
2.6出院指導
2.6.1根據患兒具體情況,指導家長建立切實可行的家庭護理觀察表,為復診提供準確的資料。
2.6.2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堅持長期規律用藥的重要性,堅持督促協助患兒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指導家長掌握藥物的副作用,仔細觀察不良反應,出現異常及時復診。
2.6.3定期到醫院復診,檢測血藥濃度,監測肝、腎功能、認知功能。每 1~2 月專科門診復診。
2.6.4指導家長正確管教孩子,方法得當,學習不應使其過度疲勞、緊張,也不為孩子患了癲癇,就一味遷就,不管不教,最后癲癇治好了。孩子脾氣、性格變壞了。不能適應社會生活或學習下降。
2.7大眾教育
社會上對癲癇基本知識的缺乏及由此引起的恐懼、誤解及歧視有時使患兒因負性社會態度而受到心理損害遠比發作本身強。我們在醫院開展癲癇知識科普講座,到學校、社區進行癲癇知識宣傳教育,舉行“癲癇與藝術”作品巡回展,讓癲癇患兒找回自信,讓社會對癲癇有正確的認識,對于癲癇患兒,大家更多的是關懷、理解與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