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物理的關鍵
胡零升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對促進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有廣泛的應用。學好物理,對于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將來繼續學習和深造,都是十分有益的。怎樣學好物理呢?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下幾點是我的教學心得,希望得到同仁的共鳴。
一、重視觀察、實驗,積極參與探究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靈魂。通過實驗可以再現物理概念和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研究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在觀察和探究的過程中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做出有效判斷,從中體念科學探究過程,領悟研究方法,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科學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親自參與探究,不僅能培養動手能力、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而且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學習質量。一個物理實驗,基本都由這么幾部分組成:實驗目的、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記錄、數據整理、實驗結論等。例如在《焦耳定律》這節課中,書中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燈泡接入電路中時,燈泡和電線中流過相同的電流,燈泡和電線都要發熱,可是實際上燈泡熱得發光,電線的發熱卻覺察不出來,這是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這便是焦耳定律實驗的目的。如何進行研究呢?聯想到物體間熱傳遞的規律和溫度計的制作原理便設計出了如課本圖9-7所示的實驗裝置,由此便把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形象地轉化成了液柱上升的高低,這便是該實驗的原理。分析可知該實驗需分三步進行,分別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大小、電流的大小、和通電時間的長短的關系。
二、仔細閱讀教材,牢記基礎知識
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它體現了教學原則和認知規律,它是我們獲得知識的第一途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認真閱讀教材內容,記憶和理解基礎知識,特別要弄清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和公式。閱讀教材時,要細讀、精讀、反復讀。抓關鍵,咬文嚼字,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在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說的基礎知識。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復習中提問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先決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后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三、思考問題,重在理解
思考是學好物理的核心所在。
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懂得“是什么”,而且還要明白“為什么”。思考問題時,要全面、多角度。通過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形象思維,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學好物理,應該對所學知識有確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識是在分析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得來的,或者經過推理得來的,獲得知識,要有一個科學思維的過程,不重視這個過程,頭腦里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也得不到訓練。要學好物理,就要重在理解,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四、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物理知識都是從生產、生活、科學實驗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系,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而且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物理源于社會、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生活,留意日常生活現象,研究其中的物理規律,用物理規律、物理知識解釋生產、生活的物理現象,可以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做好練習
做練習是學習物理知識的一個環節,是運用知識的一個方面。每做一題,務求真正弄懂,務求有所收獲。“做習題可以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煉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道習題做不出來,說明你還沒有弄懂;即使所有的習題都做出來了,也不一定說明你全懂了,因為你做習題有時只是在湊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在什么地方還能設法去弄懂它,到了這種地步,習題就可以少做。”這是物理學家嚴濟慈先生的話,希望我們記住他的教誨。
六、及時復習,加強對比歸納總結
溫故而知新。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并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余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知識是相互聯系、循序漸進的,在學完一個課題或一個單元后,及時地將其中有關聯的知識點用列表、圖表等方法進行對比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絡,可加深記憶,使知識之間聯系緊密,零散知識變得簡單而有序。
我們常說,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過程。但把書由薄變厚并不是我們的目的,太厚了,就會超負荷,承載不起。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但在哲學家看來,無非是物質或精神;而在生物學家看來,無非是動物或植物。可見,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其共性,找出其本質,便都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習也正如此,我們若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么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單的幾個部分,學習起來自然就會輕輕松松、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