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圍繞新課標構建高效物理教學課堂
楊春泉
新課程改革雨后春筍般地在全國展開,我校也步入了新課程改革的行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那么,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職業高中的物理課堂教學該如何進行呢?下面簡單談談本人的一些觀點。
一、少批評多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情感”。實踐證明,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促使情感非智力因素轉化成智力因素。其次,在物理教學中要常采用適當而必要的“刺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進入高中的第一堂物理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魔術表演”:把一塊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點燃的蠟燭(為了便于移動它,你可以把蠟燭尾部燒熔,然后粘在一個舊瓶蓋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拉上窗簾,使屋子變暗,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望去,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把上面實驗中的水杯拿開,把你的手指放在原來水杯所在的位置上,學生們會驚奇地看到一個很難相信的現象——你居然毫不在乎地把手指放在火焰里燃燒,看得學生滿臉迷惑。此時學生會對物理實驗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生眼里老師就像是一個魔術師,物理實驗好像在變魔術。這時教師就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鼓勵他們去解開這些“謎”,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物理興趣,讓學生有更大的求知欲。
二、創設情境,自主討論
老師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開拓學生思路,讓學生在自主討論中完成學習。例如學《安培定律》這節課,老師可以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用電實例讓學生討論:哪些符合安全用電規則?哪些違反了安全用電規則?通過討論,使學習氣氛活躍,學生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從而獲得了安全用電的知識。物理教學中多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式學習,會使學生的思路更寬闊,思維更靈活,讓學生有更多更廣闊的空間,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學生是學習活動真正的主體,是主動又積極的知識探究者,而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而教師是創設寬松、和諧氣氛的組織者,是適時地稍加點撥的幫助者和指導者,是不同見解的鼓勵者和支持者,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對學習物理充滿熱情的火花。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只有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才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積極思維,熱情地參與討論,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搞好學生的合作探究式實驗教學
1.加強實驗教學,重視能力培養。目前,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學中缺乏實驗。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他們非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只有75課時,但安排的學生實驗卻有20個,演示實驗有130個,并且絕大多數都是研究性實驗,基本形成了以實驗為中心的課堂體系。可見,他們的學生在實驗方面得到訓練和能力培養比我國的學生多得多,他們學生的實驗心理素質比我國中學生強。因此,在當前我國中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我們對物理實驗教學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為了研究好這些課題,教師必須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學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難,并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的方法,努力開發一些直觀的演示,同時在教學中引進近代物理學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現代科學的新成就。 2.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將這個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其研究方法為:①邊學邊做實驗:首先讓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做實驗,使學生從實驗中初步認識到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的質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關。然后,筆者再演示課本上的實驗,規范操作,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實驗方法,而且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注意發現研究對象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以及在實驗中出現的現象,使學生對a和F、m的關系獲得了感知。②探索知識: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具體研究,處理實驗數據,列表,畫出a-F、a-1/m的圖像。③歸納總結:師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
四、給學生提出質疑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熱情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在實驗前向學生提出問題:1.你知道為什么實驗中每一步都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嗎? 2.你知道每步實驗小車最后都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嗎?3.小車在哪種平面上運動最遠?為什么? 4.如果小車不受到阻力的作用將會怎樣?這時同學們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問題的熱情再一次涌上心頭,實驗后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探究著其中的原因,也發表著自己的各種建議。然后得出結果:1.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是為了使它在三種不同平面上開始運動的初速度相同,這樣才有可比性;通過對比可知,小車最后停下來是因為受到阻力作用的緣故。2.小車在光滑木板上運動最遠,因為在光滑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3.在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而得出的這些重要知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的高級思維:小車由于受到阻力才會停下來;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得越遠;如果小車不受阻力的作用,就不會停下來而永遠運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