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新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實施
趙欣蕊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應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能獨立思考,勇于有根據地懷疑,養成尊重事實、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創新”既是一種能力——一個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是一種思維活動,它是智力思維能力的綜合反映。創新思維是人們在學習、生活、工作或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夠產生新穎獨創性產品與觀念的一種很復雜的思維方式,其基本操作因素是整合思維和發散思維。整合思維是指在思維的過程中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重新組織過去所得的若干觀念并找出唯一正確的答案,是創新思維中求同的形式,是創新思維不可缺少的前提。發散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針對問題將我們所得到的若干觀念加以重新組合,從而找到多個可能的答案、解決方案、結論或假說的思維形式,它是創新思維中求異的形式,是創新思維的本質或基礎。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直覺思維和想象思維等。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夠活躍,課堂缺少生成性資源,以致影響到課堂效果。物理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為動機,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目的,要活躍思維就離不開注意觀察和勤于思考,培養學生敢于向別人提問及說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的意識。針對這一問題我進行了嘗試,摸索出了以下兩種方法:
一、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內容因地制宜地創設情境,使物理問題的背景更新型、更有趣、更富有變化。這種物理問題創新的著眼點在于設置“異中有同”的情境,使得發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情境、新事物、新思維和新點子,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恰當的情境提出問題,使教學內容具有新奇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求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聯系社會生活,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產、生活情景,以及所關心的熱門科技話題提出問題;可以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在教學中尋求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讀文章、講故事,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講“原子原子核”一章時,若用常規講法學生會感到乏味,但如果從原子模型的發展所遵循的創新規律的角度講,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就記錄著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里程碑:“原子不可再分”模型→湯姆遜的“棗糕模型”→盧瑟福的核式結構模型→玻爾模型→電子云模型。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這種從不斷的“否定”中來激發興趣、從否定中不斷創新的探究模式,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質疑”的習慣,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比物理知識本身的傳授意義還要大。
二、通過操作實驗,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實驗,各種物理實驗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滿著趣味性、思維性、挑戰性、探索性和創造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學生對實驗又特別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強化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思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從而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探究物理現象的內在規律。 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在認真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實驗的同時,還要盡可能補充一些很能說明問題而又簡單易做的實驗。如:大氣壓一節,除規定的演示實驗外,還可補充“啤酒瓶吞雞蛋”、“人工噴泉”等小實驗。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完成一些課外小制作、小實驗,如“沸水煮魚”、“紙鍋燒水”等。通過這些實驗既可鞏固物理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無意中培養了自己創新思維的能力。我們常常想方設法自制教具,增開了許多有趣的演示實驗。例如筷子提米的實驗:杯中裝滿米,再加少許水,壓緊。過一會兒提起筷子,米和杯也被提起來了。看到這一奇特的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很想解開這其中之謎。
在實驗教學時,可讓學生根據實驗原理,自選器材自行操作,自己設計并記錄實驗數據,自己進行分析、概括、總結結論。在進行《大氣壓》教學時,演示:一塑料片壓在空杯口,倒過來手一松,塑料片落下(學生想象中的情形)。然后將杯子注滿水倒過來,提問:如果老師把手松開,塑料片會落下來嗎?很多學生的回答都是會。當我把手松開后塑料片并未落下,學生都非常吃驚,急切地想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習興趣異常濃厚,為下一步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如,在演示大氣壓作用的“燒瓶吞蛋”實驗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大氣壓的神奇力量,可反過來要求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法把瓶中的蛋完好無缺地“吐”出來。經過對比思考,“吞蛋”是瓶內棉花燃燒降低內壓的結果,那么“吐蛋”只要使內壓升高則就可以了。最終學生發現把瓶倒轉再往外壁澆熱水就能把蛋“吐”出來了。通過這種設疑、釋疑的實驗活動,不斷激勵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模擬等探索手段提出種種假設和猜想,讓學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探究→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總而言之,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經過了這樣長期的訓練和不斷的積累,一個人的思維就會慢慢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