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初步探索
未知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高中物理實驗及其教學是物理課程和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又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當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那就是:實驗教學的重視與加強,實驗設備的添置與更新,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實驗教學的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見怪不怪的現象,試舉三例:
現象一:媒體實驗就是學生通過媒體“看實驗”。過去的實驗“看黑板”,如今的實驗“看錄像”、“看投影”。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讓學生動手做的實驗卻用多媒體來展示,被稱為是“現代技術的運用”。
現象二:程式化實驗,雖然學生動手,但以單純的機械操作為主。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實驗目的、器材、步驟,像做廣播操那樣,按照規定的程式進行操作,去獲取教師(或書本)所要求得到的實驗數據(或實驗結果),而不需要去考慮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去做,更不必考慮實驗中可能會存在什么問題,以及需要如何去解決。
現象三:試題實驗,就是學生用筆“做實驗”。由教師編制的大量實驗試題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挫傷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使實驗教學在“應試”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這些現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那就是“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活動;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訓練、輕實質體驗”。長此以往,學生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受到壓抑,實驗教學也將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由此想到,能否通過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物理實驗學習方式發生改變,使實驗教學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實驗學習方式的改變
上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二期課改提出“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看,相對初中生,他們具有更為強烈的探究未知的動機,他們思維活躍,興趣廣泛,自尊心強,絕不會滿足于“按圖索驥”、“按方抓藥”式的實驗學習,因而改變陳舊的實驗學習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選擇。
1.學生實驗學習目標的改變
實驗學習目標是學生實驗學習的靈魂。上海新課程方案將“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能力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方面整合起來,作為各學科課程目標的共同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即由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實驗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訂高中階段各個物理實驗具體的學習目標,使之成為實現知識、能力、態度有機整合的載體,并進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實驗學習的總體目標,為物理實驗學習明確了方向。
如下表所示。其中:表1為高中物理實驗學習總體目標框架,表2為高二階段物理實驗學習目標的示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2.探索有效的、多樣化的實驗學習方式
在物理實驗活動中,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化。單一、被動的實驗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須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問題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讓學生成為實驗活動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實驗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和示范者,特別關注學生親身的感悟與體驗。基于不同的學生對象和不同的實驗環境,這些形式可以選擇,各有側重,又互不割斷。各種形式舉例如下:
自主活動
通過學生自覺地參與實驗活動,確定實驗目標,制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方法,監控實驗過程,評價實驗結果,從而完成實驗任務。活動過程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實驗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是對學生實驗的困難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高一年級學生開展“落體運動加速度的研究”。要求學生二人一組,運用頻閃照相研究鋼球下落的加速度。學生必須完成以下任務:方案設計(直接測什么?如何測?);裝置調試;標尺制作;實地拍攝;照片分析;實驗報告。教師提供的幫助:方案設計提示;頻閃技術指導;參與討論,提供器材,進行質疑,點撥思維。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扮演的是主角,以實踐者、研究者的身份積極參與,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合作學習
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促進理解,提高能力,增長才干,形成學習團隊,對學生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是高中物理實驗學習能力的較高要求,是對學生操作技能和思維品質的綜合檢測,是有效的實驗學習方式之一。實驗設計的特點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開放性,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有透徹的理解,對實驗器材有所取舍和組合,能根據設計的要求和條件,進行分析和判斷,制定實驗的方案,通過實驗全過程的描述和具體步驟的實施,得出有關的結論并做出必要的說明。
實驗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合理性;準確性;可行性;簡潔性。
高一學生研究單擺及其規律之后,教材提供了測重力加速度的方案。然而許多物理場景,如運動學中的自由落體、豎直上拋,動力學中的超重、失重現象,斜面上的勻變速運動等都涉及到重力加速度。所以,當教師提出“能否自行設計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案?”時,立刻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同學們提出了多種方案,并走進實驗室,通過實驗活動去體驗真實,檢驗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測量結果的可靠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假設上。
實驗報告
學寫實驗報告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習慣,學會科學表達的重要環節,也是實驗活動的必要形式。課題組不贊成過去那種“填充式”的實驗報告,主張學生自己撰寫實驗報告,設計數據表格。明確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全面總結,包括實驗目的與原理、實驗儀器選用與步驟、數據測量與處理過程、實驗結果與問題討論,以及實驗條件與干擾因素等。實驗報告應力求準確可靠、完整簡明、表達規范、有創意。
小課題作業
適當布置類似于課題研究的“小課題作業”,讓學生經歷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一些探索的方法,對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走向生活
學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物理實驗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關心生活、關心社會,滲透“科學.技術.社會”(STS)的教育,著眼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學會從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周圍的世界,并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促進學生對科學的關注、好奇和興趣。
動手做
物理實驗室的全天候開放,為學生實驗學習提供了動手動腦的活動天地。學生實驗學習中有解不開的疑惑,對某些現象有特別的興趣,都可以在他們認為方便的時候,到實驗室與教師一起進行探討,并動手做。創造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對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空間、實現學習的拓展和遷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高二學生周晨辰發現,經常因為教室門鎖未開,導致一些同學在門外無奈等候。為什么必須用鑰匙開門呢?能否發明一種定時開門的鎖?他想到一個“絕妙”的點子:鬧鐘和門鎖的組合。于是,幾個同學一起組成了“周晨辰小組”,從動手拆卸開始,研究鬧鐘和開鎖的原理,進一步設想用鬧鐘來控制門鎖的方案。在教師的幫助和合作下,他們結合物理實驗,經過反復的實踐和探索,終于成功地研制了“自動開鎖器”。他們在“做中學”,動手解決了實際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三、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的改進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的過程,也是學生物理思維的訓練過程。教師應精心設計實驗教學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實驗活動,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達成各種實驗教學目標,使物理實驗更適合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和體驗。教學方式的改進立足以下幾點: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感知、體驗物理客觀世界;
引發學生產生問題,鼓勵學生想像和猜測;
重視過程的自我評價;
有足夠的信息量;
有合作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
有信息化、生活化的學習環境;
注意技能規范與思維創新的融合;
滲透物理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改進的教學方式主要有:
1.“實驗--訓練”方式
“實驗--訓練”教學方式,用于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應讓學生明白實驗“做什么”和“怎樣做”,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和理解。同時,學生實驗操作過程的合理、規范、協調、熟練程度,要通過學生不斷地反饋調節才能得心應手。教師的示范點撥,要精到、簡明、嫻熟。
高中物理實驗,幾乎所有項目都有技能訓練的要求。比如,基本測量儀器的使用,實驗誤差和數據處理,多用表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練習使用示波器,以及DIS實驗室的運用。要通過嚴格的實驗訓練,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模仿,達到如下的要求:能夠根據實驗目的,正確地選擇和使用物理測量工具、物理實驗裝置,合理地安排實驗步驟,規范、熟練地組裝和調試設備,積極地完成實驗操作和實驗任務,并能初步學會排除實驗故障,初步學會分析實驗誤差及其產生原因,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
2.“實驗一歸納”方式
“實驗--歸納”教學方式,往往用于學生物理概念的形成階段。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像科學家那樣地思維,自己構想實驗方法,控制實驗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在實驗中測量數據,獲取信息,交流信息,處理信息,在信息中尋找和發現規律。從物理現象的觀察和物理實驗的研究分析中歸納出結論,是高中學生學習科學歸納思維方法的有效途徑。
3.“實驗--探究”方式
“實驗--探究”教學方式,用于學生學習和探索物理規律。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參與“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的機會,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背景知識和可靠的物理事實,通過推理和想像來提出問題,并形成假設或提出某種猜測,然后設計實驗探究方案,選擇儀器、設備、工具來搜集證據,并通過分析數據來驗證假設或修正假設,最后形成實驗探究結果。實踐表明,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將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4.“實驗--應用”方式
“實驗--應用”教學方式,通常用于學生物理概念、規律的復習和應用,并不局限于實驗室。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學生很有興趣,但已超越物理學科學習的具體情境。設想以實際的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實驗探究為特征,引導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遷移到現實生活中,解決真實的問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實際上,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的改進還很有限。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解決。比如:對學生實驗學習的評價,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和多樣化,DIS實驗室的運用。這一領域的研究也正是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研究的重點。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學物理課程標準(試行稿)[N].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民生.中學物理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張瑞琨.物理學研究方法和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6]喬際平.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7]喬伊斯,等.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