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基于貴州六所高校的實證調查

伍志燕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建設逐漸成為高校德育的一項新內容。對貴州省六所高校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問卷調查和實證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思想混亂、心理扭曲、價值追求功利化、道德沉淪、社會責任感淡薄等問題。而上述問題的出現主要歸咎于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高校德育和管理欠完善以及大學生群體自身原因。針對上述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對策,對于加強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思想道德建設;途徑與方法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記載:截至201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其中學生在整體網民中占30. 7%,而在學生網民中,大學生群體占23. 3%[1]。為了準確把握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現狀、問題及成因,并為之提供有效對策,本研究對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陽醫學院、貴州民族學院、貴州財經學院及貴陽師范學院等六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90份,有效回收率為98.3%。

一、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現狀

據調查所知,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58. 60/0的群體成員思想呈現出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態勢,與社會其他青年網絡群體相比更注重文明健康的網絡道德和網絡評價。然而,鑒于網絡信息的復雜多樣、高校德育和管理的缺失及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也在不斷地向不良方面轉化。

(一)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社會責任感淡薄。在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中,認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占18. 20/0,認為“人生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幸福和快樂”的占9.97%;在“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系”時,26. 6%的學生選擇了“視具體情況而定”。在BBS論壇發帖中發現,47. 8%的大學生表示“偶爾會”參與諸如與國家、民族和大學生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討論,而25.5 010的同學表示“只是看看別人討論而不愿親自參與”。問及“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對國家民族和個人利益是否有影響”時,7. 6%的大學生認為“社會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國家、民族利益無關緊要”,甚至3. 7%的大學生對為人民服務思想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集體主義精神提出了懷疑和否定。

(二)道德沉淪、誠信乏力,網絡文明素質令人擔憂。在596名調查對象中,80.5%的大學生在網絡注冊時使用了虛假信息,其中使用“個性化的名字”的占29.7%,“偽造身份、地位、經濟狀況”的占20. 6010,“成員自我表白作虛假陳述”的占16. 5%,“上傳虛假相片”的占13. 4%。問及“經歷過何種網絡行為”時,從事“黑客型行為”的占6. 6%、“暴力型行為”的占17.9%、“淫穢型行為”的占3.3%、“身份偽裝型行為”的占69. 5%。通過對“瀏覽色情網站情況”的調查,選擇“經常”的占3.5%,“偶爾”的高達33. 4%。在問及“瀏覽論壇博客的動機”時,選擇“滿足參與感”的占23.9%,“發泄情緒或情感”的占24. 8010,“打擊他人,報復社會”的占14.5%。至于大學生一夜情,“完全贊同”的占10.4 010,“比較贊同”的占15. 4%,“無所謂”的占12.3%。

(三)心理扭曲變態、人格障礙,導致行為失常。在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中,“網絡聊天上癮”的占26.5%、“網絡游戲上癮”的占24.9 010、“網上娛樂上癮”的占17. 6%,其中在三種上癮情況中,選擇“過去曾經上癮,現在已不上癮”的占6. 5qo,“過去不上癮,現在正在上癮”的占24. 7%,“過去和現在一直上癮”的占3. 8010。在網絡游戲中,問及“是否侮辱他人”,選擇“經常”的占6. 1%,“偶爾”的占29. 8%;“是否攻擊他人”,選擇“經常”的占10,1%,“偶爾”的占33.5%;在網絡游戲中,為了勝利可能作出的舉動中,“毫不猶豫地傷害他人”的占25. 4010,“有內疚感,但還是會傷害他人”的占31. 9%,而選擇“寧可失敗,也絕不傷害他人”的只占20%。此外,大學生網絡群體成員中因上網出現“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的占42. 1qo,“覺得凡事越來越沒勁”的占27.3 010,“不愿進行人際交往”的占11.9%,“想模擬游戲中的情節”的占25.5%,“身體健康日趨下降”的占23.6%,“越來越沉默寡言”的占13. 5%,“對前途日益悲觀失望”的占13%。

(四)人際關系冷漠,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在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中,問及“與網友現實接觸情況”時,選擇“從不”的占61. 60/0,“偶爾”的占27.3%,而“經常”的僅11. 1%。問及“您與網友交往的目的”,選擇“排除寂寞,尋找感情寄托”的占49,5 010、“志趣相投”的占27.8 010、“消遣娛樂”的占12. 1%、“獲得支持和幫助”的占10. 6%;“您與網友相處,最重要的是……”選擇“相互利用,互利雙贏”的占37. 8010、“爾虞我詐,損人利己”的占18.4qo.而“以誠相待,互為尊重”的僅占29. 7010。此外,通過對大學生“網絡族”的“現實人際關系”調查:“不愿與現實中人進行人際交往”的占42.4%,“無所謂”的占16. 8%;在問及“因為上網而減少日常的社交活動,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少嗎”,回答“是”的占42. 90/0。

一、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思想道德現狀形成的原因

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部分成員思想道德缺失必須予以重視,究其原因如下:

(一)網絡黃毒信息的泛濫。首先,“黃色信息”網絡“泛黃”現象尤其嚴重。據統計,互聯網上有幾十萬種色情圖片資料,查閱人次600萬以上,網絡上非學術信息中,47%與色情有關。其次,“黑色信息”沉渣泛起,它是一些反科學、偽科學的信息。如“法輪功”組織多次在互聯網上大肆傳播一些歪理邪說,從精神上毒害廣大大學生網民。最后,“灰色文化信息”快速蔓延。據互聯網學會( In-temet Society)的統計,目前互聯網上80qo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法語和中文加起來約占10%,其他眾多語種加起來大概不到8%。在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產品廣為傳播的同時,價值觀念也將隨之傳播。由于大學生閱歷淺,好奇心強,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極易受到“西化”影響,這顯然是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部分成員道德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高校德育和管理工作的滯后性。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說理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夠等弊端,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建設。尤為重要的是,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開放性、自由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點,使得高校德育工作者根本不可能對網絡內容加以選擇和控制,對信息的掌握也失去了優勢。數據顯示,在“如何看待網上聊天”的問題上,35. 20/0的大學生認為還可以,25. 3%的大學生認為很有意思,23. 5%的大學生認為非常好,而只有16%的大學生認為“視聊天內容而定”;至于上網聊天的原因,54.7 010的大學生認為“網上說話可以比較放得開,而現實中太無奈”,35. 1%的大學生認為“網上更有浪漫的感覺”,20. 8%的大學生寄希望于“在網上找到知音”。以上數據表面上看不出太多的問題,然而,大學生們究竟與何人聊天、聊什么內容、內容是否健康等問題值得深思。

(三)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自身因素。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成員之間的交往以一個個ID的形式存在,網絡群體中的“人”僅僅是符號的化身,無法確認個體的真實身份,網絡用戶只要隨便填寫一下E- mail、IRC或BBS的注冊表或者登記表,就可以獲得一個相應的身份,并以這個身份進入這一群體,所以群體內部成員僅僅是一種“情感人一情感人”的關系,而且也僅僅是一種“機械團結”的關系,這種群體具有高度的虛擬性和隱匿性以及成員結構的復雜性和異質性。這樣會導致不同類型的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乃至同一類型的不同群體成員,都承載不同類型的文化,網絡群體內部相似相異的思想觀點和意識形態都可能同時存在。由于群體成員的心理相容性,允許成員傳播有害信息,群體其他成員可能疏于防范,甚至進而無原則地贊同和仿效等,這將會直接影響到群體內部成員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積極探索適合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特點的途徑及方法,是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思想道德建設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

(一)加強網絡信息管理,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網絡管理部門、高校及網吧主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生活區的網吧、校園網等的網絡管理。具體說:首先,加強各個網吧、機房、宿舍的網絡管理,強化對上網人員的管理、監督和教育,嚴格執行“先備案,后接人”的工作流程,與用戶簽訂《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登記表》和《互聯網入網責任書》,建立客戶信息臺賬。其次,進行網絡實時監控,建立IP地址的使用情況臺賬,對專線接人用戶由專人定時監控,建立信息匯報制度,實行每日及時通報網絡實時情況,確保網絡日志服務器的安全運行和數據完整。最后,要普及師生的網絡安全防衛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范能力,對于經常上網的大學生“網絡族”要進行專門走訪,調查用戶的使用情況,列出走訪計劃,重點對象實行專人包保,倡導文明上網。

(二)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網絡法制、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高校要對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進行網絡法制、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具體說,首先,積極開辟網絡渠道和空間,適時開放BBS、新聞跟帖、聊天社區等版塊,并且在相關欄目上增加網絡道德、法規、心理咨詢等專題和案例,加強和大學生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對于大學生在網上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回答和解決。其次,通過組織專題討論會、辯論賽、專題報告會、講座、主題班會等各種活動,增強大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判斷和選擇信息的能力。最 ,后,通過班組織、黨團支部、學生社團等組織一些喜聞樂見的教育實踐活動,樹立榜樣、倡導網絡文明,號召廣大學生以實際行動來影響和帶動周圍同學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不文明的網上信息,以正面引導的方式,形成網絡道德和文明上網的風氣。

(三)加強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隊伍建設,形成良好的“群體網德”o網絡群體隊伍建設是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具體說:其一,積極引導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盡量避免其消極作用。對于承載著社會主流文化的群體,應積極鼓勵,并創造條件發揮它的優勢,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對于傳遞反文化的群體,要以強化德育為核心,揚清去濁,促使其不斷向好的方面轉化。其二,完善網絡群體內部的行為準則,使其趨向于社會規范。網絡管理者應積極幫助大學生網絡群體成員制定一些合乎社會規范的行為準則,使其有章可循,以防偏頗現象出現;一旦群體內部非制度化的行為準則與社會行為規范相沖突,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引導群體成員擺正個體、群體和社會的關系,從而促使其理性地作出價值選擇。其三,加強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核心人物的重點教育,引導積極誘眾。對于承載主流文化的群體的核心人物應進行重點培植,使之在領導好本群體的同時,成為其他網絡群體的好幫手;對承載反動文化的群體的核心人物也不應采取“殺一儆百”的措施,而應以說服、說理的形式加以引導和教育,努力促使其帶動其他成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綜上所述,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道德建設要順應時代變化,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相結合,自律與他律相結合,防堵相結合,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方能實現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人格的塑造,完成完整意義上“人”的現代化。

[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二十六次中國互聯網絡發 展狀況統計報告[ EB/OL].http://tech. sina. com. cn/i/2009 - 05 -15/21553097536. shtml,2009 - 05 -15. [2]高傳勇,大眾傳媒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3).

下載