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社區服務中的護理工作與體會
趙勇
論文摘要:護理工作關系別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和社會的安定。護理不僅是對病而且是對人,護理的任務不僅是治。還需要防,護理手段不僅是技術操作,還擔負著身心.整體護理及社會性的防病、治病。因此護理工作的場所不僅在醫院還需要擴大到社會。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及護理的更高更新的需求.我科于一九九八年成立了社區服務站為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人員上門服務.受到群眾的歡迎。由于社區服務是以家庭為單位,所以使護理工作具有與醫院內的護理服務不同的特點,工作環境不同。工作對象不同、工作內容不同、工作條件不同、管理方法不同。正是由于社區服務中的護理工作不同于醫院護理,所以對護理隊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的熟練地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術,了解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和更高的職業道德。用新的知識結構培訓護理隊伍,護士走向社會是醫學、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區護理服務有利于科普知識的宣傳普及.便于及早發現病情變化.使病人得到正確及時治療及護理.社區護理服務,也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有利于護理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發展。要做好社區護理工作。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和過硬的基本功,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努力學習,努力實踐。不斷分析研究,不斷的進取完善,從而滿足社會對護理工作更高的要求。
總之.社區護理形式的出現,使護理工作有了新的內容:也是我國護理改革向前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每個護理工作都肩負這新世紀發展中國護理重任,堅定信心,一定能適應社會需求、護理工作關系到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和社會的安定:護理不僅是對病而且對人,護理的任務不僅是治,還需要防,護理手段不僅是技術操作.還擔負著身心整體護理及社會性的防病、治病..因此護理工作的場所不僅在醫院,還需要擴大到社會。
論文關鍵詞:社區服務:護理工作:體會
1社區服務中護理工作的特點
1.1工作環境不同
社區服務護理工作環境醫院大不一樣。在院里活動的主要成員是以醫護人員與患者為主,而在家庭是以家庭成員為主;在醫院一切設備都是以治療為目的。在家庭主要以生活為目的;在醫院有利于治療活動的各種規章制度制約醫患活動,在家庭主要是個人或家庭的生活習慣指導家庭成員活動。
1.2工作對象不同
在醫院護理服務對象是分成不同專科的一組患者,家庭護理服務對象是一個患者或家庭的全體成員。
1.3工作內容不同
在醫院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并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實行分級護理制度。在家庭護理中除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外,還要對家庭成員進行家庭護理,保健指導和咨詢工作。
1.4工作條件不同
從物質條件來講,在醫院護理工作中所需的一切儀器、設備、用品比較齊全,在家庭護理中目前還達不到醫院的條件,從技術條件講,在醫院隨時有上級護師知道,在家庭就不如醫院方便。
1.5管理方法不同
在醫院護理作是按病區、分專業進行管理的,在家庭就不能按專業進行管理,只能按區域進行管理。
2社區隊伍對護理活動提出的要求
全面的熟練的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術:在醫院由于分科過細,護理人員更多的掌握本專業的護理,而在家庭護理服務中,一名護理人員可能同時負責內、外、婦、兒等幾個專業的患者護理。所以要求從家庭護理的護理人員,要全面的熟練掌握全部護理知識和技術,如同社區服務要求有全科醫師一樣,要求有全科護士(護師)。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技術,患者在醫院治療所需要接受的各種診斷、治療和護理技術,茹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吸氧、電子治療儀等,分別由醫生、護理人員和其他技術人員負責。而在家庭分工就不可能過細,護理人員必須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技術,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務,并能很好的對家庭成員進行指導和咨詢。特別是現在興起的遠程醫療,這需護理人員對有關知識技術有必要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適應社區服務的現代化。
了解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家庭護理工作直接接觸的是病人和全部家庭成員。由于各個家庭成員的社會經歷、經濟條件、政治地位的不同,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不同的個人理想,價值和道德觀念、以及不同的生活行為方式要正確的指導和提供要小的健康咨詢,護理人員必須了解社會,人文科學知識,這是護理人員與各種家庭達成心理溝通的基礎。
更高的職業道德:家庭護理使護理工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自身性,更多的是護理人員單獨的護理活動,而且由于長時間的與固定家庭交往,更需要也容易建立良好感情,這就要求有更高的職業道德境界。
3體會
護士走向社會是醫學、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各類需要也就進一步拓寬了。社區服務方式一護理由醫院走向社會,符合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同時符合了國際護理學會護士守則中規定的護士的基本任務。增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社區護理即豐富了護理學的內容,體現了護理學的特點,也促進了護理學的發展。
有利于科普知識的宣傳普及:由于社區護理靈活,不受時間限制,使護理人員有時間對病人及家屬宣傳衛生知識。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及簡單的治療,進行細心講解,示范及護理,使病人家屬對防病、治病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即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方針,也符合了世界衛生組織關于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
便于及早發現病情變化,使病人得到正確及時的治療及護理。對新生兒及老年病的護理,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一些不典型的癥狀,可以主動幫助家屬聯系醫生,送病人到醫院治療。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護理工作走出醫院,走向社區,過去是不可能的,現在卻以獨立的姿態走向社會,為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病人服務,擴大了醫院的社會影響,給病人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尤其對老年病人,長期臥床者,新生兒定期上門服務,進行咨詢,講解防病知識,深受老年病人家屬、年輕父母歡迎。同時。也給醫院帶來經濟效益,過去很多病人認為來醫院看病非常難,掛號、排隊、看臉色,不如就近找一些社會上的游醫方便,使大量的錢財被騙,有時反而延誤了治療,社會服務收費合理,愿意接受。
有利于距離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過去,很多護士認為護理工作沒意思,沒有什么可干的,只要把常規工作做好就行了,學其它知識派不上用場。通過社區護理我們認識到:要做好社區護理工作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過硬的基本功。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因此,不但要學好本專業知識,還要學好心理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人文學、倫理學、法學等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用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較強的記憶力和嫻熟的護理技術操作能力及耐心,細心周到的態度服務于病人,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總之,社區護理形式的出現,使護理工作有了新的內容。擴大了護理范圍,它與現代醫學、護理體制中的預防、保健、醫療、護理、康復相互聯系,成為一體,打破了過去的常規臨床護理方式,以適應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