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康復護理對頸椎病的影響
張春艷
【關鍵詞】 頸椎病 護理 康復 程序化
我科自2007年10月~2008年6月,共收住60例頸椎病患者,經過系統治療及程序化康復護理,取得滿意療效?,F將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均經影像學檢查(X線、CT、核磁共振檢查)而明確診斷者[1],年齡24~65歲,平均41歲;經治療顯效36例,有效2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3%。
2 康復護理
2.1 心理調理[2] 頸椎病病程長,臨床癥狀復雜,誘發因素較多,且易反復,往往會引起患者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緒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焦急、抑郁等。因此,心理調護十分重要,根據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調護程序和方法,耐心向病人客觀解釋病情,消除患者悲觀心理,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客觀對待疾病,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2 飲食護理 通過攝取適宜的、富有營養、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以增強骨質的強度,對頸椎病的防治有積極的作用,應指導病人經常少量食用胡桃、山茱萸、黑芝麻等補腎食品和木瓜、當歸等舒筋活絡食品以舒通氣血改善癥狀,并要求病人避免濫用溫補藥和藥酒。
2.3 頜枕帶牽引[3] 可解除肌痙攣、增大椎間隙、減少椎間盤壓力,從而減輕對椎動脈的壓迫。取坐位,使頸部前屈,向上呈30°。牽引重量為3~6 kg,每日1~3次,每次30~45 min。牽引時注意保持牽引裝置的穩固、安全、有效,牽引的重錘要懸空,不可著地或靠于床架上,保持牽引力及方向的正確性,保持牽引效應,牽引中注意觀察病人呼吸、感覺及血液循環等情況。牽引后囑患者低枕平臥休息,再配合推拿。起床活動時應佩戴頸托或圍領,加強頸部穩定性,防止扭傷,限制頸椎過度活動。注意事項:牽引力方向與軀干呈20°,以適合頸椎生理曲度。牽引重量逐漸加大,最大量為牽引后感覺有效為佳。牽引中如感到顳頜關節酸痛、眩暈等應立即停止牽引。
2.4 理療指導 囑患者理療前做好準備工作,皮膚清潔,不宜空腹或飽餐。如穴位注射前先檢查心電圖、測血壓,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指導患者操作中嘴動身勿動,訴說感覺。注射后休息5 min,觀察有無眩暈等不適。
2.5 家庭康復治療 可作示范頸部體操:頭頸部緩慢進行前屈后伸、左右側彎、內外旋轉、放松動作,雙肩、肋骨并攏動作。坐位,雙手交叉緊握并于枕后,使頭向后仰,胸部前挺,以擴大椎間隙。仰臥位,頸項枕于枕上,使頭后仰,然后可左右轉動頭部,可使頸肌松弛。每日數次,要求動作規范,長期堅持。
2.6 日常注意事項 工作時間超過1 h,應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讓頸背肌肉放松。避免單手持重物,用力不均易損傷頸椎。同時注意頸部保暖,姿勢正確,避免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預防呼吸道感染,控制急慢性咽炎,禁煙限酒[45]。
3 小結 通過對頸椎病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盡早恢復患者頸部正常的生理功能。故采取恰當的護理和有效的預防措施尤為重要,增加患者預防頸椎病的日常保健知識,有利于護理領域的擴展及護士素質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