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佚名
【關鍵詞】數學教學,質量,初中,地區,提高,民族,如何,
2.提高社會教育質量
侗族具有良好的數學社會教育背景.侗族鼓樓的建筑結構充分運用了對稱和諧的數學理念,平面構圖由正方形、正六邊形和正八邊形組成.“古代侗族沒有量角器,但她們在鼓樓建筑中可以制作45°、60°、67.5°、90°和 135°角等,說明古代侗族先民對角度有所認識.”[2]此外,建造鼓樓運用了勾股定理、比例、數列、三角函數等數學知識.在口傳心授、傳承鼓樓建造技藝的過程中對后代進行數學教育.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以鼓樓為例,提高教學質量.
3.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不少調查表明,民族地區數學教師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同時教師待遇不高;教學設施不完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也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另一方面,需要各級政府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礎設施;提高教師待遇水平;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二、課前四熟悉
在民族地區,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要因材施教.因此數學教師只有做到課前“四熟悉”,即上課之前“熟悉學生、熟悉教材、熟悉大綱 、熟悉教法.”[3]才能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這節課我設計了兩次“動靜轉換”,并且把“看、聽、講、想、做、動、靜”七個要素轉換著用.整節課,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動手操作,動嘴討論,搶著發言,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碰撞”,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這樣,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要素組合應注意的問題
(1)七個要素一定要換著用,組合著用.
(2)七個要素中“想”是核心要素.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一般要在“想”這個要素上下苦功. “想”這個要素在課堂中使用的途徑很多,比如:可以在創設問題情景中“想”;也可以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想”.一題多解,從多個角度探究、解決問題,用個性化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等都是學生“想”的成果.
(3)動靜有度.要使學生專心學習而又不累,在課堂上就要有動靜轉換.“動”是一種學習形式,而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不能為“動”而動.
(4)安排有序.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個人活動、小組活動等.教師應該讓學生熟悉這些分組形式,養成良好的參與習慣,否則課堂將雜亂無序,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總之,運用要素轉換方式進行教學,能迅速扭轉課堂教學活動中呆板、僵化的狀況.避免學生出現傳統課堂帶來的疲勞,為學生創造自我實現的條件,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熟悉學生
課前熟悉學生,要求數學教師充分掌握自己所要教授的學生的社會環境、家庭狀況、數學基礎,針對學生的實際,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所以,數學教師每次給一個新的班級上課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可以召開班干會、座談會,也可以用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優缺點等等,結合民族地區生活生產習慣備課.
2.課前熟悉教學大綱
課前熟悉大綱,就是教師在教學前熟悉初中教學大綱,掌握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目標、任務.以便教師圍繞教學大綱進行教學設計,并結合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例如侗族地區學生普通話水平不高,那就要求教師在熟悉大綱的基礎上,放慢語速,運用多提問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的、任務.
3.課前熟悉教材
課前熟悉教材,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研讀教材,對教材有全面的了解.將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爛熟于心,結合民族地區初中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困難,制定出一套適合民族地區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由于民族地區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最好熟悉小學和高中的數學教材,這樣既方便對后進生補缺補漏,又能引導成績優異的學生銜接高中知識,有效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4.課前熟悉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很多,教學中具體采取什么方法,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上課前應熟練掌握教學方法、技能、特點,并能熟練交替運用.如在勾股定理教學中,就可以用鼓樓引入,引導學生討論古代侗族人的數學智慧,既生動有趣,又銜接自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課堂教學“三慢”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關鍵環節.由于前述民族地區初中生的數學基礎較差,漢語水平較低,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性,做到如下三慢.
1.課堂引人較慢
一堂課,教學是否成功,關鍵在課堂引入.如果引入得好,課堂教學伊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由于侗族學生基礎薄弱,課堂引入要適當放慢,必要時可以結合地方特色.當講到一些鼓樓涉及的知識點時,可以用鼓樓的照片引入,設定一些問題,如:“哪位同學知道鼓樓的建造運用了哪些數學知識?”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知識引入,生動有趣,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具體教學引入時,應注意放慢速度,給學生留出足夠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這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教學語言較慢
課堂教學語言是決定學生能否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的關鍵因素,因為 “教師要靠語言傳授知識,學生靠接收教師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獲取知識.”[4]由于侗族學生漢語水平較低,語言接受和表達能力較差,有時候會用侗語回答教師提問.所以,民族地區的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語言水平,課堂語言盡量簡單明了,以利于學生理解接受,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生用漢語交流、討論、回答問題,這樣既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和理解能力.
3.課堂小結較慢
諺語云:“失敗乃成功之母”.說明在學習中善于總結知識經驗的重要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小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因為每上一堂課,都有不同的教學內容,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課堂小結是必須的教學步驟.民族地區中學生基礎較差,個人總結能力較差,所以要求教師在課堂小結時,盡量放慢速度,系統梳理課堂所學知識,提示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難點.如:“請某某同學小結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知識點有哪些?”再如:“請問哪位同學能小結一下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補漏補缺.這樣師生互動的課堂小結,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要提高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社會要創造條件,教師要做到課前四熟悉,課堂教學速度要適當放慢.總而言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
[1]三江侗族自治縣,http://baike.baidu.com/view/1164740.htm,百度百科名片
[2]羅永超.鼓樓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教育與漢語教育比較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 2008(2).
[3]朱改蘭 ,劉婉鳳.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郴州師專,1999(36).
[4]楊勝宏.侗族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教學初探[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