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護理體會
徐建英
【關鍵詞】 高血壓 健康教育 護理
隨著現代人口老年化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患者人數逐年上升。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腦卒中、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采取防治措施。我科近3年對所有高血壓住院患者及部分患者家屬進行了較為規范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一、普及患者高血壓疾病的知識。
責任護士利用進入病房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和巡視病房的機會,與患者進行交談,宣傳等,及時了解患者的情況,收集患者的各項資料,對患者提出問題應給予充分的解釋,特別是老年人健忘的特點,護士要進行必要的全面宣教,這種隨時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易于接受且效果好。在醫院、科室的明顯的地方設有宣傳欄,每月更換一次,以科普知識、專科疾病知識為主,通俗易懂,便于記憶。每位患者住院時發放高血壓健康教育處方。病區定期組織患者召開健康教育座談會,觀看科普幻燈。
二、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保持心態穩定。健康教育具有雙向性,只有取得患者的合作與信任,才能使患者積極參加,幫助他們培養較好的生活習慣。責任護士要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使患者明確知道高血壓是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癥。只要堅持長期全程的治療,就會完全可以控制好血壓,有利于防止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等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而并發癥也是可防可治的。避免患者的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樹立信心,積極治療。通過對高血壓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夠有效的降低高血壓的發生率,傷殘率和病死率。從而達到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三、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改變患者不良行為,建立健康行為。具有高血壓的易發因素或危險因素的人群是肥胖、高血脂癥、經常緊張、高鹽飲食以及吸煙喝酒,直系親屬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等。對該類人群施以健康教育,改變其不良行為,對高血壓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調整和改善患者血壓狀況如: ⑴合理膳食。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飲食,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多食植物油,少食含膽固醇多的動物油及食物。每天攝鹽以5-8g/天為宜。多吃富含鈣,鉀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⑵戒除煙酒嗜好。研究表明吸煙者血壓升高比不吸煙者高2倍[2],吸煙后會加快心率,促進動脈硬化,增加血液粘稠度等,并易發生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并發癥。飲酒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飲酒后體內的腎上腺素皮質激素及心茶酚胺等內分泌激素升高,所以高血壓患者嚴格戒除煙酒不良嗜好。⑶休息與運動,減輕體重。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缺乏運動、飲食過量與肥胖有密不可分割的聯系。指導患者注意勞逸結合,采用適當的運動鍛煉,運動以有氧活動為宜,循序漸進,不宜劇烈。通過運動鍛煉能促進多余脂肪的代謝,是減肥的有效途徑,對控制血壓有一定效果。
四、通過健康教育培養高血壓患者良好的服藥自我管理能力。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病,往往需要長期以至終身的服藥治療。在生活中很多患者忘記服藥或漏服藥,導致血壓不穩定,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合理規范藥物治療,遵醫囑按時服藥。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反復多次對患者及家屬講解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詳細介紹降壓藥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堅持服藥期間,每日定時定體位測血壓,密切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的發生。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遵醫囑減至維持量,切記突然停藥或自己停藥,以免發生停藥綜合征導致血壓反彈。
通過近年來對臨床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對高血壓疾病有了正確認識,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平穩控制血壓。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密切了醫患關系,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管理融為一體。充分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提供了患者對醫護的信任度及治療的順從性,為患者的康復提高了保障[3]。護士作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積極輔導患者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
參 考 文 獻
[1]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本)[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5.
[2]肖慧芳,楊光,陳樹丹.高血壓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2):2069-2070.[3]陳華容,王德聰,龔嘉惠.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與生活質量探討[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