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中國文化的制高點--中國文化、中國酒
明真
“中國文化”是個集合的概念,它包含了正統的、非正統的文化;主流的、非主流的文化;正的、負的文化;好的、壞的文化;高層的、低層的文化……
要認識什么是“中國文化”,就必須從這種集合結構上對“中國文化”進行區分。否則很容易把某些文化現象或者把個別文化人的現象看做了“中國文化”的本質。
此外,從時間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是存在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區別的,但是本質上來看,只存在正統的、非正統的文化;主流的、非主流的文化;正的、負的文化;好的、壞的文化;高層的、低層的文化的區別。只是現代中國文化越來越多的表現為非正統、非主流、負的、壞的、低層的“中國文化”。
有的人可能會說,文化會隨著歷史、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么問題我們應該這么看,一艘航船不管開到哪個海洋,它的指南針是不會變的,有誰聽說過,指南針要隨著時間、環境改變的嗎?隨著歷史與環境的發展,文化是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的實質是什么?經常是偏離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越來越遠。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不管到了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是不會變,也不應該變。如果變,中華民族的航船將偏離方向。
中國文化的本質是什么?
正統的、主流的、正的、好的、高層的“中國文化”是什么呢?
從本質上看,“中國文化”的核心可以總結為四個字:道、德、禮、義
什么是“道”?
所謂的“道”就是存在與“現象世界”背后的“本質世界”!
我們所存在的這個是世界,其實很像電影與放映機的關系,我們所存在的世界就好比是電影屏幕,決定這個屏幕上出現什么內容,是由放映機中的電影膠片所決定的。為什么用“道”來表示本質世界呢?看看電影膠片,你也許會有啟發,這膠片像不像一條路?電影屏幕上的內容就隨著膠片這條路的延伸而發生的。同樣道理,我們的古人發現現象世界就好像是走在本質世界的路上一樣,隨著這條路的延展,我們所在現象世界也發生了變化。
什么是“德”?
從甲骨文的造字來看,“德”的左邊意指為“行為”,右上是個“直”字,右下是個“心”字,“直”在甲骨文中是目上加一豎,那個一豎是“道”的另外一種表示形式,心上加直就是洞察“道”的意思,那么“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洞察道并用于指導我們的行為。用今天的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并指導實踐。
什么是“禮”、“義”?
“道”、“德”來自老子的思想,而“禮”、“義”來自孔子的思想
孔子發現讓人明白什么是“道”,還要學會“德”。實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通俗的說,“道”、“德”研究生的課程,一般的學生很難學會。因為人的學習有個特點,容易學習具體的,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容易學會,抽象的東西就很難理解學會了,“道”、“德”就屬于十分抽象的東西。
于是孔子根據人的這個特點,把有洞察力的人,也就是會“德”的人的所有行為,統統確定下來,就好像一本行為手冊一樣,這些確定下來的行為就是“禮”,而對這些行為的解釋就是“義”。
所以,從本質上來看,“中國文化”的本質就是,要求人們洞察本質世界的內在規律,并按這種內在規律去行事。“中國文化”反對按照自己內心的欲望去行事。朱熹之所有后人的推崇,就是因為他把這點說得很透徹,他說“滅人欲、存天理”。對他這句話我們現代人在解讀上是存在著誤解的。從字面上看這句話很嚇人,滅人欲,人沒有了欲望,那還能成為人嗎?
其實在朱熹的思想中存在著“先天之欲”與“后天之欲”,“先天之欲”就是我們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性成熟來要結婚,這些都是我們先天之欲,朱熹要你滅的并不是這些欲。朱熹要你滅的是“后天之欲”。什么是“后天之欲”呢?比如說,粗茶淡飯是“先天之欲”,山珍海味,滿足喉舌之好的就是后天之欲,娶妻生子是先天之欲,尋花問柳、沾花惹草就是后天之欲。說白了朱熹要人滅的是放縱之欲。
“中國文化”的本質要求人們始終用一種平靜、理性、和諧、自制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充滿誘惑、紛擾復雜的世界。并在這個過程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
與此相吻合的就是正統的、主流的、正的、好的、高層次的中國文化
與此不吻合的就是非正統的、非主流的、負的、孬的、低層次的中國文化
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給中國人的價值是什么?
“中國文化”要求人們,洞察事物本來面目去生活、工作,而不是按照內心的后天之欲去生活、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心靈的凈化與人格的升華,那么心靈的凈化與人格的升華給人帶來什么樣的利益呢?
對于這問題中國文化當時沒有進行完善的回答。只有讀書人片面的認為,只要讀好儒家學問,就能通過科舉晉升進入士大夫階層,這是TA們能感受得到的看得到、摸得著的利益。
但是對于廣大老百姓來說,讀書科舉這條路太窄了,心靈的凈化與人格的升華并不能給TA們帶來很實際的、看得到、摸得著的利益。這時佛教就進入了中國,對中國文化進行了很好的補充與說明,佛教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在TA生命結束的時候,會得到前往不同世界的簽證,假如,你得到一張重回這個世界的簽證,那么你的下次人生會比這次人生更好。所以在中國儒、釋、道一同被廣大的中國人接受了,成為了中國人普遍認同的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并用這種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指導、規范中國人的所有行為。
中國的酒如何承載、體現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
如果從高層次的角度來看,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是排斥酒的。
因為,即使很少量的酒也能讓人帶來興奮、愉悅的感覺,這種感覺容易讓人失去平靜的心態,容易滋生人的后天之欲,這與中國文化的本質是不像吻合的。
但是從相對低的層次來看,適量的飲酒對人的健康是有益處的。就從酒的本身來說,可以消除身心的疲勞,可以補充一些營養元素,而且就還是很好的養生保健的載體,用酒泡制中藥,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保健的解決方案。
所以酒在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中承擔著為中國人提供養生、保健的作用。
從歷史上來看,即使生活在比較低層的老百姓在喝酒時,在現在看來也有著諸多講究,在南方老人喝黃酒的時候,不論是天冷、天熱黃酒都是要燙過溫了以后再喝,在東北老人喝白酒也有一句話,喝涼酒使臟錢早晚是個病,白酒也是要燙了才能喝的,這和我們現在的喝酒理念截然不同。冬天喝酒要燙這容易理解,夏天喝酒也要燙,這就很費解了。有一次遇到一個夏天喝酒要燙的老中醫生,向他請教,老醫生說,其實夏天人很容易虛,人體偏寒,如果這時候喝涼酒、甚至冰鎮的酒,嘴里的感覺是舒服了,但是對人體是一種傷害,酒中的酒精是需要人體能量去揮發的,這樣會讓人更虛、更寒,所以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飲酒即使是在夏天也要飲溫酒。
在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喝酒就更為講究了,他們會根據不同時節,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飲用場合,用中藥泡制不同的酒來飲用。
酒在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中就是被用來養生、保健的,幫助人們擁有更好的身體、更長的壽命,為人們凈化心靈、升華人格提供良好身體基礎。
在這種文化規范下的中國酒擁有很多的知識性、文化性、高貴性。是一種值得世人去研究、學習的知識體系。
當今中國酒存在的問題
中國酒,包括白酒、黃酒在做推廣的時候,都普遍認識到了中國文化對中國酒的重要性。但是問題可能是處于鼓勵人們多飲酒的思考,中國酒的推廣者們普遍都挑選中了,中國歷史上一些善于飲酒的文人,比如李白之類,把豪飲、暢飲酒作為中國文化來宣揚,殊不知,這些恰恰是中國文化中非正統的、非主流、負面的、不好的部分。
就那李白來說吧,他的詩雖然寫得很好,喝多了連楊貴妃都敢弄一把,很有個性的一個人,他的詩歌、故事為后人傳誦。
但是,李白絕對不是中國文人的主流,李白的作品也不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大家不知道注意過沒有中國歷史上有兩類人的詩寫的很好,一類是皇帝,一類是失意的文人。皇帝詩歌寫得好,是因為他沒有限制,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失意文人呢,要么脫離實際幻想、要么滿腹牢騷,他敢說,所以這兩類的人容易寫的好詩。
而真正主流的文人,學而優則仕都去從了政,他們到更為復雜國家治理中去鍛煉自己的洞察力(德),這些人更為理性、更為務實,所以這樣的人是寫不出精彩的詩的,他們寫得出是道德文章。
所以,你們很少看到有愛喝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的大儒、名臣,這些人時時刻刻戰戰兢兢、如履破冰,日三省乎己,這些人才是中國文人主流,而那些看著很多有個性、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詩興大發的文人,不是中國文人的主流。
從某一點來看,今天中國酒的推廣者們,沒有一個真正看到中國文化對中國酒的價值,絕大多是都在接著中國文化中非主流的、甚至是糟粕東西在賣酒而已。
反過來看,這對所有的中國酒企業也是一個機會,那就是誰能第一個占領正統的中國文化的制高點,用中國酒向世人傳達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讓人通過飲用中國酒的過程中學習、感受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
對中國酒未來的展望
中國酒未來承載的將是正統的、主流中國文化,它為世人提供的中國傳統的身心健康的系統解決方案。
喝中國酒不是一種過酒癮,而是接受中國人的凈化心靈、升華人格的生活方式,喝中國酒是幫助你擁有更為健康的身體、更加長的壽命,讓你的心靈、人格能更加的凈化與升華。
喝中國酒不是一種野蠻的放縱,而是一種更為科學、更為理性、更為講究、更為高貴的生活方式。
回頭看看我們是如何喜歡洋酒的,我們真的是喜歡洋酒嗎?不是的,我們其實是在接受人家那種高貴、典雅、時尚的生活方式,我們喝洋酒其實是在接受人家的生活方式,同樣道理,只有承載正統的、主流的中國文化的中國酒才能提供讓外國人值得學習、喜歡的生活方式。
未來中國酒會是什么樣?
酒的品種:
高端:中國酒將是一個十分個人化的定制產品。根據不同季節、不同飲用場合、不同的身體情況,有專業的醫師處方配置各種各樣的個人化產品。
中低端:根據地域、職業、體質的區別,分人群的開發保健酒產品,而不是現在的單一產品賣所有人
喝酒的規范:
在高端人群中引導建立現代貴族與現代士大夫人群,崇尚正統、主流的中國文化生活方式,倡導喝酒的節制與個人化。
喝酒的用具:
喝中國酒必須有專門溫度控制用具等
酒、文、藥企業整合:
未來的中國酒企業首先要占據正統、主流中國文化的制高點。
首先,它就不能把自己看作是酒企業,而是要把自己看作是文化企業,它在賣的不是酒而是正統的中國文化,所以酒企業要整合文化企業,擁有推廣文化的能力。
其次,它要把自己打造成提供以中國正統文化為指導的健康解決方式的供應商。
最后,未來的中國酒企業,將會是一個跨文化產業、保健產業、中國酒產業的新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