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怎樣將物理學習融合進生活之中
張亞東
摘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物理,就必須聯系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時時聯系著生活。
關鍵詞:融合物理生活
一、觀察生活現象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認為:“演算是物理學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學最重要的部分是與物理有關的現象,絕大部分物理學是從現象中抽象出來的,現象是物理學存在及發展的根源”。因此學習物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定要首先學會從生活現象中去觀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探索其中隱藏的物理規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并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例如小汽車的前擋風玻璃有一定傾斜度,而卡車、公交車等大型車輛的前擋風玻璃卻幾乎是堅直的。小汽車前擋風玻璃這樣安裝是什么原因?學習平面鏡之前,讓學生先觀察家中的穿衣鏡,總結平面鏡成像規律;講并聯電路時,讓學生觀察家中的電燈、電視機、電冰箱等的連接方式;講摩擦時,讓學生觀察自行車哪些部位利用了摩擦;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讓學生坐車觀察車外景物的運動情況。通過大量觀察,不但開發了學生的自我觀察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其求知欲,產生對科學探究的樂趣。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創設“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物理知識,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要充分挖掘物理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物理貼近生活,。當教學內容來自現實生活,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時,課堂教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善于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應將學生熟悉的、蘊含著物理知識的生活實例、現象引進課堂。將教材中抽象、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還原為取之于學生生活實際、盡量地去創設一些生活情景,從中引出物理問題。并以此讓學生感悟到物理問題的存在,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問題展開探究。使學生在探究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學習物理,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創設的生活化情境要富有趣味性,能引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能打破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能喚起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能使學生思維中出現疑問,能引發學生發現、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物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較為密切,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識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原動力。
三、課堂舉例生活化
物理教學要真正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基本理念,是離不開實例的。物理教學正是因為有了實例才將知識和生活、社會聯系了起來,才顯得生動活潑。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最感興趣,也會覺得內容親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在講解各個知識點時所列舉的例子應盡量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感到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因而學生具有探究的能動性。 四、實踐應用生活化
物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及技術與生活、社會密切聯系的意識。用所學物理知識來分析、解決學生生活世界中的實際問題。將物理學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高中物理教學要以多種方式向學生充分展示物理學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或應用前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價值的認識。如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在航空航天技術上的應用;熱機(蒸汽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巨大推動作用;電磁感應的研究直接導致了電氣化時代的來臨等等。例如:學習了密度及其應用后,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農民選稻種時為什么用鹽水?學習了電能、電功率以后,可以讓學生查出自己家中電能表的標定電流。推算一下,允許接在這個電能表上各種用電器額定功率總和是多少?某個月家中用電多少度?物理就在你的身邊,生活需要物理,物理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讓物理學回歸生活和社會,能充分體現物理學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巨大推動作用。使學生領會到物理學的價值,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志趣。
五、融入物理學史
在中學物理教科書中引入物理學史的主要內容有:科學家的生平;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物理文化;科學方法的介紹;重要實驗、概念、規律發現的過程和產生的歷史背景等。把物理學史引入到物理教學中,讓學生參與物理知識的發現過程,分享物理學家的成功與失敗,體驗物理學發展的曲折。可以讓學生明白物理并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而是一門不斷發展的生動有趣的學科。每個物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是為了生活和生產實踐的需要而提出來的,而最終又被應用到實踐中去。物理史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價值,提升物理應用意識。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的物理史實可以說明有關的物理認識是怎樣發展的,有關的定律是怎樣得來的。使學生既突破認知難點,又不斷了解物理學家在科學發展中所采用的普遍適用的思想方法。總之,物理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又應用于生活,物理教學要與生活緊密結合,與社會實踐密切相關。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動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