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網絡文化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郝昕
摘要:網絡文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信息傳播方式、交往方式、勞動方式,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全球的力量。目前,社會上對網絡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大學英語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相對少。本文著重探討網絡文化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及大學生所造成的影響,研究如何全面搞好互動性英語教學。
關鍵詞:網絡文化;跨文化;英語教學
計算機網絡文化是當今信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隨著社會文明的向前發展,它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漸漸成為大眾的“寵兒”。隨之而來的影響力也大大的增強,并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網絡文化
所謂網絡文化是指通過因特網把人類的各種文化信息傳輸給世界各地人們,以便其互動交流、學習瀏覽、娛樂游戲、教學競賽等等所產生的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可見,網絡文化讓人們更加方便、快捷、豐富多彩地接受文化信息,提高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質量和效率。
網絡文化是這個時代的特征和一種新的文化現象。任何一種文化在走向社會的同時,都會對人特別是大中小學生帶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我認為對高校大學生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如下:
1、垃圾信息和不健康的網絡文化產品充訴文化市場死角,污染了廣大青年人的心靈。
2、青年學生把很多的寶貴時間花在了網上聊天、網上約會、網上購物上,致使輕者學習成績下降,重者荒廢了學業,甚者崇拜黑客而制作病毒最終身不由己地滑向犯罪的深淵。
面對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首先要及時構筑一道有效的網絡文化“防火墻”,積極傳播“無公害”、“無污染”的網絡文化信息產品。其次,開發校園道德網站,研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等一切有益于人類健康、科技、智力、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網絡文化軟件產品,使未成年人免遭有害網絡文化的影響,讓青年人在健康的網絡文化“防火墻”中茁壯成長。最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與遵紀守法及網絡自護的教育,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避免學生登錄不良網站,以免受到網絡侵害或引發違法犯罪。
但是,網絡文化畢竟是時代進步的標志物,他不僅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同時也在積極深刻地影響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情感、思維與心理。
首先,網絡是包羅萬象的信息寶庫。因為它信息量大,可實現全球信息共享,是一個濃縮了的百科全書式的世界。大學生在網上瀏覽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其次是快捷方便,可“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亦可足不出戶辦事情。大學生在網上可以方便、迅速地獲得自己的需求,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對于大學生來說,網絡是不可回避的東西,我們不必因噎廢食,要科學引導青年人合理合法上網,并用現代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網絡文化建設。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如今,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大學校園各種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形式。網絡媒體技術既給大學英語的傳統教學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也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以教材為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以應試為目的的。那是一種教學模式單一、手段有限、內容單調的教學方式。英語網絡多媒體的出現,推動和優化了外語教學環境,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圖文并茂的多感官綜合刺激,使學生真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1、教學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互動關系。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主,在現代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和教師都是教學的信息源,從而可以改變以往教師為中心和單向灌輸的封閉式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的育人新理念。但我認為,教師永遠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各個教學環節中都必須讓學生開動腦筋,提出意見,主動學習。而多媒體技術的采用,雖然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但是否能達到這個目的,取決于教師,多媒體永遠處在被支配的地位,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工具。所以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的網絡媒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2、交際能力是人的素質之一。網絡多媒體英語教學是一種由網絡環境支持的多媒體教學,它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使師生在虛擬的空間里進行廣泛而豐富的交流,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
3、網路是由若干臺電腦和使用者在不同地方無數的LAN和WAN共同組成。在Internet上面是沒有國界種族之分的,只要連上去在地球另一邊的電腦和您室友的電腦其實沒有什么兩樣的。所以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的靈活性可以使學生選擇他們方便的時間和地點,利用網絡課件或光盤達到學習的目的。這種運用多媒體網絡模式的英語教學在教師合適模式的教學管理范圍內,形成了師生、人機互動的多樣化,使師生間的關系處于和諧狀態,同時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現代素質教育觀。4、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挑戰。在新的形勢下,要求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舊方法,熟練掌握網絡程序和語言,合理利用每一種媒體,使媒體之間相互配合,達到優化的目的。
三、通過網絡,增強外語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 針對Chomsky 的“語言能力”提出來的。從一般意義上說,交際能力是一個人整體素質,是人運用各種可能的語言和非語言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
我們說要培養學生英語的交際能力,實際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就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來看不容樂觀。我國以前的英語教學以應付考試為主,在具體教學中重視語法和閱讀,忽略了聽、說能力的培養,一旦要與人交流時就發現無法交流,聽不懂說不出,“啞巴英語”、“費時多,收效低”的現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筆者覺得原因有很多,如文化差異、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等,其中文化差異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強文化修養,努力培養自己的跨文化意識,及時更新知識,樹立信心,才能更好地提高外語交際能力。 1、在網絡外語教學中注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跨文化意識是指對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和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外語學習不但要學習外族語言,更要學習外族文化,因此,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顯得尤其重要。
語言是人類的祖先世代積累起來的極寶貴的財富。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可以說是共生的。語言是文化產生和發展的關鍵,文化的發展也使語言更加豐富和細密。語言的學習與交際能力培養實際上是獲得進一步的文化知識的必要前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想提高外語交際能力,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在外語教學中,作為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外語交際能力,就首先必須在外語教學中注重文化的導入。
著名專家McMeniman和 Evans都曾指出“外語教學是一種文化最明顯的表現”。因此,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文化導入十分講究,并不是簡單的介紹背景文化知識就可以了。在文化導入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選擇的學習內容必須與學生的興趣密切相關,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要循序漸進。由于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基礎能力不同,選擇外國語言文化內容一定要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程序進行,逐步幫助學生開拓視野,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我認為在注重這兩點的基礎上,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課后利用網絡等現代學習工具自主查找相關知識,自主閱讀和實踐,以積累文化知識,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既不能拋開文化進行純語言技巧訓練,也不可固守傳統,將文化只看做是語言學習的背景知識。而應從英語語言環境入手,引領學生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內涵。比如:教師在講到與圣誕節有關的內容時,可結合詞匯詳細把圣誕節的文化色彩傳授給學生,并自始至終地將文化的理解和語言的傳授貫穿在課堂當中,那樣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氛圍里感悟到英語學習的過程正是感受其文化的過程。
此外,教師要做好跨文化交際的表率。教師的一舉一動,言談舉止,無不影響著學生,因此,在課堂中,教師盡量體現出自己的跨文化意識,起表率作用。
2、著重培養聽說意識,提高外語交際能力。
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但英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也許以后我國公民亦可通過英語獲取信息和與世界各國進行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交流,為此必須提高人們的外語交際能力。而我國學生外語交際能力是最薄弱的環節,加強這個環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和內容。而聽說方面的訓練和培養,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看錄像,電影,欣賞外文歌曲等等都是很好提高外語交際能力的方式。課外,教學有關部門可利用周末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經典影片,讓學生在欣賞影片后復述影片內容,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鍛煉口才。在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積累相當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青年人的外語交際能力。
總之,教師若能從平時的教學各個方面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
四、結語綜上所述,在網絡文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對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的作用不可忽視,網絡多媒體可以充分發揮聲、電、光、影、色等多元素的功能,把抽象枯燥的單詞、短語、語法知識轉化成活潑的文字、圖像、視頻,讓學生的聽覺、視覺同時得到刺激,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在遵循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優化網絡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揚長避短,使之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服務。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Abstract: Internet 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oday’s society, it changed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ms of labor,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global force. At presen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network on the College English and cross-cultural study of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relatively small.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ternet Culture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study how to fully improve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English
Key words: network culture; culture;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